第94章 考虑善后的问题

作品:《四合院:从入职外交部开始崛起

    大领导日理万机,赵繁知道即便是见面,估计也就是鼓励几句,彭书记这是在提点自己,尽量利用见面的那一点时间。


    他当然要表示感谢彭书记的一番好意。


    随后的话题一直围绕报告在聊天,彭书记不愧是老同志,很多见地比陈宏老辣多了。


    比如这份报告,赵繁的意思是实行三权制衡,涉及法院、军队,还有新成立的人民理事工会。


    这个工会底蕴最为薄弱,可干的却是先锋,尺度把握不好,下场估计也不会好。


    彭书记让赵繁现在就考虑善后的问题。


    计划的运动时间是10年,即便是加上筹备和实验,顶多也就12年。


    赵繁的任命说是两年,可这是新的领域,之前从没有人开展过类似的工作,要是能干出成绩,又是这么关键的工作,上级愿不愿调走他,谁也不敢打包票。


    即便是12年期限,那时候赵繁也才三十多岁,总不可能就此断送自己的职业生涯吧?


    赵繁听了彭书记的提醒,不由得苦笑。


    之前想着怎么躲过这场风暴,没想到自己成了风向的旗帜,这下是不用吹风了,可却要考虑以后怎么降旗。


    既然决定这辈子做事不考虑后果,可以走向更好的远方,他又怎么可能愿意停下脚步。


    不过他也没有更好的办法,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好在他知道最后的结果,也许由他来带头,能比原历史上处理得更好一点?


    谈完这个报告,时间也差不多了,相亲正式完美收官,陈宏就打算带赵繁离开南星海。


    临别前,赵繁大着胆子,当着众人的面对陈敏说道:“我去沪市后,可以给你写信吗?”


    没点名道姓,可他的目光锁在谁身上,大家看得清清楚楚。


    陈敏在书房虽然被赵繁引导得大胆了一点,可到底时间有限,而且当时没有别人。


    这会一大群人看着,她下意识就躲到奶奶身后。


    彭书记心疼陈敏,正想开口为孙女说话,没想到廖青宁却把孙女拉出来,安慰了半天,陈敏还是回应了赵繁。


    “可以的,赵大哥,我期待你的来信。”


    虽然赵繁有点失望对方不是自己主动,可总体还是满意。


    如果一切顺利,那他们两年后才结婚,赵繁每个月会给家里写两封信,到时候也给她写。


    这个时代的婚姻确实不太看重感情基础,可赵繁是21世纪的人,他还是希望能和妻子有点共同话题,水滴石穿,两年的时间也能发展出一点情谊吧?


    离开彭家后,陈宏心有余悸地说道:“要知道彭书记非常疼爱这个孙女,我挺担心他会觉得你太过孟浪,好在廖女士很满意你。”


    要不是满意,廖青宁也不会安慰孙女半天,最后教导陈敏那么回应。


    赵繁无奈地说道:“人生下来就是一张白纸,能长成什么样子,和环境有很大的关系,我看陈敏就是被保护得太好才会这么怯弱。”


    本来有些事陈宏是不想告诉赵繁的,不过看他对陈敏好似挺满意,到底还是透露了一点内幕消息。


    “听说她小时候不这样,好像是被彭英带着去祭拜她母亲,不知道怎么的,竟然被当地的坏分子拐了几天,找回来的时候就剩了一口气,后面就成了惊弓之鸟。”


    长得这么好看的孩子,彭家上下都很喜欢,没想到一个疏忽差点失去了,从那以后就完全不舍得一点苛责。


    彭家当然也知道不能这么养孩子,可每每想到她差点断了呼吸的模样,怎么也狠不下心。


    今天廖青宁之所以愿意引导,主要是看到陈敏在书房和赵繁相处得不错,知道可以劝孙女开口,好在没有预料错。


    小姑娘毕竟长得真的很漂亮,也许真的有点见色起意吧,赵繁听了这些事也觉得有点心疼,不过他们要在一起一辈子,他还是希望陈敏的性格能稍微改一改。


    在这个时代,写信可能是他唯一能做的,希望能发挥一点作用吧。


    因为大领导也是住在南星海,这里的警戒级别又这么高,赵繁还以为对方怎么也能听到消息,见面的时间估计很快了。


    没想到外交部都快放年假了,一直也没收到通知,赵繁觉得可能是临近年关,估计是太忙了。


    于是他把在彭家讨论的报告再完善一下,让陈宏帮自己提交。


    因为要离开首都,赵繁决定今年回四合院,也好几年没在家里过年了。


    因为提前和父母说好了回家的日期,这次他不是一个人回四合院,赵德福带着弟弟赵良早就在车站等着了。


    看到赵繁带着一大堆年货,赵德福脸色有点微微发沉。


    他试探性地说道:“其实像往年一样去外交部过年也挺好,那里没什么顾忌,今年是有什么不一样的吗?”


    这会还在大马路上,赵繁也不好直说,只是让父亲和弟弟帮忙拿东西,回家后再说也不迟。


    厂里已经放假好几天了,这个时候不少人在院里说话聊天,见到赵家父子三人带着这么多东西回来,每个人脸上都露出震惊的神色。


    大家其实猜得到,赵家每年去外交部过年,只怕是赵繁的年货太过丰厚,带回院子过年,怕人眼红嘀咕。


    虽然有心理准备,到底没有亲眼见过,这会见了,不可避免还是眼红,只是谁都不敢第一个说酸话。


    等赵家父子回了家,那些爱八卦的大妈们才议论开了。


    “一条猪腿,还有两条鱼,甚至还有一只鸡,和一个很大的袋子,里面的好东西肯定也不少。”


    “平时一大妈就经常去外交部带东西回来。”


    “赵家真的不一样了。”


    “听说赵繁现在是外交部的高级官员,这才进去几年啊,真是出息了。”


    只能说等级高到了让人望尘莫及的地步,众人眼红过后只剩下羡慕。


    至于在背后搞鬼,想想赵繁在哪个单位,又想想娄家都上门拜访,谁也不敢起小心思。


    关上门后,赵德福就急忙问道:“你那里是发生了什么事吗,怎么今年不能在外交部过年?”


    以前王桂香每个月还去看儿子一次,因为每次都需要带物资回来,搞得院子里的人浮躁了起来。


    后来赵德福就严令妻子两三个月去一次,也不许带太多东西回来,免得和邻居不好相处。


    东西不好带,可赵繁的各种票据却不少,这些不用就过期了,所以赵家即便尽量低调,生活水平还是比院子其他人高了一大截。


    人的精气神很分明,物资充裕,表现出来的自信从容是很明显的,特别是赵家的两个孩子。


    谁都知道院子里赵家的日子过得最好。


    这次回来虽然带的东西多一点,可也没那么夸张,赵繁有点奇怪父亲的态度。


    “灾害都过去了,首都这几年开了好几个工厂,城里闲置人员都不够招的,好像还在附近农村招了不少,大家的生活水平应该提高很多了才对,这些只是普通的物资,爸,家里是发生了什么事,您怎么这么紧张啊?”


    确实发生了一件让赵德福悬着心,他点头说道:“娄家亲自来拜访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