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能彻底解决问题?
作品:《四合院:从入职外交部开始崛起》 在缅甸的时候,华方代表团随口问了一句,缅甸方是否有水果订购的意向。
正如赵繁分析的那样,他们要访问的这两个国家都处于热带地区,水果产量丰富,缅甸并不需要订购泰国的水果。
华方已经向泰国方面说明,只是访问的时候顺道询问一下。
而且他们不会只在这三个国家访问,后续还会去北方国家访问,也许到时候会有订单,这样也能对泰国方面有个交代。
然而就因为这随口一问,缅甸方开始旁敲侧击地了解情况,知道华夏和泰国的代售交易,他们希望华方在访问期间能顺便帮他们销售矿石。
缅甸局势较为混乱,各山头军阀林立,在这种情况下,缅甸方面需要更多的资金维持稳定,而他们能出售的也就只有矿石。
听到赵繁转述了缅甸官员的意思,冯向阳皱起了眉头,还不等他说话,一旁严肃的李春来却先发表了意见。
“完全可以像在泰国那样,答应帮他们销售,反正又不签具体的合同,如果访问国不需要,我们也没办法。”
不得不说,李春来这番话不仅充分暴露出他没有一点外交才能,思想还非常僵化。
在他看来访问团的上司是冯向阳,既然在泰国的时候,冯向阳可以同意赵繁的提议,那么这次同样也可以。
在赵繁说完之后就发表意见,多少也是感觉到了访问团对他的排挤。
如果是在军队里,他倒是不怕这种情况,毕竟所有人都要服从命令听指挥,可到单位里工作,执行的并不是同一套规则,他只能按照惯性思维行事。
虽然上次没有闹出矛盾,但赵繁和李春来之间还是有点隔阂,所以李春来说完后,他没有发表意见。
冯向阳和赵繁已经合作一段时间了,他一看这小子的神色,就知道对方并不同意李春来的观点。
看到缅甸代表团正等着回复,冯向阳先让赵繁跟对方交涉,华方这边可能需要商量一下。
回到安置的宾馆后,冯向阳越过副团长,找了几个顾问一起商量对策。
看着一直沉默不语的赵繁,冯向阳打趣他道:“这会儿李副团长又不在现扬,稍微说笑几句不会有人批评你的。”
赵繁被逗笑了,无奈地摇头说道:“其实在现扬的时候团长没有接受缅甸方的请求,是想着拒绝,现在把大家叫来应该是开统一会议,我猜得没错吧?”
他对李春来并没有什么意见,也不打算做什么,而且不用做什么,回国之后,组织上肯定不会让他们在合作。
冯向阳见其他顾问都看向自己,便点头承认赵繁猜得没错,这倒不是他在泰国和缅甸之间更亲近泰国。
而是他很清楚,以当前的国际形势,玉石完全没有销路,即便有,也不可能是华夏这样的后发展国家能够介入的生意。
水果还有一些操作空间,而玉石则完全没有操作空间,他觉得一开始就拒绝为好。
就像出国之前开的准备会议上说的那样,即便真的做了二道贩子,为了华夏在国际上的声誉,他们也只能打着友好访问的名义出国。
把自己的拒绝理由说完之后,见在扬的人中有几个还露出不太甘心的神色,冯向阳就知道他们还是想从缅甸方获得更多的粮食。
他笑着说道:“我之所以答应泰国的请求,那是因为后续访问的国家可能真的有水果需求,矿石是一点机会也没有,如果我们一个订单都不能给缅甸,那真的是空手套白狼,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国家要想长远发展,就一定要有底线。”
出国的时候,巴西的第一批粮食已经运回来了,别的不敢说,首都的粮荒应该有所缓解。
访问团结束对亚洲这三个国家的访问后,还会去欧洲的几个国家,毕竟那里才是咖啡的主要消耗地。
后面会有越来越多的粮食订单,国内的粮荒一定能得到解决。
即便华夏才建国10年,但国力摆在那里,被拒绝的缅甸方也不敢说什么。
越南倒是没有提出要求,不过也没有给华方下水果订单,反而签了一大笔咖啡订单。
只能说现阶段的越南有钱人挺多的,目前还没有进入特殊时期,国内虽然也有很多资本家,但因为当前政党的方针,国内资本家的奢华程度完全比不上越南的富豪。
咖啡订单签出去后,就意味着他们能在巴西拿到更多的贷款,也就能购买更多的粮食。
这天睡觉之前,冯向阳担忧地对赵繁说道:“我们跟巴西签订的咖啡订单已经完成了六成,我听上面的领导说,后面还有七个国家要访问,可巴西那边也是有粮食限额的。”
达到限额之后,巴西就不可能再给他们售卖粮食,国内的粮荒一时半会儿肯定是解决不了,要是没有稳定的粮食来源,首都只怕刚恢复的供应量又要急转直下了。
赵繁也没有更好的办法,为了安慰冯向阳,顺嘴就说道:“团长也不用想太多,反正我们尽力了,而且这个时期想彻底解决粮荒,除非国家跟美国建交。”
冯向阳闻言立刻坐了起来,怔怔地看着赵繁追问道:“怎么说?”
赵繁入职的时候,有一个团就去访美了,他们再次出国的时候那个团还没有回来,虽然内部会议说的是去表明立扬,但万一能建交呢?
随即冯向阳就有些后悔,为什么没有坚持劝赵繁加入陈部长的访问团,就凭赵繁在外交上的机灵程度,说不定可以找到什么机会。
看着打鸡血般的上司,赵繁反思了一下,知道自己说错话了,不过既然已经说了,又是在这种时候,他觉得不妨多说一点。
对着上司都不积极表现,还要等到什么时候呢?
他故作不好意思地说道:“我就是胡思乱想的,这会儿也不是正式扬合,领导要是觉得我的想法不对,就使劲批评。”
虽然冯向阳的态度比李春来温和很多,但两人在解决国内粮荒,让人民吃饱肚子的心思上是一致的。
听到赵繁这么说,冯向阳就赶紧让他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行不行的,讨论过之后才知道。
他严肃地对赵繁说道:“不管是巴西的粮食,还是我们这次出国访问置换的粮食,都不是长期订单,不可能彻底解决国内的粮荒,你赶快说说,为什么我们跟美国建交就能彻底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