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全院给贾家捐款

作品:《四合院:从入职外交部开始崛起

    冯向阳已经明白了赵繁的意思,现在才1959年,虽然进入工业革命很久了,但完全发展工业的国家还不多。


    这个时期,最发达的地区肯定是欧洲和苏大哥,稍微后起之秀一些的就是美国。


    但赵繁偏偏就提了美国,冯向阳立刻就明白了其中的原因。


    欧洲是由许多小国家组成,虽然都发展了工业,农业也实现了一定程度的机械化管理,但国家体量摆在那里,不可能长时间为华夏供应粮食。


    有这个能力的国家目前就只有两个,一个是苏大哥,另一个就是美国。


    赵繁之所以没有提苏大哥,是因为这个时候华苏之间存在很大的分歧。


    按照苏大哥的意思,他们想在华夏的沿海地区驻军。


    华夏民族自强不息,且爱面子,同意别国驻军就相当于让别人来家里睡自己老婆。


    为了生存认别人当老大,被呼呼喝喝也就算了,但直接让别人睡自己老婆,这谁能忍?


    当然了,当前苏大哥无疑是强大的,社会主义一派的其他国家不少都同意了这个提议。


    可那因为他们根本没有拒绝的底气。


    看着老婆被人睡,也只能尽力安慰自己,反正老婆是自己的,生的孩子也是跟自己姓。


    但在有选择的情况下,谁愿意戴绿帽子啊,华夏当然是有这个拒绝的底气,即便没有,民族特性也摆在这里,绝对是不能接受这种事。


    冯向阳突然想起了赵繁曾经分析过美苏的情况,华夏去国际上声明要走自己的发展路线,也就算从苏大哥的盟友转变为第三方。


    赵繁提议美国,是因为当前美国是世界第二强国,为了打败世界第一强国,肯定会拉拢第三强国,这种情况下,美国肯定不敢提出太过无理的要求。


    甚至为了扶持第三强国,使其成为强有力的帮手,美国可能还会出钱出力进行帮扶。


    冯向阳神色复杂地问赵繁:“你是觉得我们应该倒向美国,然后从他们那里获得贷款,用这个贷款长期购买他们的粮食,解决国内的粮荒?”


    赵繁一听就知道,冯向阳的思维还停留在解决粮荒这个问题上。


    他只能笑着提醒道:“如果华美建交,我们的第一诉求肯定是解决国内的粮荒,但团长认为美国是大善人,他们的诉求是我们的国民能吃饱穿暖吗?”


    冯向阳立刻就明白了,这个时候美苏正在对峙,华夏的诉求肯定是发展自身,但美国的诉求肯定是让华夏帮着对付苏大哥。


    不用问也知道,美国对华夏的要求一定是让华夏加强军备,甚至可能也要求驻军。


    不过就像赵繁说的,美国当前是世界老二,为了拉拢中间派,不可能像世界老大那么强势。


    即便是最好的预想,华美建交,美国愿意给华夏发放贷款,也不是让华夏去买美国的粮食,而是买先进的装备,培训操作人员以增强华夏的战力。


    不过国际形势并没有那么简单,特别是华夏现在还属于苏大哥的阵营。


    甚至为了在国际上保持良好的名声,连二道贩子的名声都不愿意背负,更不要说背信弃义这种罪名了。


    冯向阳失望地又躺回到床上,喃喃地对赵繁说道:“你说的除非是这个意思啊,看来未来很长一段时间,我们都要在各国奔波,只能置换一点粮食是一点了。”


    即便倒向美国可以解决很多问题,可当前的情势也不允许华夏这么做,而且两个国家走的路线不一样。


    华夏跟苏大哥那边的分歧大,只怕华夏跟美国的分歧更大。


    反倒是频繁出国访问置换粮食的路线没什么影响,毕竟巴西的粮食虽然是限额供应,但咖啡豆没有限制,伊拉克的石油同样也是如此,他们这种组合销售还可以持续很长一段时间。


    赵繁不敢再谈论国际形势,只能用国内的情况安慰冯向阳道:“团长真的不用想太多,我们积极地在各个国家访问,粮食能换一点是一点,灾害也不可能持续个十年八年,熬过去就好了。”


    世界上这么多国家,而且这个灾害也就持续三年的时间。


    虽然上辈子不知道有没有这样的出国访问置换粮食的策略,华夏也都撑了过来,没道理这辈子撑不过去。


    结束了越南的访问之后,他们就要先回国,暂时休整一段时间,再做下一次的访问准备。


    陈宏部长那个团已经出国了,不过外交部还是安排了欢迎队伍迎接赵凡他们。


    在总结会议上,赵繁和冯向阳都受到了表扬,虽然没有提升工资待遇,每个人还是发了不少的票据。


    赵繁给自己留了一些,其他的全都带回了四合院。


    出国将近两个月,不确定院子里现在是什么情况,免得引起不必要的麻烦,他只买了两斤肉。


    刚进四合院,赵繁就从月门那里看到中院挤满了人,虽然没有大包小包,到底还是割了两斤肉。


    他没有先去看热闹,回到家发现连经常纳鞋底的母亲也不在,然后猜测可能都去中院了。


    赵繁放下行李后,也去中院看看是什么情况。


    大家看到他,不仅纷纷打招呼,还把他迎到了中间,让他和赵德福坐在一起。


    赵繁一头雾水地问父亲道:“这是开全院大会?什么主题啊?”


    赵德福看了一下周围的人,面无表情地解释道:“之前你带来的消息很准确,从这个月开始,粮食就恢复了供应指标,上周大家就按照恢复的标准购买了粮食,院里基本上没有再饿肚子的了,可你也知道贾家只有一个人有城市粮食供应,三位大爷召集大家,商议给贾家捐款。”


    之前贾家的粮食确实非常紧张,但院子里的人基本上也没有能吃饱的,大家都在一个水平线上,谁也不眼红谁。


    国家恢复了粮食指标,成年男性每月32斤,女性每月25斤,基本上已经解决了饿肚子的问题,这就把贾家的粮食紧张问题凸显了出来。


    从街道办传来粮食指标恢复的通知,贾张氏在院子里撒泼打滚几次,易中海就送了几次粮食,可还是没能阻止她继续闹事。


    于是三位大爷就商量,组织全院给贾家捐款,不然整天闹哄哄的,谁心里也不舒服。


    赵繁听完解释后有点无语,合着就为了让贾张氏心里舒服,让全院给他们家捐款?这前后有什么因果关系吗?


    如果粮食恢复供应很长一段时间,大家可能会有点可怜贾家,可这还没有吃饱几天,然后自家就被盯上了,所以在扬的人都不情不愿的。


    只是发起捐款的人是易中海,这些年大家多多少少都接受过他的帮助,谁也不好提出反对。


    这个捐款会名义上是三位大爷商量的结果,实际上这三人之中也不全是赞同的。


    唯一不赞同的阎埠贵看到赵繁,立刻灵机一动,心里有了一个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