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贾家这么困难

作品:《四合院:从入职外交部开始崛起

    他对这王桂香说道:“孩子他妈,每天瞅着人少的时候,偷偷去粮店分批次买个两三斤的带回来,要是被人撞见了,就说这是从牙缝里省下来的粮票,孩子实在饿得受不了,这才去买的。”


    王桂香自然忙不迭地答应了,如今有钱也买不到粮食,粮食可比什么都金贵。


    正所谓手里有粮,心里就不慌了,还是赶紧买回来才安心。


    只是这高兴劲儿还没撑过晚饭,前院三大爷家的阎解成就跑过来敲赵家的门,说让赵德福去易中海家开会。


    要是开全院大会,那得敲锣打鼓,像这种情况,应该就是比较私密的事需要商量。


    赵繁当下就能猜到,这事八成跟粮食有关,他爹回来后也证实了这一点。


    只见赵德福叹了口气,给妻儿讲了开会的内容:“主要还是贾家的事,他们家只有一个城市粮食指标,可家里有两个成年女人,还有两个孩子,再怎么省吃俭用也不够啊。”


    赵繁有原生的记忆,贾家不仅只有一个城市指标,家里也只有一个人有工作,比赵家还不如,因为贾东旭才三级钳工。


    不过每家只有一份工作,在院里也算常态了,毕竟这时候双职工家庭还是比较少见的。


    其实贾家这么困难,也怪不了别人,当初确定户口的时候,贾家的两个女人贪图乡下的田地,不肯把户口转到城里。


    后来就不让转了,现在全国闹灾害,有城市户口才有粮食指标,他们全家就只能指望贾东旭的指标了。


    特别是城市户口粮食指标也一降再降,基本上只能保证饿不死,贾家的粮食情况更加紧张。


    要不是贾东旭的师傅易中海时常帮衬,他们家肯定得饿死人。


    易中海是个8级钳工,工资很高,以前搭把手也就搭把手了,毕竟他没有孩子,贾东旭是他的徒弟,还住在同一个院子。


    等老了动不了,也只能指望这个住得近的徒弟,可这个时期是有钱也买不来粮食,就算想帮也使不上劲儿。


    今晚把四合院里所有的家主都叫去,就是问问有没有想去黑市买粮食的。


    最近打击黑市也非常严厉,组队去的话会比较安全。


    要是赵繁今天没有带回来10斤粮票,赵德福怎么也得跟着去一趟,就算不买也得摸摸黑市的底,可不能再发生大儿子差点饿死的那种情况了。


    既然已经有了这10斤粮票打底,他就不愿意去冒这个险,毕竟家里也只有他有工作。


    要是出了什么意外,大儿子才15岁,肯定顶不了他的工作,何况锻工是个需要力气的活,儿子痩得跟麻杆一样,厂里只怕是不同意顶班,到时候这个家只怕是要散了。


    不仅赵德福没去,院子里好多人也没去,他倒也不算特立独行。


    王桂香听完后心有余悸地说道:“但凡有一点办法,还是别去那种地方,要是被抓住了,连工作都保不住,到时候我们家靠什么吃喝?”


    全家不由庆幸赵繁的这粮票来得及时。


    赵德福更是欣慰地拍了拍赵繁的肩膀:“看来你是能吃笔杆子这碗饭,好好学习,争取以后当干部。”


    除了勉励几句话,赵德福也做不了更多,这会儿连学校都不上课,他大字也不识几个,根本帮不上儿子的忙。


    这一晚,他们家喝的是没有加任何草皮树枝的纯粥,一家人都美美地睡了一觉。


    第二天去水池那边洗漱,赵繁就听到了黑市购粮的后续情况。


    昨天晚上不仅没买到粮食,还被人追了二里地,虽说挺倒霉的,但也没倒霉到家,至少没被逮到,不然今天四合院肯定得哭爹喊娘。


    要知道昨天去的人,大部分都是住户的家主,要是被抓了,顶梁柱没了,全家肯定得散伙。


    赵繁到底穿越没多久,对这个时代的畏惧心还没那么高,但昨天的事就把王桂香吓得不轻,她说什么也不肯再煮纯粥了。


    10斤粮票加上家里每个人的口粮供给,怎么也能坚持两三个月。


    赵繁没有反对,因为他不确定什么时候能再获得一次粮票。


    只能说不去找机会待在家里,改变现状的可能性就为零,而尝试去找机会,怎么也有一定的概率可以获得奇迹。


    这天赵繁刚到图书馆,就被管理员叫住了,可能是怕引起不好的影响,图书馆只知道谁的稿子被录取,并不知道获得的稿费有多少。


    这个情况还是阎城大叔告诉赵繁的,所以被图书馆管理员突然叫住,他并没有感到惊慌。


    这个图书馆管理员,赵繁已经打过不少次交道了,知道人家叫王梅,是个三十来岁的女人。


    “王姐,是有什么需要我帮忙的吗?”赵繁疑惑地看着对方。


    就跟赵繁劝阎城一样,没有绝对的把握,他并不打算浪费笔墨纸砚去投稿。


    科普饿死前状态的图画,是当前国家需要的警示,他非常确定人民日报很大概率会收他的稿子才动笔画稿。


    可他总不能老写这方面的内容,而且这个时代不管是写文章还是画画,都要有迹可循,实事求是,不可能随便杜撰。


    上次投稿之后,赵繁就没有再尝试了,按说王梅应该不会找他才是。


    王梅把赵繁拉到了一个角落,低声问道:“人民日报那边托我问你一件事,科普警示图上面引用了不少外文书籍上的内容,你是怎么看懂那些内容的?”


    作为图书馆的管理员,王梅大概清楚自己管理的书都是什么情况,赵繁有些引用的外文书根本没有中文翻译,也就是说他要么是自己翻译的,要么就是杜撰的。


    看着对自己露出怀疑眼神的王梅,赵繁当然得证明自己的清白,这个年月,莫须有的怀疑是能丢掉小命的。


    他找出自己引用的外文内容,认真地给王梅翻译了一遍,证明自己没有胡说八道。


    王梅却眼神一亮,赶紧追问道:“你竟然懂英文?”


    赵繁上辈子无牵无挂,赚到了钱之后并不想在一个地方待太久,于是赶潮流开启了全球旅行计划。


    反正他是个画手,只要有电脑,随时随地都能工作,赵繁是一边旅游一边工作,收入基本能保证生活,还能积累大量的灵感。


    这个时期学校教的是俄语,赵繁当然不能懂英语,为了不露馅,刚才都没有把这些英语读出来。


    这会儿被人问懂不懂,赵繁只能尴尬地回答道:“我是自学的,只能书面翻译,并不懂怎么说英语。”


    可即便如此,王梅带来的消息还是让他有些飘飘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