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 煤炉
作品:《大唐:我成了什么都能卖神秘商人》 尉迟恭闻言一笑,转身从一旁的地上提起一个黑乎乎、圆鼓鼓的物件,稳稳置于众人面前。
“陛下请看——”他拍了拍炉身,发出“咚咚”闷响,“此物,名曰煤炉。”
“煤炉?”程咬金一听这名字差点噎住,瞪眼跳起,“这不是兵器啊?!”
“我也没说这是兵器啊。”尉迟恭嘿嘿一笑。
“但是,你明明说这东西比仙甲还要宝贵。”
“没错啊,这煤炉确实比仙甲还要宝贵,但它就不是兵器。”
程咬金:“……”
李世民却未理会二人斗嘴,缓步上前,围着煤炉踱了两圈,伸手轻抚炉壁,眉头微蹙:“你说此物叫煤炉?倒是个炉子模样。”
“陛下圣明,”尉迟恭躬身,“这正是炉子。”
程咬金在一旁撇嘴:“一个炉子……比仙甲还贵重?啧啧,大唐缺炉子吗?”
“大唐是不缺炉子,但缺这种煤炉。这个炉子烧的是煤。”
“煤?”众人都陷入了沉思,努力地想这是个什么东西。
尉迟恭没有卖关子,直接给出了答案:“就是石炭。”
“什么?石炭!”房玄龄低声嘀咕,“那不是山中挖出的黑石嘛。点火难燃,烟臭熏人,历来只供窑工偶用,不堪大用啊……”
尉迟恭环视众人,见疑惑未消,便不再卖关子,正色道:“不错,石炭便是煤。寻常人以为它粗劣难用,实则不然——关键在炉。”
他拍了拍煤炉底部:“此炉专为烧煤而制,通风口、灰膛、炉箅,处处精巧,能使石炭燃得透、烧得久、火力猛、烟还少。”
刹那间——
李世民双目骤然一亮,如电光劈开迷雾。
他猛然抬头,盯着尉迟恭,声音微微发颤:“你是说……此炉可使石炭,替代木柴?”“正是!”尉迟恭抱拳,声如洪钟,“陛下明鉴!若此炉推广天下,百姓冬日取暖,不必再伐林木。工匠冶铁,不必再烧木炭。饭食炊饮,亦可省时省力。”
程咬金又问道:“有多省力?”
尉迟恭见天子与群臣仍半信半疑,便从炉子上绑着的袋子里取出一枚黑亮圆柱,托于掌心,高高举起。
“陛下,诸位,请看此物,名曰‘蜂窝煤球’,乃煤粉加黏土压制而成,专为此炉所用。”
那煤球约有拳头大小,通体乌黑,布满均匀孔洞,宛如蜂巢。
程咬金凑近一看:“这东西能烧多久?顶多半个时辰吧?”
尉迟恭微微一笑,不慌不忙道:“知节,你道柴火升火快,却不知它烧得急,也灭得快。快是快,省却未必省。”
他转向李世民,正色道:“臣在‘仙境’亲自试过此炉。”
他声音一沉,字字清晰:“一枚蜂窝煤球,可连续燃烧三至四个时辰。”
“什么?!”众人惊呼,声浪如潮。
长孙无忌猛地抬头:“四个时辰? 那可是大半天!寻常木柴,一捆不过烧一个半时辰,还得不断添柴。”
尉迟恭点头:“正是!臣亲眼所见,一枚煤球,从戌时点火,直烧至寅时,天都快亮了,余烬尚温。若用于百姓家中取暖,一夜只需一枚,便可暖室如春。”
李世民双目炯炯:“那便点上一枚试试。”
尉迟恭一点头,挽起袖口,动作利落地开始生炉子。
他蹲下身来,从炉边取出几块引火松柴,交错架于炉膛之内,又取出一块蜂窝煤球,稳稳置于其上。
从怀中摸出打火机点着,橘红火星跃起,舔上松柴。
火焰如蛇信般窜出,先是微弱摇曳,继而攀上煤球孔隙。
众人屏息凝神,只见那火苗起初是明黄,带着些许青蓝边缘,在蜂窝孔洞间游走穿梭,宛如灵蛇钻穴。
不过片刻,火势渐稳,由跳跃转为沉静燃烧,煤球内部泛起一层暗红光晕,如同大地深处苏醒的熔岩。
炉口不再冒黑烟,只有一缕极淡的青气袅袅升起,转瞬消散于空中。
而一股温和的热浪,缓缓向四周扩散开来。
站在近处的程咬金猛地吸了吸鼻子:“咦?这火……竟比木柴还干净?”
尉迟恭道:“此炉通风巧妙,煤烧得透,故烟少火稳。”
这时,那火焰不再猛烈跳动,而是内敛成一团橙红光晕,静静烘烤着炉壁。
炉身渐渐发烫,乌铁表面泛起一层温润的暗光,仿佛吸收了火焰之魂。
殿外本因秋初微凉,此刻却悄然暖了起来。
李世民缓步上前,立于炉前,伸出双手,感受那扑面而来的热意。
他闭目片刻,忽而微笑:“好,这物甚妙。”
房玄龄伸手悬于炉上三寸,感受着那均匀升腾的热力,点头道:“不错,火力挺稳的。”
尉迟恭又补充道:“更妙的是,此炉设计精巧,通风可控,火力稳定。中火可炖一锅肉汤,整整两个时辰不熄。大火可沸一锅水,仅需一刻钟。”
“而柴灶呢?火大了怕烧焦,火小了又不热,还得专人看火、添柴、拨灰,一人守灶,半日不得闲。”
程咬金听得目瞪口呆,喃喃道:“乖乖……这哪是烧火?这是‘坐享其成’啊!”
尉迟恭又指向煤炉底部灰膛:“还有一桩好处,省工省力!”
“柴灶烧完,满地灰渣,还得清掏;而这煤炉,一枚煤球燃尽,只余薄薄一层白灰,轻轻一扫即可。”
“且烟少味淡,不熏眼,不呛喉,老弱妇孺皆可操作。”
李世民已听得心驰神往,踱步上前,亲手拨弄炉箅,点头道:“若真如此,冬天寒冷,百姓再不必整夜添柴,冻醒数回。军中炊事,也可一炉多灶,速供千人热食。铁匠作坊若用此火,炉温更高,锻铁更精,兵甲之利,何愁不增?”
“若真如此……”长孙无忌喃喃自语,“北方苦寒之地,岂非再无冻毙之忧?”
“铁坊若以煤代炭,产量翻倍,兵甲何愁不足?”
程咬金也呆住了,他盯着那黑乎乎的炉子,越看越觉得它不像炉子,倒像一头蛰伏的聚宝兽。
“乖乖……”他咽了口唾沫,“这哪是炉子?这是活命炉、生财炉啊。”
李世民站在煤炉前,久久不语。
他缓缓蹲下,伸手摸了摸炉膛,又看了看那粗陋却精巧的通风口,眼中光芒愈盛。
良久,他站起身,一字一顿道:
“敬德,你带回的不只是一个炉子……”
“你是为大唐,带回了一条永续之路。”
群臣皆肃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