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公共马车新风潮
作品:《大唐:我成了什么都能卖神秘商人》 车夫指着车头挂着的一个木牌,上面写着一个醒目的“壹”字。
“诸位请看,这车上标着‘一’字,说明这是‘一路车’,专跑朱雀大街这条南北向的主道。”
“但长安城这么大,光靠一路车自然不够。我们东家还安排了‘二路’、‘三路’…好些车呢!”
“每路车都跑不同的道,通往各坊。”
“你们在大街旁看到的那些新立的木牌子,就是专为这公共马车设的‘站台’。”
“车每到一站必停。您若想去远处,只需在站台下车,换乘另一路前往您目的地方向的车即可。如此周转,便能去往城中大多地方了。!”
“哦——!原来如此!竟是这般用法!”
“我说呢!近日街上怎地平白多了许多木牌,原来是做这个用的!”
他们说话的时候,这辆一路车就停在路边的一个站牌旁。
众人纷纷好奇地围拢过去,识字的便念着牌上罗列的坊市地名和路线号码,不识字的也凑在一旁听得津津有味。
其实,对于世代居住于此的长安人来说,根本无需细看牌上文字。
长安城建造之初便规划得极好,坊市排列如棋盘,街道横平竖直,方正有序。
除了一路车纵贯南北朱雀大街外,其余各路车皆是沿着东西向的固定街道直线行驶,串联起一个个熟悉的坊市。
“嘿!我明白了!这‘二路车’定是走春明门到金光门那条通衢!”
“那‘三路’必是走延平门到通化门一线!”
“如此说来,只要知晓各路车所行街道,便知它能去往何处了。甚好!甚好!”
老长安们对自己城市的脉络了如指掌,稍加点拨,便立刻参透了这“公共马车”的运行玄机。
只要一算便知,任何两个坊市之间,最多只得坐三趟车就可以到达。
也就是说一个人只要三文钱,还是可以接受的。
人群中爆发出一阵豁然开朗的赞叹声,对这便捷又实惠的新鲜事物,充满了跃跃欲试的期待。
不多时,这辆不算宽敞的公共马车便已座无虚席。
车下仍有不少没挤上车的百姓,脸上写满了急切与不甘,纷纷抱怨起来。
“哎,怎地这般快就坐满了!”
“车把式!再加几个座吧,我还要去西市呢。”
“是啊!再挤挤,再挤挤!”
车夫见状,只得连连拱手作揖,脸上堆着歉意的笑容
:“诸位乡亲,诸位街坊!实在对不住,车上地方不大,座位就这些,硬挤恐有危险,还请大家多多包涵。”
他抬手指向街道另一端,提高了嗓门安抚道:
“大家莫急!咱这‘一路车’可不只这一辆,后面还有两辆车正往这儿赶呢,劳烦各位稍等片刻,下一趟车转眼就到,定让大家都能坐上车!”
言罢,他不再耽搁,一扬手中马鞭,轻喝一声。马车缓缓起步,沿着宽阔平坦的朱雀大街,不疾不徐地向前行去。
车上,乘客们分坐两排,面对面坐着。
虽略显拥挤,但透过四周的栏杆,长安城繁华的街景一览无余,这种新奇体验让每个人都兴奋不已。
这种安坐车中、悠然观景的享受,往日里只有那些乘着华丽厢车的富家老爷才能体会,如今他们只花了一文钱便得以亲身经历,心中那份得意与新鲜感简直难以言表。
“哎呀,是隔壁的刘大婶。”车上一位眼尖的妇人忽然激动地指着路边一位熟人,使劲挥着手,“刘大婶,刘大婶!是我啊。”
那掌柜闻声抬头,看到坐在公共马车上的妇人,脸上瞬间写满了惊愕与难以置信。
妇人见状,心里更是乐开了花,扬起的下巴带着几分炫耀,回去后定要跟左邻右舍好好说道说道这番风光。
而与车上乘客的兴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那些未能挤上车、仍留在站牌下翘首以盼的人们。
他们眼巴巴地望着那辆逐渐远去的马车,眼中流露出毫不掩饰的羡慕,甚至还有几分焦急,只盼着车夫口中的下一趟车能快些到来。
很快,“花一文钱便能坐马车”的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传遍了长安城的大街小巷。
各个公共马车站牌前,都开始排起了或长或短的队伍,成为了这座大唐帝都一道崭新而充满生机的风景线。
太极殿内,晨光透过高窗,映照在肃立的文武百官身上。
早朝议事已近尾声,长孙无忌上前一步,手持玉笏,声音洪亮地向御座之上的李世民禀奏:
“启奏陛下,臣奉旨筹办的‘公共马车’一事,经过紧张的筹备,已于今日起,在长安城正式投入运营。”
“此制效法仙境‘公共汽车’之便民精神,于城中各主干道设固定线路与站亭,百姓仅需支付一文钱,便可乘坐一程,以期缓解黎民出行之难,惠及万民。”
此言一出,原本肃穆的朝堂之上顿时响起一片压抑不住的惊诧与议论之声。
群臣面面相觑,脸上皆露出惊奇之色。
“公共马车?此乃何物?”
“一文钱便可乘坐?天下竟有如此便宜之事?”
“长孙大人又弄出何等新奇物事了?”
当长孙无忌进一步说明,此乃悉心仿效仙境之中那名为“公共汽车”的神奇出行方式而设时,整个朝堂的气氛瞬间被点燃了!
“竟是仙境之法?!”
“妙啊!妙啊!竟是源自仙境!”
“仙境”二字,如今在长安之上,便如同点石成金的咒语,自带令人神往的光环。
任何与之相关的事物,都足以让这些见多识广的王公大臣们心潮澎湃,羡慕不已。
这公共马车既是效仿仙境而建,其意义自然非同凡响。
一时间,群臣脸上都洋溢着好奇与兴奋,恨不得立刻插上翅膀飞到宫外,亲眼去看看这公共马车究竟是何模样。
李世民高坐龙椅,将殿下百官的急切神情尽收眼底,不由莞尔。
他深知今日这朝会是无论如何也进行不下去了,便从善如流,朗声道:
“既是利民新策初行,众卿心系黎庶,欲往观瞻,朕准了。今日便早些散朝,众卿可自去体察民情。”
圣旨一下,群臣如蒙大赦,纷纷行礼告退,脚步匆匆地退出太极殿,竞相赶往宫外,欲一睹为快。
那场面,竟比听闻边关大捷还要热闹几分。
待群臣散去,李世民自己也按捺不住好奇之心。
他换上一身寻常富家翁的便服,仅带着长孙无忌等少数几位近臣,悄然出了宫门,信步走向长安街头。
他要亲眼看一看,这源自仙境的公共马车,究竟是如何在这大唐帝都的街巷之间运转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