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孙思邈归来
作品:《大唐:我成了什么都能卖神秘商人》 苏寅又细心挑选了几本医学基础入门书籍,好让孙思邈能系统了解现代医学的知识框架,至少弄明白那些令人头疼的术语。
接着,他们又选购了一大叠精美的医学挂图,从人体器官解剖到骨骼结构,再到经络走向,每一张都绘制得细致入微,让孙思邈看得目不转睛、赞叹连连。
正当挑选挂图时,孙思邈忽然被柜台一角的一个小物件吸引。
那是一个手掌大小的人体模型,通体透明,内部密密麻麻标注着穴位,做工极为精巧。
“此乃何物?竟如此细致!”他小心翼翼捧起模型,眼中满是惊奇。
苏寅凑近一看,笑着解释:“这是中医针灸穴位模型,专门给医学院的学生练习扎针用的。您看,这上面每一个穴位都标得清清楚楚。”
“妙啊!用来教学再合适不过。”孙思邈爱不释手地摩挲着模型表面,忽然好奇地问:“这真的能扎针?”
“当然可以,”苏寅接过模型,轻轻按压表面,“这是硅胶做的,质地柔软有弹性,专为练习设计。”
孙思邈连连点头,语气中带着几分期待:“老朽也能买一个回去么?”
“没问题!”苏寅爽快应道,“除了这种小号的,还有等身大小的人体模型,不过得去专门的店才能买到。改日我采购了,一并给您送过去。”
“好好好,有劳小郎君了。”孙思邈忽然想起什么,急忙补充:“还有那个听诊器,可莫要忘了。”
苏寅不禁笑出声来:“您放心,忘不了。只要是医学上用得着的教具,但凡能弄到手的,我一定统统给您备齐。”
孙思邈闻言连连称好,但看着怀中越堆越高的书籍挂图,再想到将来那些教学用具,不禁又露出苦恼之色:“可是...老朽实在没有这许多银钱啊。”
苏寅莞尔:“哪儿需要您老破费。”
“这怎么成?”孙思邈连连摆手,“老道岂能平白占你便宜?”
苏寅压低声量,眼中闪着俏皮的光:“您放宽心,这钱既不用您出,也不用我掏——自然有长孙无忌来做这个东。您想想,您不是还要帮他给处方药开方子么?这钱他不出,谁出?”
孙思邈先是一愣,随即恍然大悟,抚须朗声大笑:“极是,极是!”
想到有长孙无忌这位“财神爷”坐镇,银钱不成问题。
既然如此,这些医书教具,自然是多多益善了。
……
傍晚时分,长孙无忌在巷口来回踱步,不时望向那片愈发浓重的雾气,眉宇间带着几分焦虑。
当时辰将至,雾气终于翻涌起来,孙思邈的身影从中缓缓浮现,竟还推着一辆堆得满满当当的手推车,上面摞着厚厚一摞书和各种奇特的盒子。
长孙无忌急忙迎上前去,长舒一口气:“孙神医,您可算回来了!今日这学医之事...可还顺利?”
孙思邈停下推车,虽然面带倦容,眼中却闪着难以掩饰的兴奋光芒。
他拍了拍车上那堆书籍,声音中带着几分自豪:
“赵国公放心,老朽此番从仙境带回了诸多医书宝典。假以时日,定能参透那些仙药的用法。”
长孙无忌看着车上琳琅满目的书籍和教具,这才放下心来,连连用袖子擦拭额角的汗珠:
“那就好,那就好...往后这些仙药的使用,就要多多仰仗孙神医了。”
老道长捋须微笑,目光扫过车上的医书和人体模型,意味深长地补充道:
“赵国公尽管宽心,有这些仙界医书相助,老夫相信不是问题。只是……”
“只是什么?”长孙无忌一惊,不会又出了什么问题吧。
“只是买书和一些器具的钱,就得有赵国公来出。”
“哦。这个不是问题。”长孙无忌长舒一口气,只要是钱的问题,那就不是问题了。
孙思邈从仙境归来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李世民耳中,他特意召孙思邈入宫觐见,要亲自听他讲述仙境的奇遇。
太极殿内,李世民听得极为入神。
当听到孙思邈描述那仙境之地竟有五百万医师时,他震惊得几乎从御座上站起身来,眼中流露出难以掩饰的羡慕与渴望。
“五百万医者?!朕的大唐,若有其十一…不,若有其百一之数,遍布州郡乡野,朕的子民何愁病无所医!”
他扼腕叹息,深知这数字背后代表着何等强大的民生保障能力。
孙思邈察言观色,知道时机已到。
他恭敬地呈上两件宝物:一是那精巧无比、布满了穴位经脉的人体针灸模型,另一个则是《本草纲目》。
“陛下,”孙思邈声音沉稳,进言道,“仙境之所以医者如云,非是天赐,实乃人为。其国有‘医学院’之设,如同国子监专育士子,其院专育医者,规模宏大,制度严谨,故能源源不断培养出合格医师。”
“今有天赐良机,我等可向仙境大量购此等教具模型与医学典籍。有此等宝器奇书为辅,何愁不能为我大唐培养出众多良医?”
他随即详细阐述了心中构想:效仿仙境,在长安创立“大唐医学院”,广招天下有志于医道的聪慧子弟,进行系统教授。
将医学从秘而不宣的师承绝学,变为可普惠教授的公开学问,此方为培育医者、普惠万民之正途。
“好!此议甚好,朕准了!”李世民听得龙颜大悦,当场拍板,“便依孙神医所言,即日筹办‘大唐医学院’!朕命你为首任院长,总领院务。”
孙思邈道:“谢陛下。老朽愿为院长,为大唐培养良医。”
“只不过,老朽一人,既要钻研来自仙境的医术,又要治病救人,还要管理医学院,可谓是分身无术,如何教得了众多学生?”
李世民沉思片刻道:“确实,培养良医乃是大事,你一人也不能成事。朕再命宫中太医署众太医、长安城内所有名医,皆需听你调派,轮流至医学院执教授课。务必要为朕,为这大唐天下,培养出大批合格的医者来。”
圣旨虽下,但具体实施却遇上了难题。
医学院好办,大唐的太医署其实医疗机构也是教学机构,本身就有培养医生的职责。
只需要稍微改一下,将教学机构分离出来,改为医学院。
为难的地方在于需要教导学生的名医。
要让那些视家传医术为立身之本的名医大家,无私地教导一群并非亲传、甚至素不相识的学生,谈何容易?
众人皆以“医术乃师门秘传,非叩首拜师不得其真”为由,婉言推拒。
“法不外传”这种理念在大唐早已深入人心,即使李世民是皇帝,也不能强制要求人家传授自己的医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