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去买医书
作品:《大唐:我成了什么都能卖神秘商人》 见孙思邈并无意将真相透露给其他大唐来客,苏寅心中一块巨石总算落地,不由得暗自长舒一口气。
说实在的,他还没准备好面对那群古人得知真相后可能引发的惊涛骇浪。
孙思邈悠然起身,袍袖轻拂,神色已恢复一贯的澄明与专注。
“老朽此来是为求学医道,余者皆与我不相干。走吧,带老朽去看看这个时代的医书。”
“好,我们这就去。”苏寅连忙应声,语气轻快了不少。
两人走出出租屋,孙思邈立于阶前,驻足良久。
他凝望着眼前车水马龙、人流如织的繁华景象,高楼耸立入云,霓虹闪烁不定,眼中不禁浮现出既震撼又了然的复杂神色。
“房相曾说此地乃人间仙境,犹如烂柯山中对弈的樵夫,一步踏入便是沧海桑田…”
他缓缓抚须,声音里带着几分超然的感慨。
“他并没有说错。这里确确实实是千年之后的光景,只不过老朽幸甚,尚能返回属于自己的时代。”
“苏寅啊,这里就是仙境,没有错。”
说罢,孙思邈忽然朗声大笑,笑声中透着一股参透世事的豁达。
他迈开步子,青灰色的道袍在现代街头的风中微微扬起,率先融入了涌动的人潮。
苏寅领着孙思邈来到市中心最大的新华书店。
一踏入大门,孙思邈便被眼前的景象震慑得停下了脚步。
只见层层书架如林海般向远处延伸,几乎望不到尽头,每一排都整整齐齐地码放着数以万计的书籍。
这位见多识广的老道士此刻也难掩震惊,手指微微颤抖,忍不住抚过书脊,喃喃道:
“苏寅啊...这、这么多的书,真能看得完吗?”
苏寅笑着摇头:“叔公,在现代,出版书籍远比古时容易。这里藏书虽多,却是一个人穷尽一生也读不完的。因为看书的速度还赶不上出书的速度。。”
孙思邈闻言,眼中顿时绽放出炽热的光彩,忍不住连连赞叹:
“幸甚至哉!能生于如此时代,真是读书人天大的福分!”
言语间流露出难以掩饰的羡慕。
“叔公,医书专区在三楼,我们上去吧。”苏寅适时提醒道。
来到三楼,整个半层楼面都是医学专区,规模之大再让孙思邈惊叹不已。
他如获至宝般快步走入书区,迫不及待地抽出一本书翻看起来。
起初他还兴致勃勃,但看着看着,眉头却渐渐锁紧。
虽然通过之前接触的现代药品包装,他已大致识得简体字,但书中充斥的“神经传导”、“细胞代谢”、“DNA复制”等术语,却让他如同雾里看花。
老道士苦笑道:“这些字分开都认得,怎的连在一起,反倒如同天书一般了?”
苏寅见状,连忙上前解释道:“叔公,这些现代医书别说您了,就连我这个现代人也看不太懂。没有系统学过医学基础,确实很难理解这些内容。”
孙思邈不禁皱起眉头,苦恼地捋着胡须:“那该如何是好?莫非真要老朽去医学院从头学起不成?”
“叔公您别急,”苏寅笑着解释道,“您有所不知,现在的医学主要分为中医和西医两大体系。您刚才看的这些都是西医的书籍,理论基础和诊断思路与您所熟悉的中医完全不同,看不懂也是正常的。”
他顿了顿,指向另一个区域:“我们可以去找中医类的书籍,那些书您肯定能看懂。”
“对对对!”孙思邈顿时眼睛一亮,急忙催促道,“中医的书在何处?快带老朽去看看!”
两人在书架间穿梭片刻,很快找到了中医专区。
苏寅从书架上取下一本装帧精美的大部头,笑着说道:“叔公,这本《本草纲目》是明代李时珍所著,堪称家喻户晓的中医经典,您看看。”
“李时珍?我记得他,简介上说他是药圣,比我这个药王强多了。这就是他的传世之作吧。”
他接过书,小心翼翼地翻开几页,顿时赞叹连连:
“妙极!妙极!将天下药材分门别类,逐一列举,还详注性味、功效、禁忌...咦,竟还有彩图?这真是太好了!”
看着书上清晰逼真的药材插图与详尽的现代注解,孙思邈爱不释手,连连称赞:“李时珍真不愧药圣之名。”
苏寅担心老道士看惯了古籍,可能不适应现代注释版本,特地在附近又找了一本原版《本草纲目》。这本书全是古朴的竖排文字,没有任何现代注解,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原貌。
“叔公,您再看看这个版本。”苏寅将书递过去。
孙思邈将两本书并排放在一起,对比着翻阅,眼中闪烁着喜悦的光芒。
“两个版本都好!有注解的便于理解,原版的更能体会作者本意。好,真好!”
孙思邈的目光很快又被其他典籍吸引。
他们陆续找到了北宋钱乙的《小儿药证直诀》、清代叶天士的《温热论》等历代名医著作,更让老道士惊喜的是,竟然在书架上看到了自己尚未完成的《千金方》,而且是经过后世整理、附有详细注解和彩色插图的完整版本。
孙思邈捧着这本来自未来的《千金方》,手指轻轻摩挲着封面上熟悉的书名,神情变得复杂起来。
他的这部医书在唐代尚未完稿,如今却以如此完善的面貌呈现在自己面前,这让他既欣喜又犹豫。
“这...”他喃喃自语,眼中流露出难得的踌躇,“若是看了后世整理的版本,只怕会影响老夫后续的著述;但若不看,又恐错过查漏补缺的良机。”
苏寅在一旁看得有趣,这种“提前看到自己著作的完成版”的烦恼,恐怕是千古难遇的奇事。
他忍俊不禁道:“叔公不如先将其收下,至于要不要翻阅,日后再说也不迟。”
孙思邈点点头,小心翼翼地将书收好,仿佛捧着什么易碎的珍宝。
苏寅又在书架上搜寻片刻,忽然眼睛一亮,抽出一本封面看上去略显陈旧但很实用的书。
“叔公,您再看看这个,《赤脚医生手册》。您对西医体系不太熟悉,这本书再合适不过了。”
见孙思邈面露疑惑,苏寅解释道:
“这本书不像传统医书那样先讲解剖、生理、药理等复杂理论,而是将常见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简化,让人按图索骥就能迅速上手。这是当年我们缺乏医生时,为快速培养基层医疗人员而编写的。”
他翻开封皮,指着里面的插图和解说:“有了这本书,您就能明白从我这里进货的那些西药该如何使用了。每种药的适应症、用法用量都写得明明白白。”
孙思邈顿时眼前一亮,如获至宝般将手册捧在手中反复翻看:
“妙极!妙极!有了这个,赵国公采买的那些药品就知道如何派上用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