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看看仙境里的医疗手段
作品:《大唐:我成了什么都能卖神秘商人》 苏寅微微一笑,轻轻扶着老人的手臂,耐心地解释道:
“叔公,这里的医术发展得快,对各种病症的研究也越发精深。将医学分科细化,正是为了让大夫们能够专注于某一领域,做到术业有专攻。这样一来,他们对特定疾病的诊断会更精准,治疗也会更有效。”
“这就好比行军打仗,有步兵、骑兵、弓箭手各司其职,协同作战,总比让所有士兵都拿着一样的兵器要强得多。”
“口腔科的牙医专门钻研牙病这一道,自然要比样样都学、却难免样样稀松的医生更厉害。”
孙思邈听得连连点头,花白的胡须微微颤动,眼中流露出深以为然的神色:“有理,着实有理!专攻一门,精益求精,确胜于博而不精,杂而不纯。”
苏寅继续补充道:“当然,我们这里也有全科的医生,他们样样都需涉猎,主要负责应对常见的各种小病小痛,或是做初步的诊断。”
“您看那边忙碌的急诊科,便是如此。平日若有些头疼脑热、皮外伤之类,可先去急诊就诊。若急诊大夫发现病情复杂或危重,便会将病患转至更对口的专科去深入诊治。”
“好好好!如此安排,甚为精妙!既兼顾寻常小疾,又不误疑难重病,各得其所,甚好!”孙思邈抚掌赞叹,对这井井有条的安排极为欣赏。
随即,他又对那琳琅满目的“科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追问道:“却不知此地究竟设有多少专科?可否为我一一道来?”
苏寅笑着指向不远处墙上悬挂的一幅巨大指引图:“所有的科室都罗列在那指引图上了,叔公您过去一看便知。”
“哦?”孙思邈好奇地踱步过去,仰头细看。
只一眼,他便被那密密麻麻的科室名录惊得倒吸一口凉气,怔在了原地。
他已知仙境里行医分科,却万万没想到,竟能细分到如此程度。
只见那图上所列,内科之下竟又分出:呼吸内科、消化内科、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肾内科、内分泌科… …
外科之下亦有:外科、骨科、神经外科、泌尿外科、烧伤科、肛肠科… …
此外还有妇产科、儿科、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皮肤科、精神心理科… …
林林总总,五花八门,多到他一时之间竟数不过来!
“这…这…”孙思邈看着这精细到超乎想象的分科,饶是他一生见多识广,此刻也不由得为之震撼,喃喃自语道。
“竟能…竟能细分至斯,真乃医道之幸也!”
“走,叔公,我带你上楼去瞧瞧各个诊室是如何看诊的。”苏寅说着,便引着孙思邈步上楼梯。
他们自然不便闯入诊室打扰,只得在走廊里缓步而行,透过虚掩的门或门口的间隙,悄悄观察室内大夫诊病的情形。
孙思邈看得极为专注,仿佛要将每一个细节都刻入脑中。
忽然,他停下脚步,白眉微蹙,指着其中一间诊室,低声疑惑地问道:
“苏寅,你瞧那位大夫…为何手持一枚细长竹板,伸入病者口中?此乃何意?”
苏寅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随即了然,低声解释道:
“叔公,那物名为‘压舌板’。用它轻轻压住病人的舌面,防止其不自觉地上翘,大夫便能清晰地观察到患者咽喉部位是否红肿,有无化脓等异常。”
“哦!原是如此!”孙思邈立刻领悟,虽然这与中医望舌苔、观气色的路数不尽相同,但同为观察体表以窥内症之理,他这位医学大家自然一点就通,甚至还下意识地微微颔首,似在比较两种方法的异同。
没过一会儿,孙思邈又被另一间诊室里的景象吸引了目光,脸上再次浮现出困惑的神情。
他看见一位大夫将一个银亮亮的、形似丫杈的长管贴在病人胸前,而另一端的两根软管则戴在大夫自己的耳中。
“这…这又是在做甚?”他忍不住拉了拉苏寅的衣袖,像个充满好奇的学徒。
苏寅见状,耐心解答道:“叔公,此物名为‘听诊器’。它可以放大声音,在病人胸腔里的声音清晰地传导至医生的耳中。医生借此便能聆听心肺是否正常,有无杂音,从而判断内在的疾患。”
“竟有如此妙用?!”孙思邈闻言,眼中瞬间迸发出惊人的亮光,脸上写满了难以置信的惊奇与浓厚的兴趣。
他下意识地向前微微倾身,目光灼灼地紧盯着那副听诊器,仿佛看到了绝世珍宝,连呼吸都急促了几分,那神情分明是极度渴望亲手一试。
苏寅察觉到他这份跃跃欲试的热切,不禁莞尔,轻声道:
“叔公您别着急。这听诊器并非什么昂贵稀罕物,回头我去给您买上一副,让您老也亲自体验体验它的妙处。”
“好好好!如此甚好!多谢,多谢!”孙思邈这才如梦初醒,有些不好意思地收回那过于炽热的目光,抚须连连点头,脸上洋溢着孩童得到心爱玩具般的欣喜与期待。
又往前走了一段距离,另一间诊室门口的热闹景象再次牢牢抓住了孙思邈的目光。
只见诊室内外坐着不少人,男女老少皆有,甚至还有好些孩童,每个人都安安静静地含着一个连着细长软管的塑料口器,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淡淡的药味。
“这…如此多人列坐于此,口中皆含一管,神情安然…这又是在行何种疗法?”孙思邈忍不住停下脚步,指着里面,满脸都是惊奇与不解。
苏寅顺着他的目光看去,笑着解释道:“叔公,这叫‘雾化吸入治疗’,本地人俗称‘喷喉’。是专门用来治疗咽喉炎、气管炎或是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的。”
他指着那发出轻微嗡鸣的机器:“您看那台机器,它能将药液转化成极其细微的水雾。病人通过这个口器吸入这些带药的水雾,药物就能直接作用于咽喉、气管乃至肺部。这种法子,让药效直达病所,起效更快,也比口服汤药经过全身血脉再起效要精准得多”
“妙啊!妙极!”孙思邈听得眼中异彩连连,忍不住抚掌轻声赞叹,“竟有如此精妙之法!化汤药为云雾,直抵病灶!这…这简直是扁鹊、华佗所未曾想过的给药途径!真乃奇思妙想!”
他目光灼灼地盯着那台雾化机,眼神里充满了医者见到全新治疗手段时的那种纯粹的热爱与探究欲,仿佛恨不得立刻将其拆解研究一番。
苏寅察觉到他这份炽热的渴望,心中暗笑,却不得不提前给他泼点冷水,低声解释道:“叔公,您先别急着喜欢。这个机器…咱们怕是买不了。”
“哦?这是为何?”孙思邈疑惑地转过头,“莫非是价格极其昂贵?”
“倒不是价钱的问题,”苏寅摇摇头,指了指机器后方连着的电线,“关键是这东西,它需要‘电’才能驱动。您就是把整个机器搬回大唐,没有电,它也只是一堆动弹不得的铁疙瘩,毫无用武之地啊。”
“电…?”孙思邈愣了一下,随即想起了那照亮黑夜的电灯奇妙能量。他眼中的光亮迅速黯淡下去,化作一片深深的惋惜与无奈,长长地叹了口气:“唉…原来如此…原来如此…可惜,可惜了啊!”
他恋恋不舍地最后望了一眼那喷吐着药雾的机器,目光中满是一位医者面对先进技艺却无法带回故土的巨大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