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安史之乱,唐朝由盛转衰转折点!
作品:《盘点皇帝相似度,李二朱棣破大防》 汉朝
“愚蠢,这李隆基竟做出这个愚蠢之事?”
“他那所谓节度使,不就是让人割地为王?”
“财政军三权合一,那跟藩王又有什么区别?”
“但凡有些心存不轨之人,那就要起兵谋反了!”
刘彻看到那李隆基给节度使的权力时,整个人顿时就傻了眼。
他不知道这李隆基是从何来的胆子,竟然敢给这么大的权力啊。
原本就已经割据一方的节度使,在拥有了军财政三权后,那跟藩王有什么区别?
明摆着就是让他们割据一方,要让他们谋反啊!
纵使这些武将有对李隆基中兴的,但难免也会出现有野心之辈。
但凡遇到一个,那就会酿成无法挽回的祸端。
那后果,极有可能是十分不堪的!
刘彻他虽然主战,但是对给武将的权利抓的是十分牢的。
为何刘彻他敢放权给霍去病给卫青,因为那些将领都是他一手培养出来的,那都是刘彻的亲信。
他们的心都在刘彻这里,都是刘彻的人。
就算是他们有那想谋反的心,底下的武将也不会有人同意。
那李隆基所处的情况,就是完全截然不同了。
要是不出现什么乱子,那才是奇了怪了!
…………
唐朝
“将财政军三权放给边疆武将?这……”
“那李隆基的晚年是要有何等的荒唐啊,竟然能干出这么愚蠢的事情!”
“若是三权都放了,那该怎么制衡武将!”
“这…………这李隆基到底是在想些什么东西?”
望着天幕上的内容,李世民当场就看傻眼了。
原本他还对这李隆基有着满满的希望。
可如今在看到对方的这一举动时,直接懵逼住了。
对方是哪里来的胆子?敢将军政财三权都放给武将。
纵使换成李世民来,他也没有这样的胆子。
实在是太冒险了,稍有不慎就是会出大乱子的!
想到这里,李世民突然意识到安史之乱是为何爆发的了。
这李隆基未免也太自信了吧???
…………
宋朝
“唉,节度使一事,是唐玄宗一生最为愚蠢的决定!”
“但凡没有那节度使一事,唐朝也不至于沦落到那般模样,更不会有什么安史之乱的发生!”
“唐朝之亡于安史之乱,随后乱世也是如此!”
“武人掌权?武人不可掌权!!”
赵匡胤目睹着天幕上的内容,深深地叹了一大口气。
或许他人不懂节度使的危害,但赵匡胤他不可能不懂。
因为赵匡胤他就是节度使出身,他就是靠这身份夺得的天下。
“节度使”三个字,彻底毁了唐朝,也毁了后世数百年!
让武人掌权,彻底放权给武人。
这在赵匡胤看来,是李隆基做的最为愚蠢的决定!
让文人掌权,最多也就是酿成些许祸害和贪污。
可让武人掌权之后,那就是谋朝篡位,那就是各种起义叛乱了!
……………………………………………
【公元75年兼任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的安禄山。
【以忧国之危,奉密诏讨伐杨国忠为名,在范阳起兵叛乱。】
【十五万叛军势如破竹,很快就攻占了洛阳,长安,史称安史之乱!】
【李隆基只能带着杨贵妃,杨国忠等人仓皇出逃。】
【行至马嵬坡时,禁军将士以杨国忠谋反为由,逼迫李隆基赐死杨贵妃。】
【李隆基无奈,只得让杨贵妃自缢,这就是马嵬坡之变!】
【公元756年,李隆基逃至蜀地,太子李亨在灵武即位,遥尊李隆基为太上皇。】
【公元757年,李隆基返回长安,被软禁兴庆宫!】
【昔日的帝王沦为囚徒,终日思念杨贵妃,郁郁寡欢!】
【公元762年,李隆基病逝,享年78岁,在位44年!】
【李隆基一手将唐朝推向顶峰,又一手将其推入深渊!】
【开元盛世与安史之乱,成为李隆基他这一生最为鲜明的两个标签!】
【这也成为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注定会被无数人铭记!】
【晚年时期的李隆基,他思念的到底是杨贵妃?还是那曾在盛世的大唐?还是那个看似无所不能的自己!】
【对于李隆基最好的评价,就是他那唐玄宗的玄!】
【玄之一字,足以形容李世民这位千古半帝的一生!】
…………
“秦始皇应该多活一些年的,而李隆基应该少活一些年,早点死就好了!”
“能想象李隆基,刘彻,齐桓公,赵武灵王初期到后期是同一个人!”
“如果只论前半生的话,李隆基毫无疑问的就是千古一帝,甚至要比李世民还厉害不少!”
“如果论后半生的话,李隆基就是彻头彻尾的昏君了,没有几个人能够比得上!!!”
“三郎啊,你看看你的大唐盛世,你的大唐江山吧!”
“能够被称为千古半帝的人,估计也就只有李隆基一个人了,至于为什么是半帝就别管!”
“开元盛世是华夏历史盛世之最,但后期他把历史第一强国推到了万丈深渊!”
“但凡死得早一点,李隆基他都是千古一帝,可惜老了昏庸,华夏第一盛世和安史之乱,都出自这位皇帝!”
“李荣基死晚了,早死十年的话,他就是仅次于李世民的皇帝,甚至能跟李世民比一比。”
“开元年间的三郎就是千古一帝,天宝年间的三郎堪比商纣一样的存在!”
“老李家的基因多多少少有点问题,都是前期英明,后期昏庸跟遗传的一样!”
“李隆基后期跟变了个人一样,做的那些事情跟早些年的所作所为完全合不到一起,太不可思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