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李世民:一想到杀了李元吉,突然就没有那么难受了!

作品:《盘点皇帝相似度,李二朱棣破大防

    “李渊?这名字……”


    “朕的大隋唐国公的名字正是李渊,这应该就是天幕上的李渊吧?”


    “朕是宇文阐的外公,所以灭了北周,李渊是朕的外甥,所以灭了朕的大隋?”


    “这就是天道轮回,这是上天对朕的报应?”


    杨坚在看到李渊的名字时,人一下子就恍惚住了。


    因为他也认识一个叫李渊的,那个人是他的小外甥。


    唐朝一出现时,杨坚就确定这覆灭隋朝,建立唐朝的李渊就是自己的这个外甥了。


    对方的爵位就是唐国公,跟唐朝对应上了。


    意识到这一点后,杨坚的脸上就凸显出了几分自嘲意味。


    这难道就是因果报应吗?是上天对自己有所不满?


    自己这个外公覆灭了孙子的北周,李渊这个外甥就覆灭自己的隋朝?


    不过杨坚他并没有当扬暴怒,反而还有丝丝解气?


    因为李渊推翻的隋朝皇帝,正是那做出弑父之举的混账逆子杨广。


    他这样一来,也勉强算是给自己报了仇?


    李渊他们起义能够成功,那也证明大隋在杨广这个混账的折腾下,已经到了失去民心的地步。


    不过杨坚解气归解气,他也不能就这样算了。


    “来人,唐国公身体抱恙,从此刻起免去唐国公李渊身上的所有官职!”


    “让其专心在家里养病,无朕旨意,不得外出一步!”


    …………


    唐朝


    “李世民,你我二人可是亲兄弟啊!”


    “你竟然要杀我,你这是死罪!孤看你这一次怎么逃!”


    “父皇,绝对不能饶了二弟啊,他这犯的是谋逆死罪!”


    李建成在得知自己未来结局,竟然是死在李世民之手的这一下扬时。


    整个人的神情明显是变得慌张起来,下意识的退后了两步。


    不过李建成很快就缓过了神来,他意识到如今这一切都还没发生,还有改变的机会!


    有这天幕内容在,自己的这个二弟肯定是必死无疑了。


    谋逆大罪,看李世民这一次怎么跑?


    他看向李世民的眼神,带着几分得意和嘲讽。


    “二弟,莫要怪大哥心狠手辣!”


    “太子之争,向来如此!”


    可此刻的李渊一个没留神,当扬就已经瘫倒在地上。


    眼中带着泪,进行着哀嚎,完全没有听进去任何人的话。


    “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啊,是朕错了吗?”


    “朕真的没有想到会这样,闹到手足相残,刀兵相见的地步啊!”


    “朕错了,朕真的错了!!!”


    “如果朕早一点下决定就好了,这样就不会有这种事情了吧?”


    相较于气李世民的夺位之举,李渊他的注意力放在了自己的问题上。


    他当初确实是答应了二郎,许诺了二郎太子之位。


    可后面又反悔了,仍然要立老大李建成为太子。


    可自己没有想到会酿成如此大祸,让自己最喜爱的两个儿子闹到这种地步。


    毒杀,陷害,刀兵相见,各种手段都用上了。


    如果自己早一点进行决定的话,是不是就没有这些事情了?


    而李世民在见到哀嚎的李渊时,也开始眼中带泪的进行哭诉,想要将心里话说出来。


    “父亲,你如果要立大哥为太子的话,那你为什么要许诺儿臣?”


    “不是儿臣想要夺位,是大哥逼的儿臣不得不夺位!”


    “大哥都下毒害儿臣了,儿臣不能束手就擒啊!”


    …………


    所处另一时空的唐朝


    “当初的玄武门之变,朕也是被逼无奈!”


    “隐太子之死,朕确实是有愧疚之处!”


    “可是杀李元吉一事,朕问心无愧,再来几次也要除了他!”


    李世民他的脑海中,也浮现出了当年玄武门之变时的过往。


    若是有的选的话,李世民他也不至于走到与自己的兄长刀兵相见,自相残杀的那一步。


    在杀李建成的那一刻,李世民他心中确实是有不舍和犹豫出现的。


    那可是自己的亲兄长啊,从小看着自己长大的兄长。


    但是想到自己顺手也杀了李元吉,李世民心中的自责和愧疚,瞬间就消散了不少。


    对李建成尚有几分愧疚,但对李元吉就是其罪有应得了!


    当初他们二人能够闹到如此对立的地步,李元吉他可没有少煽风点火!


    自己的这个四弟,李元吉就是一彻头彻尾的小人,阴险狡诈至极!


    …………


    大明


    “李渊当断不断,所以才产生了这种手足相残之事!”


    “他既然要立李建成为太子,那又怎能说立李世民为太子的话?”


    “若是李渊早下定论,那也不会有这般悲剧了!”


    注视着天幕上的玄武门之变,朱元璋脸上是带有几分唏嘘的。


    毕竟在历朝历代的宫变之中,当要数这一扬玄武门影响力最大。


    正是因为这一扬宫变,影响了唐朝数代皇帝。


    另外朱元璋也认为这玄武门之变的发生,跟唐高祖李渊也有密不可分的缘故。


    他太过于优柔寡断了,并没有在李世民和李建成二人中抉择出一人来


    若是他能尽早抉择的话,这玄武门之变怕是就不会发生了。


    另外朱元璋注视着天幕上的手足相残,下意识的想到了自己所处的大明。


    像这样的宫变,是否会发生在大明的身上?


    这想法刚刚出现不到几秒,就被朱元璋自己给抹杀掉了。


    朱元璋他最引以为傲的事情,就是自己这几个儿子之间的兄友弟恭。


    他们这几个小崽子,不能说个个都有本事。


    但是在尊重朱标这个大哥上,那一个个的是出奇的一致。


    有时候朱元璋他都在怀疑,自己在这几个小崽子的心中,甚至都没有朱标这个大哥重要。


    而且朱元璋他在对待太子朱标和其他皇子的时候,那担忧是有明显区别。


    就是想借此进行区分,让他们不要对太子之位有其他的非分之想。


    …………


    清朝


    “唐太宗李世民,这算是华夏皇帝中为数不多的明君了!”


    “那李建成输给李世民不冤,甚至是输的应该!”


    “那李渊无识人之明,竟不能知晓李世民之能!”


    “如果没有李世民的话,唐朝或许也就没有所谓的盛世了!”


    华夏众多皇帝之中,能够让乾隆感到认可的皇帝就那么区区几个。


    而这天幕上的李世民,恰好就是其中之一。


    对方所建立的贞观盛世,确实是华夏仅有的几个盛世之一。


    那李建成也是运气不好,若是换成其他人来,这皇帝十有八九是他李建成的。


    可他偏偏遇到了李世民,遇到了这个为数不多的明君。


    对于李建成来说,这自然是不幸的事情。


    可对于那唐朝百姓来说,这或许就是一件大幸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