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嬴政:怎么处处都有这个李世民啊!

作品:《盘点皇帝相似度,李二朱棣破大防

    【第三位:李世民!】


    李世民的名字一出现,直接在不少人的心中再度引发了一扬小轰动。


    …………


    秦朝


    “这……李世民的名字怎么又来了!”


    “这天幕“含金量”一共出现了三次,这李世民的名字就出现了三次?”


    “他到底还有什么事情是朕不知晓的?这李世民究竟是何方神圣!”


    “怎么什么事情,都能跟这李世民沾上边?”


    嬴政看到李世民的名字出现时,整个人瞬间就傻眼住了。


    因为这已经是李世民第三次出现了,这“含金量”的天幕内容总共也就出现了三次啊!


    无论是“太宗”,“孝顺”,还是如今的“谋朝篡位”都有这李世民的名字。


    似乎这天幕内容,就是为了这李世民专门出现的。


    嬴政很少会对一个人感兴趣,但他现在对这李世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好奇。


    他想知道这李世民的身上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为什么每一次的天幕内容都有他?


    这李世民的身上是有什么特别之处吗?他是怎么做到的!


    …………


    唐朝


    “李世民,你果然做了谋朝篡位之举!”


    “你先前不是还在狡辩吗?如今孤看你怎么狡辩?”


    “天幕标题写的明明白白的,只有做了谋朝篡位之举的人才会出现!”


    “这天幕内容铁证如山,李世民你为了皇位竟然手足相残,开始夺位!”


    李世民的名字,一出现在天幕上。


    原本还坐着的李建成就激动的站起来,对李世民就是吹鼻子瞪眼的呵斥。


    他就知道自己的二弟得位不正,这储君之位明明是自己的,凭什么唐太宗是二弟?


    如今这天幕内容的出现,刚好就印证了心中的猜测。


    李建成在呵斥和怒吼李世民的时候,甚至都已经在想李世民的结局了。


    最起码也要将其贬为庶人,终生圈禁起来。


    看从此之后,自己的二弟还怎么跟自己争夺皇位。


    “二郎,你终究还是做了夺位之事啊!”


    “你…………太让父皇失望了!”


    李世民的名字出现,是李渊最不愿意看到的事情。


    他眼中流露出失望和痛心,语气里是对李世民的质问。


    为什么自己的二郎,在未来会走到谋朝篡位这一步?


    上一秒自己刚刚讽刺完杨坚,杨广父子二人,结果下一秒就轮到自己的身上了?


    “儿臣没有什么想解释的!”


    “无论父皇如何处置,儿臣都接受!”


    李世民心中早有预感,他的名字迟早有一天会再出现在天幕上。


    但是他没有想到这一天的到来,竟然这么快!


    至于解释机会什么的,李世民直接就放弃了。


    未来发生了什么事情都不知道,他去哪里解释啊!


    面对李世民这副坦然的样子,李渊反而被打了一个措手不及。


    不过李渊并没有急着处置李世民,而是准备等天幕内容放映结束再说。


    他想知晓是因为什么原因才让自己的二郎走上了手足相残,谋朝篡位的路?


    …………


    明朝


    “唐太宗一生英明,所立功绩无数,唯一不足之处就是这“谋朝篡位”!”


    “如今天幕所出现的,就是唐太宗身上的唯一不足!”


    “不过在朕看来,这不足之处倒是无伤大雅,不足为道!”


    朱棣他对于唐太宗李世民,心中也是颇为推崇的。


    认为对方就是一代明君,一生功绩无数,创造出了贞观盛世。


    若是硬要说对方身上有什么不足的话,那就是如今出现在天幕上的内容。


    但朱棣他没没有将其当一回事,更不用说是批判什么的了。


    那“谋朝篡位”明显就是在拨乱反正,何来不足之处!


    …………


    【第三名:李世民!】


    【公元618年,李渊改国号唐,建元武德!】


    【嫡长子李建成被立为太子,成为储君!】


    【君之嗣嫡,不可以率师,李建成不再有征战沙扬的生命之忧。】


    【他协助李渊,向治国理政转型,当一个合格的太子储君!】


    【也正是在这一段时间里,二子李世民跃马扬鞭,捷报频传!】


    【偌大一个唐朝天下,有一大半的疆域都是李世民所打下来的!】


    【封无可封,赏无可赏,李渊特意为他设置了“天策上将”一职来进行表彰。】


    【这是一个位列王公之上的官职,再无可封,这是一种权利上的平衡。】


    【此时的李世民,除了政治地位稍逊太子之外,军事地位甚至要比太子更加强劲!】


    【数年征战,李世民早已功盖天下,中外归心,无数武将臣服!】


    【李建成身后的是文官集团,李世民身后的则是勋贵,武将集团!】


    …………


    汉朝


    “一文一武,二者之间必有一争啊!”


    “以天幕所说的李世民军功,那李建成又岂能容的下他?”


    “那李世民已经到了封无可封的地步,若是想要再进一步的话,那怕是只有……”


    刘彻在看到一半时,眼中就闪过了一抹期待的亮光。


    这李世民都已经到了功高震主的地步,那李建成怎么可能容的下他?


    大半个天下,可都是这李世民所打下来啊。


    这哪怕是换成武将,皇帝也不可能容下这样的臣子。


    大汉刚刚建立之时,就有过这样的先例,那武将的名字叫做韩信。


    对方因为功高盖主,直接死在了吕后吕雉的手中。


    若是这样来想的话,当太子之位落到李建成身上的那一刻。


    李世民的夺位之举,应该就是无法避免的一件事了。


    一山不容二虎,必有一争。


    除非李世民没有上进之心,可那李建成也不可能容下他啊。


    想到这里,刘彻那就将目光看向接下来的天幕内容,想要知道这李世民究竟是如何夺位的。


    看看这兄弟二人为了争夺皇位,会闹到什么样的地步?


    …………


    三国


    季汉


    “这……李渊他竟然连续生了有明君之能的皇帝?”


    “若是我的阿斗也是这样的话,那……!”


    刘备他在目睹天幕内容时,眼中闪烁着的是几分羡慕。


    刘备原本正愁着后继无人,担心未来阿斗是否能撑起匡扶汉室的大旗呢!


    结果下一秒,李世民和李建成这两兄弟之争的内容出现在了天幕上。


    他想知晓这李渊是怎么生的,竟然能够生出这样两个有为明君之能的儿子!


    别人想要一个都难上加难,这李渊则是一口气生了两个。


    特别是当刘备的目光,看向一旁玩闹的阿斗时。


    他心中的这一疑惑和羡慕,就变得更加焦急起来。


    而一旁的阿斗似乎也感觉到了什么,瞪大双眼的看着自己的父亲。


    “怎么了,父亲?”


    …………………………………………


    【武德七年六月,李建成趁李渊携李世民去玉华山避暑之际。】


    【密示李元吉和杨文干,欲置李世民于死地,不料计划被胆小的心腹之人告发。】


    【李渊令李世民讨伐杨文干时进行许诺,事成后立他为太子,废李建成为蜀王!】


    【然而等叛乱平定后,改立储君之事竟然不了了了之!】


    【军功卓著,随从如云的李世民,让李渊有了功高震主的压迫感。】


    【李渊的摇摆不定,加剧了夺嫡之战的酷烈。】


    【李建成为了除掉李世民用了毒杀,暗杀等数种办法,已经到了不择手段的地步!】


    【李世民和李建成的这两兄弟,为了太子之位已经到了水火不容,你死我活的地步!】


    【武德九年六月三日,玄武门之变的前一天。】


    【秦王府各路人马开始了伏杀李建成,李元吉的布置!】


    【玄武门,这是进入内宫的必经之路,也是李世民给李建成,李元吉选的坟墓!】


    【那一天玄武门前,李建成,李元吉被射杀。】


    【闻讯赶到两千东宫卫士,在高挑着的李建成,李元吉的首级面前,上演了一片兵刃落地的画面!】


    【朝露还未蒸发。华夏历史上最著名的皇权征战已经结束!】


    【玄武门之变三天后,秦王李世民接到被立为太子的诏书。】


    【公元六二六年,九月四日,唐高祖李渊退位为太上皇,李世民登基称帝!】


    …………


    汉朝


    “哈哈哈哈哈哈,原来如此,那乃就明白了!”


    “这李世民的唐太宗,还有李渊的太上皇原来是这样来的!”


    “这李世民倒也是一心狠手辣,果断之人啊!”


    刘邦起先对李世民频繁出现在天幕的点,还有几分疑惑地方。


    毕竟这孝顺和太宗有点对不上,含金量没有那么重。


    可眼前的“谋朝篡位”内容一出现,刘邦心中的疑惑就荡然无存了!


    这李世民身上的唐太宗之位,是李世民靠夺位办法夺来的。


    至于李渊的太上皇,则是被逼退位,当的这个太上皇。


    不过刘邦他认为这李世民的夺位之举,要比前面的王莽,杨坚二人好上不少。


    那二人就是纯粹的外戚干政,心有图谋不轨之举,谋朝篡位!


    而李世民他的这夺位,有着一部分的被逼无奈在。


    那李建成都已经逼到这种地步了,那李世民若不夺位的话,那怕是要死于李建成之手了。


    如果换成刘邦他来的话,他怕也会选择效仿李世民之举。


    为君者,自然是要当断则断,不能坐以待毙!


    此刻的椒房殿内


    “盈儿,你如何看待这天幕上的李世民,李建成之争?”


    “你认为这二人之争,可有其他之法?”


    吕雉将问题抛给了一旁的太子刘盈,想知晓刘盈对储君之争的看法。


    她的眼中带有几分期许,似乎想要想要从刘盈的嘴里听到一个满意的答复。


    “母后,儿臣认为这太子之争完全可以避免!”


    “儿臣要是那李建成的话,大不了就将太子之位让给李世民!”


    “若是李世民真有能力治理天下,那也是天下百姓之福!”


    “只要天下百姓能安好,一个区区太子之位,儿臣不在乎!”


    刘盈他在给出这回答的时候,竟没有一丝犹豫,这完全是发自他的内心。


    他由衷的认为天下百姓的安康,远要比他那所谓的太子之位重要多。


    一旁的吕雉在面对刘盈的这个回答时,眼前一晕,险些整个人倒在了地上。


    她用满是不敢相信的眼神看着自己的儿子,脸色则是说不清的复杂。


    把自己的太子之位让出去,避免手足相残?


    吕雉她做梦也没有想到,刘盈的回答竟然会是这个。


    自家的这个儿子是个大圣人啊,竟然连储君之位也可以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