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老七,你究竟想做什么?
作品:《大明:打造三十万反叛军,被朱元璋模拟曝光了》 “王大人,李叔,这个地方还要修建一个水闸,十天的时间,我要五百青壮,再加二十余工匠。”
“尽快来到这里。”
朱榑向王镛请求道。
王镛哪有不答应的道理,朝廷已经下了死命令,让他们全力配合越王的治水行动,他自然是不敢反抗。
纵使他也和开封县的知县差不多是一个鸟样,但是两人的处境毕竟是不一样的。
他也想闲下来,但是越王就在自己边上,只要自己做得稍微不好,那官帽就得掉下来。
“越王,明日五百青壮就能抵达,但是修水闸这事,他们恐怕没有经验,还需要越王您亲自指点。”
王镛硬着头皮说道。
“这是当然的,本王片刻不离。”
要说这一次治水究竟谁最累,是他王镛吗?不是,而是他这个操盘人。
朱榑不仅仅要从北到南,一个个隘口的巡查,连一处小拥堵都不能放过。
这可不是开玩笑的,一旦洪水来临,如果该疏通的地方没有疏通,该堵住的地方没有堵住,那后果就是整座商丘城。
自古以来,治水死掉的人甚至比打仗死的还要多多。
听到朱榑的话,周围的官员也不由一暖。
放到以前,他们哪里愿意这样天天连轴转。
但是朱榑这个领导都不喊累,不喊休息,他们岂能有休息的道理。
再说那些青壮,虽然累了些,但是朱榑给他们的工钱可是相当丰富的,供他们三四年吃穿不愁了。
“那就按照这样办,明日开始修闸。”
说完,朱榑便直接在这个地方找了一个农户家里住了下来。
毕竟接下来的几天他都得守着这里,没有回县城的机会。
见朱榑都这样,那些官员也都直接花钱找了一个下榻的地方,这也给了当地的农户一个发财的好机会。
这些达官显贵,总要吃的,要用的,他们便是可用卖出一些餐食,卖出一些用品,也算是促进了当地的经济了。
第二天,随着五百多的青壮、工匠到来,整个小村庄都热闹了起来。
随着这些青壮到来的,还有一些小商贩,他们在这里干脆卖起了水、烧饼各种吃食。
而这些青壮当中也有没有婚配的,几天下来当地的村民还会介绍婚配,可以说不仅带动了经济发展,还带动了人口流动。
朱榑看到这样的现象也并没有感到奇怪。
前世只要一个大工程开始进行施工,那周围的旅馆、洗浴中心、饭店就会多起来,随之而来的经济发展便可以带动周围的一大片百姓。
“这里再挖深一点,这个小坑承接不住滔天的洪水,往下再掘五尺左右,形成一个蓄水坑。”
朱榑拿着石镐,一遍挖着巨石,一遍指挥道。
这几天下来,他原本白皙的皮肤现在都变得有些黝黑,这都是日晒雨淋弄出来的,但是也为他增添了几分干练之感。
水闸修建的第三天,朱标和朱棣便找到了朱榑,看到又在忙活的朱榑,朱标不由感到一阵心疼。
“七弟,这才几天,你都瘦了这么多,你何苦这样呢,这些事有那些青壮去做不就行了。”
朱标有些不理解朱榑为什么一定要亲力亲为。
但是朱榑并没有直接回答朱标,而是问道:
“大哥,这样劳动的机会可不多,咱们天天待在皇宫当中,哪里知道百姓疾苦。”
“说个简单的例子,那天我的乔迁宴,一道简单的餐食便是几十两银子,但是放在百姓的手上,二两银子就够他们买一年的粮食了。”
“而这一两银子,他们需要卖大半年的苦力才能获得。”
“咱们作为王公贵族,自然难以理解这钱财的来之不易,我们北巡至西安,如果只是一路走过去未免太没意义。”
“我们总要为途径的百姓做点什么才对。”
朱榑的这个道理,通俗易懂,倒是让朱标和朱棣都感到惭愧不已。
“原来七弟想得如此深远,是我这个太子失职了,从未想过民生艰苦。”
“七弟,说得好,我也要来干!”
说罢,朱棣直接将黄马褂一脱,便是准备加入青壮的行列,感受一下这艰苦的劳作。
而朱标,在矜持许久之后,也拿起了镐子,跟在朱榑的身后,有样学样地凿起了石头。
兄弟三人皆是汗如雨下,但却没有一人有怨言。
此番景象,皆是被暗处的锦衣卫偷偷记录。
而周围原本想要劝阻朱标的官员,在听到朱榑的那一番话后,也任由太子去了。
“历练”两个字是朱元璋时长挂在嘴边的话,但是真心来说,谁能经得起朱元璋的历练?
历史上的朱标在经过了北巡之后直接就病逝了,要说是不是因为劳顿的缘故累死,肯定也有一部分原因。
而眼下,朱榑以身作则,直接带着朱标和朱棣进行劳作,也算是呈了朱元璋的意了。
在朱榑还在费劲心力修建水闸的时候,朱元璋在皇宫当中,锦衣卫不断向他传送来自商丘的见闻、情报。
“这一次老七防住了一波小汛。”
“但是那些该死的贪官污吏竟然有不听指挥的,导致了大量的农田被淹没。”
“这些蛀虫,早该清理了,就看老七怎么帮咱清理了。”
朱元璋看到了朱榑在商丘防住了小汛,让商丘没有造成半点经济损失,这是让他满意的地方。
他不满意的是,竟然有人不把他们朱家放在眼里,他明明都已经下了死命令,居然还有人不从?
“这开封县,是该好好整顿整顿了。”
朱元璋接着往下翻阅。
文字里面,经过了毛骧的一番润色,文字当中的朱榑显得格外勤勉,而朱标这个当大哥的则是显得格外宽厚。
兄弟二人相辅相成,将整个商丘治理得井井有条,无论是民生还是经济都得到了巨大的发展。
但是这些文字里面很少有描绘到朱棣的地方,因为朱棣大部分时候都跟在朱标的后面,作为朱标的保镖一样,老老实实。
看完之后,朱元璋却并陷入了一种纠结的神色。
“老七越是优秀,咱就越是担忧啊。”
“老四像是懂事了,知道当他大哥的左膀右臂才是生存之道。”
“可老七锋芒毕露,乐于展现,这是好事,但也是坏事。”
本来就对朱榑捉摸不透的朱元璋,在看到文字里面朱榑亲自开垦堤坝、亲自挖山凿石等等战绩,他像是看到了年轻时候刚出皇觉寺时候的自己。
“老七啊老七,你想让咱怎样呢?咱真是越来越看不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