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教崇祯自己造自己的反

作品:《大明:打造三十万反叛军,被朱元璋模拟曝光了

    “还记得咱之前和你说过卖国债的事情了吗?”


    “现在正好官场肃清,也都是你的人,让他们买债券,以此来笼络财富,完成最开始的经济积累。”


    “国库有钱了之后才可以做大事,钱都在哪些官绅的口袋里,他们就算是死,钱也花不到正途上。”


    朱元璋实际上之前已经和崇祯说过了解决经济问题的几大方法,但是崇祯完全不知道怎么落实,这就只能由朱元璋手把手教他了。


    “不瞒太祖,这法子我用了,固然国库当中有了钱,但是这钱终究不是大明百姓的。”


    “百姓该挨饿的,还是在挨饿。”


    崇祯突然说道。


    此番言论,让朱元璋有些不可思议地看向崇祯。


    左看右看,细细打量,像是听到了什么惊世骇俗的言论一般。


    随之,便是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由检啊,你能意识到这一点,很好,从这一点来看,你是个好皇帝。”


    崇祯出生在皇宫,不说是锦衣玉食,但至少是没有挨过饿的,可即便如此,他却还能做到体恤百姓。


    将国家财富和百姓的财富分开谈论。


    “要让百姓吃饱的前提是,国家要安定,而现在国家离安定还有很长一段时间。”


    “所以目前,咱回答不了你的问题。”


    朱元璋摇摇头说道。


    实际上,朱元璋觉得崇祯的问题,也同样是他的问题,甚至是历代帝王都要面临的问题。


    哪怕是大唐盛世,难道就没有饿死,穷死的人吗?


    “太祖……”


    崇祯这还是第一次听到朱元璋无能为力的语气,但随后他也意识到是自己太好高骛远了。


    他现在连基本的问题都解决不了,还谈什么国富民强?


    “让百姓富起来咱或许没有办法,但是让他们吃饱却不难。”


    “不过这事,你不能亲自来,你得让杨嗣昌动手进行一场变法,一场全面的土地变法。”


    朱元璋说到了变法两个字,崇祯闻之色变。


    宋朝的时候,王安石发动了一场变法,最后的结局却是被百姓唾弃,唉声遍地。


    秦朝的时候,商鞅发动了一场变法,最后的结局是被车裂,尸首分离,好不凄惨。


    “太祖,这土地,乃国之根本,若想变法,何其容易,那些士绅会拼命的。”


    崇祯明显是不愿意接受的。


    “很简单,这事不需要你亲自下场,也不要经过那些士绅的同意,只需要颁布政令就行。”


    “这事要从那些流寇身上下手,洪承畴不是在进行招安吗?招安后的流寇,就可以去大面积的清缴士绅。”


    “威逼利诱,交出田产,从而做到均田的效果。”


    “自古以来,天下分分合合,无非就是一场又一场的资源再度分配。”


    朱元璋的这个法子不可谓不狠毒,可以说完全是针对士绅阶级做的一个局,要把他们从头到尾扒干净。


    “太祖,我懂了,原来是这样。”


    “难怪每个王朝初期过后百姓便会富足,说到底,还是土地回到了他们手上,耕田能自给自足。”


    崇祯也说出了自己的理解。


    “对,每隔几百年,华夏大地就会进行一轮洗牌,当洗牌没有完成,那就只能由你去推动这场洗牌。”


    “简单点来说,就是自己造自己的反。”


    朱元璋一语惊人,让崇祯如同醍醐灌顶。


    “这件事,你和杨嗣昌好好讨论讨论吧,具体怎么做,他比我肯定更有法子。”


    朱元璋没有再多说,点到为止。


    这种方法同样是极端的、暴力的,甚至稍不留神就会失控,但整治明末这个环境,却只能这样去做。


    土地兼并严重,地主猖狂,农民无地可种,无粮可吃,天灾人祸层出不穷。


    清洗和重新分配是必须发生的,不然凭借大明官员的效率,十年二十年都完成不了均田的改制。


    朱元璋离开后,崇祯立刻召见了杨嗣昌。


    当崇祯和杨嗣昌说了“自己造自己反”的这个点子之后,杨嗣昌直接被惊呆了。


    难道这么多天的操劳,把陛下整疯了?


    “陛下,大明的士绅咱们得罪不起,他们当中的儿子、孙子都在朝为官,得罪了他们,大明哪有官员肯卖命?”


    “陛下何苦和自己过不去呢?”


    杨嗣昌一针见血道。


    自古以来得罪士绅的皇帝都没什么好下场,这是一条铁律。


    都说士绅有大量的私田,导致农民无地可种,但要说天底下最大的地主,还不是当今的皇帝?


    皇庄王府遍布大明,上行下效,皇帝都摆脱不了土地私有制的束缚,何谈让士绅把私田划分出去。


    “所以这才让你来想办法。”


    “朕知道你肯定有想法。”


    崇祯看着杨嗣昌,眼神里充满了信任。


    犹豫了片刻后,杨嗣昌还是开口了。


    “不怕得罪陛下,若行此举,成功的概率不到一成,而失败,大明必灭。”


    “臣以为,此事需要陛下躬行‘君父亲耕’的形象,将皇田、御田进行开垦,得来的粮食全部赠与流民,以此得到天下百姓的认同。”


    “其次,以“救民于水火”为口号,将这次土地变法称为‘天命所归’,宣称‘土地兼并导致天怒人怨,朕舍士绅之私,以全天下之公’以此为变法理由。”


    杨嗣昌一字一句地给出建议,丝毫不在意他的话会冒犯崇祯的皇权。


    崇祯先是皱眉,随后点了点头。


    “爱卿说得很好,这个变法的理由朕喜欢。”


    “那具体的方法呢?”


    崇祯接着询问道。


    “招兵,绕过兵部和边将,直接从流民当中招募新兵,避开外戚和咱们这群文官。”


    “兵力达到十万,足以压制敌方叛乱。”


    “再而,剥夺藩王兵权,将藩王的庄田尽数充公,作为新军军饷,向士绅们释放‘皇族也需让利’的信号。”


    “此举,陛下必得天下民心,可得千古圣君之名。”


    杨嗣昌的方法很大胆,听得崇祯心惊肉跳。


    如果这个法子最后行通了,那他崇祯就算是千年,万年之后也依旧会是百姓瞻仰的圣明之君。


    无他,因为放弃了士绅阶级带来的利益,全面站在了百姓这一边。


    “至于实施,先从陕北、河南西部等地作为试点,招安一部分可控流民,改编为‘剿劣军’,打击霸占田产、勾结盗匪的劣绅。”


    “由朝廷下方官员全面进行监督。”


    “如果陛下决心变法,臣愿意身先士卒。”


    杨嗣昌想救大明,他本就是孤家寡人一个,虽然此举对大明官员百害无一利,但却能为大明续命百年。


    若能成,他杨嗣昌也是青史留名的忠臣、能臣。


    “好!”


    “那朕就将这事交于你操办,今日便起草昭告,七日后举行祭天!”


    做大事之前都要祭拜天地,历朝历代都免不了的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