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章 主动上门的“答案”

作品:《不一样的大唐,我李恪最逍遥

    夏日的阳光,将裴府门前的石狮子晒得有些发烫。


    李恪带着张柬之、王玄览、狄仁杰等几个小家伙,外加一头黑白相间,亦步亦趋,引得路人频频侧目的食铁兽黑仔,浩浩荡荡地站在了裴府那气派非凡的大门前。


    李恪脸上的笑容比长安六月的太阳还要灿烂,慵懒中透着一股奸计得逞的意味。


    他打量着裴府门楣上那块御赐的匾额,神情自若。


    河东裴氏,向来谋士辈出,但是,若非裴寂自曝身份,谁又能想到,以书香门第自居的裴氏,竟会是纵横家传承?


    这潭水,深着呢,绝非看到的那么简单。


    裴府的门房是个很有眼力见的老仆,跟随主家多年,一身见识也是不浅。


    远远瞧见这一行人,尤其是为首那位身着亲王常服,俊朗非凡的年轻人和他身边那只在长安已经传开了的异兽,心里顿时“咯噔”一下。


    这位小爷怎么不打招呼就上门了?


    他不敢有丝毫怠慢,连惯例的询问都没有,朝着李恪方向慌慌张张地行了个礼,转身就以不符合他年龄的敏捷速度,一溜烟儿往府内跑去,那架势,比白日见了鬼还要惊慌。


    现在的李恪可不是当初找上门来要善捐的三皇子,而是大唐拥有实权的亲王,他可不敢有丝毫的懈怠。


    河东裴氏,虽不及五姓七望那般声名显赫,但也是传承数百年的世家大族,规矩礼数早已刻进了骨子里。


    面对一位亲王的登门拜访,哪怕是非正式的,也必须拿出该有的郑重。


    否则,稍有疏忽,若是被解读成对蜀王、乃至皇室的轻视,其后果,绝不是一个小小门房可以承受的。


    “老家主!老家主!蜀王...蜀王殿下他带着那只食铁兽到府前了!”


    门房气喘吁吁的声音,打破了裴府往日的宁静。


    张柬之看着那门房狼狈的背影,又看看气定神闲,似乎打算就在这儿扎根的李恪,忍不住小声问道:“殿下,咱们就这样傻乎乎地站着?这可不是你的风格啊。”


    以他对李恪的了解,这位主儿在益州都是骑着食铁兽直接闯进各家府邸,什么时候这么好脾气,讲究起这些虚礼来了?


    李恪反手轻轻拍了拍他的后脑勺,动作随意,带着几分亲昵,笑道:“柬之啊,少说多看,多思多想。这里可是长安,不是咱们益州那一亩三分地。你以为你是一块金子,走到哪儿都能发光?但在这长安,本就金碧辉煌,把你那点傲气收一收,说不准哪天你就碰上一个比你还小的怪物,有时候,等待本身就是一种姿态,一种力量。”


    张柬之揉了揉并不怎么疼的后脑勺,有些不服气,但目光扫过身旁年纪更小,却眼神沉静的王玄览,还有那个被师兄们下意识护在中间,年仅四岁却已显露出非凡早慧的狄仁杰时,他那点不服气又咽了回去。


    天外有天的道理,他明白。


    在益州第一学院,武媚娘都压得他们有些喘不过气来,更何况是在这卧虎藏龙的长安?


    可以有傲骨,但绝不能有傲气,至少他还不能在学院内一枝独秀时,那就要憋着、忍着,好好学习。


    他撇撇嘴,不再多言,只是学着李恪的样子,挺直了小身板,努力做出一副沉稳模样。


    李恪将他的反应尽收眼底,心中莞尔。


    现在的张柬之,锐气有余,沉稳不足,距离未来那位发动神龙政变、匡复李唐的大唐宰相,还有漫长的路要走。


    不过,这正是璞玉待琢之时,千万不能让他长歪,或者被这长安的浮华与诡谲过早磨平了棱角。


    就在这时,裴府那扇象征着最高迎接规格的中门,“吱呀”一声,被两名健仆缓缓推开。


    一名中年男子率先走出,身着锦袍,面容与裴寂有几分相似,只是少了那份历经沧桑的深沉,多了几分养尊处优的圆融。


    此人正是裴寂之子,裴律师,算起来还是李恪的姑父,他娶了李二的妹妹临海长公主。


    裴律师身后,跟着一脸木讷、眼神却不由自主飘向李恪的裴行俭,以及两名青年。


    其中一位面色倨傲,与裴律师眉宇间颇为神似。


    另一位则气质沉静,目光内敛,虽年纪轻轻,却已有几分不动如山的气度。


    再后面,便是一众垂手侍立的仆役,场面倒也颇为庄重。


    “不知蜀王大驾光临,有失远迎,恕罪恕罪!”


    裴律师快步下台阶,脸上堆起热情的笑容,伸手虚引,要拉李恪入府,“家父已在正厅等候,殿下快快请进。”


    说着,他目光一转,落在身旁那位面带倨傲的青年,佯装不悦地呵斥道:“承先!还愣着做什么?见到你三表兄,还不行礼?”


    裴承先,裴律师与临海长公主之子,算起来还是李恪的表弟。


    他有些不情不愿地朝着李恪拱了拱手,语气不咸不淡地喊了一声:“三表兄。”


    显然,这位皇亲国戚对李恪这个从小名声在外表兄,并无太多亲近之意。


    李恪微微颔首,算是回礼。


    裴承先的疏离,李恪毫不在意,或者说,他对这个表弟就没什么印象。


    皇室联姻,盘根错节,真要论起亲戚来,能让人头皮发麻,彼此关系淡漠实属寻常。


    而且,他那些皇姑们深知他身份的敏感,向来是敬而远之,生怕招惹是非,下一代的疏离也就在情理之中。


    李恪也乐得清净,每年该送的年礼一份不少,面子上过得去就行,至少与那些皇姑的关系比和李元景、李元昌两位皇叔好多了。


    “承先表弟不必多礼,有空可以来蜀王府走动走动。”


    李恪客套了一句,随即便将目光投向了另一位沉静的青年,如果所料不差,这位应该就是历史上那位曾权倾朝野,最后试图逼武则天还政却功败垂成的宰相裴炎了。


    观其气度,确有不凡之处,只是不知此刻的他,心中如何作想。


    李恪的目光并未在裴炎身上停留太久,他笑着对裴律师道:“姑父客气了,是小侄冒昧前来,打扰了府上清静才是。”


    一番表面寒暄后,众人簇拥着李恪步入裴府。


    黑仔迈着内八字的步伐,大摇大摆地跟在最后,手中还拿着一根似有灵气逸散的嫩竹笋,引得裴府仆役们既好奇又畏惧,纷纷避让。


    穿过几重庭院,来到正厅。


    裴寂端坐主位之上,须发皆白,老态龙钟,但一双眼睛却不见浑浊,开阖之间精光隐现。


    他见到李恪,并未起身相迎,这是长辈兼功勋老臣的底气。


    他的目光先是落在李恪身上,随即又扫向跟在他身后的张柬之、王玄览、狄仁杰等几个小娃娃,尤其在年纪最小的狄仁杰身上停顿了一瞬,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好奇。


    李恪像个孝子贤孙,小跑上前几步,规规矩矩地向着裴寂行了一个晚辈礼,态度恭敬道:“小子李恪,拜见裴公。”


    在裴寂面前,称王无疑是狂妄自大,他虽是出了名的老狐狸,但也是大唐的功臣,该有的敬重,李恪从来不缺。


    裴寂轻轻“嗯”了一声,苍老却依旧清晰的声音在厅中响起,“蜀王,你回长安后,数次登门,可都不是什么好事,这次来老夫府上,所为何事?”


    没有拐弯抹角的客套,没有暗中试探的机锋,直接开门见山,一副不愿多费口舌的作派,让李恪微微一怔,有些出乎意料。


    这个年老成精的老狐狸!


    不按套路出牌!


    他原本准备了一肚子的弯弯绕绕,此刻,倒显得有些多余。


    不过,李恪反应极快,坚决不按照他的节奏来,反而是打起了机锋,笑着道:“裴公明鉴,小子今日特来,乃是给裴公送一份‘答案’。”


    “答案?”


    厅内众人,除了知情的裴行俭神色微不可察地一变,以及老神在在的裴寂目光陡然深邃起来外,裴律师、裴承先等人皆是一头雾水。


    送什么答案?


    这位向来胡闹的蜀王,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正厅内顿时陷入一阵奇异的寂静。只有黑仔似乎觉得这气氛有些沉闷,不安分地在地上蹭了蹭爪子,发出轻微的沙沙声。


    李恪并不着急,气定神闲地站在那里,仿佛真是来送温暖解疑惑的。


    他心中暗笑,老狐狸肯定听懂了他的意思。


    那份用来恶心裴行俭的益州第一学院初升高的试卷,原本用意,真的只是恶心裴行俭,让他体验一番益州义务教育的险恶。


    但当老前辈们带着张柬之、王玄览这几个高中学子来到长安后,这就不是一步闲棋了,价值瞬间暴涨。


    裴行俭由裴寂亲手抚养长大,那份空白的试卷逃不过裴寂的双眼。


    那上面的题目,迥异于当下科举和传统治学思路,对裴寂这等精通纵横术、善于谋划布局的人来说,无疑充满了吸引力。


    而学院高中学子,就是一份份“活答案”,检验成效的最佳展示!


    这老狐狸要是不好奇学院为数不多的高中学子,李恪立马去五谷轮回厕大快朵颐!


    他就是要让裴寂亲眼瞧瞧,让他看得眼馋,经过学院培养出来的学子,到底有多么的优秀,潜力又是何等的无穷!


    唯有眼见为实,他手中的筹码才会变得更有价值,让裴寂参与到他计划的底气就会越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