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章 以太原王氏的声音
作品:《不一样的大唐,我李恪最逍遥》 众人神色一凝,能让李恪这样说话,恐怕真有大事。
随即,李恪将那份关于近亲结合危害的调查报告的核心数据,用尽量简洁清晰的话语娓娓道来。
不过,他巧妙地隐去了这份调查报告的初衷——李丽质与长孙冲的婚事,只从天下百姓福祉的角度阐述。
听完李恪的叙述,厅内陷入了一片短暂的寂静。
老前辈们个个眉头都皱了起来,陷入了沉思。
他们活得够久,见识够广,站得也够高,李恪所说的现象,他们稍一回想,便能从记忆中找到不少活生生的例子佐证。
只是以往大家都将其归咎于命数、福报或者个别家庭的不幸,从未有人像李恪这样,进行如此大规模、系统化的调查和整理数据。
孙老神仙抚着雪白的长须,眉头紧锁,脸上带着恍然与凝重,“小三,你所言之事,老夫行医数十载,确实偶有遇见,却从未深思,只当是造化弄人...你的意思是,想让老夫来出面,向天下阐明此中危害?”
“没错!”
李恪斩钉截铁道,“孙老神仙,您是医家泰斗,活人无数,德高望重,天下无人不信服!此事关乎医学伦理和百姓繁衍,由您来主导,最具权威性,也最易被百姓接受,此事,非您莫属!”
孙老神仙面上露出一丝犹豫,“此事乃你首先察觉,并耗费巨大人力物力收集数据...这......”
他的意思很明显,这等注定要名垂青史、造福万民的大功德,他一个老人家,还没有脸去抢一个小辈的。
李恪早就料到孙老神仙会这么说,他轻轻摆手,大义凛然道:“老神仙您就莫要多想了,小子不在乎这些,只愿此事能成,让天下避免再多出这样的惨剧,能让更多的百姓免于痛苦,功绩归于谁,并不重要!”
他这番话说得掷地有声,配合那真诚的眼神,让在座不少老前辈暗自点头,眼中流露出赞赏之色。
这种不居功,视功名利禄如浮云,一心为公的态度,正是他们欣赏,甚至带着一丝宠爱李恪的原因。
接着,李恪又恰到好处地挠了挠头,露出一丝腼腆的笑容,“再说了,就我这身份,哪里受得起这泼天功劳,到时候御史大夫该参我一本,说我居心不良了,我老爹恐怕也要把我提溜回去狠狠揍一顿。”
“哈哈哈......”
正厅内顿时响起一阵笑声。
这小子,懒是懒了点,但心里跟明镜似的,鬼精鬼精的,分寸拿捏得极好。
笑声稍歇,李恪神色再次变得严肃,看向高老太爷,“老太爷,除了让孙老神仙向天下百姓阐明危害,还需要您这位法家老祖宗,在合适的时机,向朝廷提议相关律法,以绝后患!此刑...当重!”
闻言,高老太爷神色变得凝重起来,他明白李恪的深意。
要想真正遏制住近亲结亲的风气,让百姓,尤其是那些讲究亲上加亲的世家大族重视并杜绝此事,光靠宣传教育是不够的,必须辅以严厉的律法惩戒,形成强大的震慑力。
而这其中的度——如何立法才能既达到效果,又不至于引起世家大族的剧烈反弹,就需要他这位法家大佬的威望来权衡和推动。
李恪将目光转向一直含笑不语的袁守诚,“老道长,此事,小三还想借用一下道家的影响力......”
“可。”
袁老道长拂须一笑,言简意赅。
李恪心中的一块大石头落地,道家讲究顺应自然,近亲结合有违人伦自然之道,由道家从命理、天和的角度佐证,再适合不过。
他的目光落在王绩身上,神色却变得有些复杂起来,嘴唇嗫嚅了几下,似乎有什么话难以启齿。
王绩见状,淡然道:“殿下但说无妨,此事关乎天下福祉,儒家秉持民为贵之思想,当仁不让,定然会全力推动。”
他以为李恪是想让儒家在舆论上施压。
李恪却摇了摇头,“无功先生,儒家为民请命,朝中自会有人出手,到时候恐怕不止房相、杜相,连颜师、孔师也会出面,小子想麻烦您的,是另一件事。”
“哦?何事?”
王绩微微一怔,有些意外。
李恪深吸一口气,站起身,郑重地整理了一下衣袍,然后,对着王绩,深深地行了一个大礼。
这举动让所有人都愣住了。
王绩惊讶地站起身,“殿下,你这是.....”
李恪抬起头,目光清澈而坚定,恳切道:“小子想请先生,以太原王氏的声音,告诉天下世家大族,在此事推行之际,莫要因一时颜面,妄动杀念!此事初衷,绝非是为了让哪个家族某羞,而是为了根除祸患,福泽苍生!”
他顿了顿,声音变得低沉起来,“若...若族中确有此类不幸之人,家族觉得实在容留不得,也请高抬贵手,莫要伤其性命。可将他们...秘密送入益州。益州设有孤儿院、养老院,自有章程妥善照料,他日也定会让他们隐姓埋名,与原本家族断绝一切关系,绝不会令本家蒙尘。并且,益州医学院也将会竭尽全力,研究治疗他们的方法,至少...给他们一个活下去的机会,一个像人一样活着的机会!”
这番话如同平地惊雷,在寂静的正厅中炸响!
王绩原本平静无波的脸庞,瞬间僵住。
他怔怔地望着眼前这个年仅十六岁,脸上还带着些许稚气的少年亲王,仿佛第一次真正认识他一般。
他们刚才讨论的,是天下大势,是学术争鸣,是律法威严,是道德教化......
却独独忽略了,在这场风暴席卷之下,那些最弱小、最无助,也是可能最先被牺牲掉的鲜活生命!
而李恪,他不在乎能不能流芳百世,却在乎那些生而不幸的人,哪怕他们会给他造成极大的麻烦,益州的大门也会为他们敞开!
他是当今陛下三皇子,是益州百姓歌颂的蜀王殿下,他竟然为了那些与他毫不相干的人而请求!
王绩,这位见惯了世态炎凉的儒家隐士,眼眶渐渐湿润起来,变得通红。
他仿佛看到了一种古老而崇高的仁爱精神,在李恪身上熠熠生辉。
曾几何时,他以为那只是古籍中的记载,没想到,今日终能见到!
他没有丝毫犹豫,整理衣冠,后退一步,然后一丝不苟,极其郑重地对着李恪,深深揖了下去,带着一丝颤抖,“王无功...替那些世间可怜的无辜之人,拜谢殿下仁德,殿下此心,可比日月!”
不仅是他,坐在一旁的苏元朗、潘师正等几位先生,也无不为之动容,纷纷起身,肃然朝着李恪躬身行礼。
此礼,非为权势,非为利益,而是敬李恪这份悲天悯人、泽被苍生的大爱之心!
“诸位先生,使不得,快快请起!”
李恪吓了一跳,赶紧朝旁边躲开,连连摆手,苦着脸道:“完了完了,寿命减一、寿命减一......”
他刚才那番话固然是真心实意,但也没想到会引起这么大反应!
王绩、苏元朗这些人,严格算起来都算是他的师长,在益州没少督促他读书修行。
哪有先生拜弟子的道理?
真当年轻人的寿命就不是寿命了?
折寿哟!
他年纪轻轻,也经不起诸位先生这般大礼!
李恪这夸张的反应,一下子冲淡了刚才凝重的气氛,让众人又是好笑又是感慨。
墨家钜子难得地正经起来,沉声道:“殿下放心!墨家游侠儿别的不多,就是腿脚利索、消息灵通!即刻起,便让他们散布天下,暗中监察各世家大族,谁敢在这个时候行丧尽天良之事,墨家第一个不答应!”
高老太爷也恢复了威严的法家巨头本色,朗声道:“法家弟子亦会密切关注!谁敢冒天下之大不韪,行此恶行,一旦查实,必当以重典严惩,以正视听!”
袁老道长拂尘轻扬,意有所指地微笑道:“当下,诸子百家齐聚长安,人多势众,正好可为此事助力。”
李恪闻言,眼睛一亮,脸上露出了小狐狸般的狡黠笑容:“老道长所言极是!小子正有此意!之前他们在太极殿,便是仗着人多势众,可没少给小子我下马威。”
“现在嘛...嘿嘿,可不能让他们这么轻易就加入咱们的学院体系。不做点实事,不出点力气,怎么好意思来占便宜?正好借此机会,考校一下他们的诚意和担当!”
说着,李恪的目光仿佛穿透了墙壁,望向了长安城那些暗流涌动之处,喃喃自语道:“再说了...一个学术流派,若连以天下为己任的胸襟和气度都没有,又如何有资格,去教导那些将来要为这天下鞠躬尽瘁的学子们?”
厅内一众老前辈,皆是心中一震,看向李恪的目光,愈发深邃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