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站台

作品:《不一样的大唐,我李恪最逍遥

    长安,仿佛一锅即将煮沸的水,表面看来尚且平静,但锅底已然暗流汹涌,气泡咕嘟咕嘟地冒起。


    高颎、袁守诚、墨家钜子、孙思邈等一众堪称“活化石”级别的大人物联袂抵达长安的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瞬间飞遍了各大勋贵府邸、世家门阀以及诸子百家在长安的据点。


    无数道或明或暗的目光,齐刷刷地投向了那座看似低调的蜀王府。


    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压抑感。


    明眼人都知道,这些跺跺脚就能让大唐某个领域颤三颤的老家伙们齐聚于此,绝不可能只是为了来看看回长安的蜀王殿下,重开稷下学宫之事,恐怕要见真章了!


    裴府。


    已经致仕在家,颐养天年的裴寂,随着跳纵横家身份后,便没有了那份悠闲之意。


    他手中紧紧攥着李恪给裴行俭的那份益州第一学院初升高的试卷,怔怔出神。


    那上面刁钻古怪却又直指核心的题目,涉及儒道墨法医学问以及一些稀罕问题,让他这位经历新旧两朝风云的老臣都感到新奇,而且,那股追悔之意越来越浓!


    这就是三殿下在益州搞出来的东西?


    比他预想的还要惊人,也是他纵横家复兴的契机!


    这已不是小打小闹,而是在试图重塑学术流派的根基啊!


    裴寂浑浊的老眼中闪烁着复杂的光芒,不迟,一切都还不迟,只要守约在,怎么都不算晚!


    与此同时,某处幽静的宅院内,面容清癯,眼神仿佛能洞悉世间万物的奇人萧吉,轻轻推开了房门。


    他抬头望了望有些阴沉的天色,又看向蜀王府的方向,指尖微微掐动,眼眸深处似乎有阴阳五行之力在缓缓流转,似乎在推演着什么。


    “气运交汇,龙蛇起陆...长安,要起风了。”


    他低声自语,身影如同鬼魅般消失在庭院深处。


    在人流如织的酒楼茶肆中,看似普通老儒生的许善心,正悠然自得地品着茶,听着周围贩夫走卒、文人墨客的闲聊。


    他流连于这人间烟火之地,品味着世间的酸甜苦辣咸,手指轻轻划动,似乎在记录着什么,又好像在等待什么。


    就连平日里不太参与世俗纷争的佛门,也感受到了这股非同寻常的气息。


    观音禅寺内,慧能与神秀两位高僧相对而坐,双手合十,默诵真经。


    佛光普照之下,他们亦在静观其变,澄澈的目光仿佛穿透了寺庙的高墙,望向那座蜀王府。


    所有抵达长安的诸子百家大佬们心中都很清楚,重开稷下学宫之日近在眼前。


    这不仅是复兴学派的机会,更是一场关乎道统存续的严峻考验。


    能否在未来的学宫中占据一席之地,乃至主导地位,很大程度上,或许就要看那位看似惫懒的蜀王殿下如何定策。


    否则,诸子百家云集,难免会有一场轰轰烈烈的论道。


    这种论道,绝不会仅是口舌之争,轻则道心受损、学问根基动摇,重则...身死道消,连累整个学派传承断绝!


    甚至,连甘露殿内,正在批阅奏章的李二,听到阿难禀报的消息后,也不由自主地抬起头,若有所思。


    他的手指轻轻敲击着御案,深邃的目光中闪过一丝诧异。


    益州那些老前辈,他都见过,这也是为何他会将重开稷下学宫之事交给李恪全权负责的原因所在。


    那四句箴言,惊天动地,但以李恪的修为境界想要压住那些老家伙,无疑是痴人说梦。


    至于李恪主动找上他这个老爹,正中他的下怀,求之不得!


    不过,墨家钜子他们到长安,李恪应该不会那么唯唯诺诺,以他对这小兔崽子的了解,那就该轮到李恪重拳出击了。


    “诸子百家,各家拥有话语权的存在,差不多也都到齐了...”


    李二喃喃自语,随即眉头微蹙,“只是,杂家...为何至今还未有人现身?”


    杂家,一部《吕氏春秋》包罗万象,融合儒道法等多家精髓,最是擅长博采众长、因势利导。


    这等学术流派,绝不可能真的断了传承。


    至少,李二就知道一人——王劭!


    那是与高颎、萧吉、袁守诚同时代的大人物,学问深不可测。


    高颎等人都还活得好好的,以杂家的底蕴和王劭的本事,怎么可能甘心就这么默默无闻地埋进黄土?


    这只老狐狸,到底在等什么?


    李二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这场大戏,越来越有意思了。


    此刻的蜀王府,气氛却是与外界的猜测截然不同。


    正厅之内,李恪热情得简直不像个王爷,更像是个跑堂的伙计。


    “哎哟喂,袁老道长,您上座,上座!这蒲团是刚用香薰过的,保证舒服!”


    “高老太爷,您旅途劳顿,我让人准备了参汤,这就给您端来!”


    “孙老神仙,您这边请,通风好,光线足,最适合您老养神!”


    “钜子...他娘的,钜子你抠鼻屎能不能拿纸擦一擦,随便抹在椅子上算什么事!”


    李恪忙前忙后,脸上堆满了近乎谄媚的笑容,亲自将一位位老前辈安排得妥妥帖帖。


    至于跟着来的张柬之、王玄览、张文仲等小辈,则被他像赶苍蝇一样轰到了外面,交给小高。


    美其名曰:带这几个在益州野惯了的小子在长安好好逛逛,见见世面,省得一个个眼高于顶,不知天高地厚!


    张柬之等人虽然有些不情愿,但在这一屋子先生的注视下,也只能乖乖听话,心里却对长安的世面充满了好奇。


    袁老道长拂尘轻摆,一脸玩味地看着忙得团团转的李恪,那双仿佛能看透世事的眼睛里满是了然。


    这小子,如此殷勤,必定有所求,而且所求不小。


    不过他并未点破,反而乐得看李恪能作出什么妖来。


    墨家钜子大大咧咧地坐在椅子上,一双眼睛滴溜溜乱转,好似在搜寻着什么。


    等了半天,他没见到想见的人,忍不住开口道:“殿下,我家媚娘哪去了?好些日子没见,想她得紧!赶紧让她出来,别被其他家的老贼给骗走了!”


    他这话一出,坐在他下首的三位墨家脉主脸色顿时变得紧张起来,不过却是提防他和李恪。


    自从天赋异禀的武媚娘选择了墨家,那可就成了墨家的掌上明珠,心头肉!


    但最让墨家上下提心吊胆的,不是外人来抢,而是怕自家这位不靠谱的钜子和同样不怎么着调的蜀王殿下把好好的苗子给带歪了!


    这导致墨家钜子如今在墨家的地位直线下降,但凡涉及到武媚娘的事,除了传授墨家学问他还有一点发言权外,其他一切事务都被三脉脉主与族老把控。


    真要惹急了,三脉脉主...算了,面对钜子,他们就是送人头,但三脉族老是真敢跟他拼老命!


    他们心里门儿清,墨家在这位钜子手底下,能维持现状就不错了。


    他担任钜子做出的最大贡献就是找到李恪这张长期饭票!


    但在武媚娘手上,那绝对能开创出一片崭新的天地!


    按照李恪捣鼓出来的那套专利章程,年纪轻轻的武媚娘已经发明了近十项专利。


    虽然在三脉族老看来还略显青涩,但那可塑性简直令人发指!


    更别提,谁能想到武媚娘那看似纤细的身子里,竟然蕴藏着一股怪力,每次抡起铁锤时,眼中迸发出的光芒都快要闪瞎人眼,那股专注和狂热劲儿,几乎到了疯魔的地步!


    李恪随意地摆摆手,安抚道:“钜子别急,媚娘在宫中,等咱们把正事聊完,我就派人把她接出来。正好,诸子百家齐聚长安,咱们益州第一学院的学子也来了,正是露脸的时候,一定要和其他家的传人好好交流一番。”


    他这话说得轻描淡写,但在场所有老前辈眼中却瞬间闪过一丝精光。


    不谋而合!


    武媚娘、张柬之、王玄览、张文仲,还有那个年纪最小却智近乎妖的狄仁杰......


    这几个在益州被李恪用各种歪理邪说和庞杂学问浇灌出来的小家伙,究竟成了怎样的小怪物,他们再清楚不过。


    此次他们带着这些宝贝疙瘩来长安,本就存了亮剑的心思,否则,苏元朗他们这些先生也不会跟着来。


    都不用李恪说,他们也打算让那些老贼瞧瞧,学院的学子到底有多么的妖孽!


    高老太爷抿了一口下人端上来的参汤,嘴角含笑道:“说吧,你小子写信回益州,还特意让我等几时到,如此费劲,除了重开稷下学宫,还能有什么正事?”


    他特意在“正事”二字上加重了语气。


    李恪立刻摆出一副委屈巴巴的模样,“高老太爷,您这话说的,好像我只会惹是生非一样。”


    他不说这话还好,一说这话,不仅是高老太爷,连袁老道长、孙老神仙,甚至向来以李恪首席狗腿子自居的墨家钜子,都忍不住嘴角微微一抽。


    你要是能惹是生非倒还好了,有我们撑着,只要不造反,都没什么事!


    偏偏你小子就是吃硬不吃软,整日像条咸鱼一样在那张躺椅上趴着一动不动!


    李恪见火候差不多了,脸色一变,收起了那副嬉皮笑脸的模样,正色道:“这次请诸位老前辈前来,除了稷下学宫之事,确有一件利国利民、功在千秋的正事。我想请诸位老前辈出面...嗯,或者说是帮小子站台,共同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