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可!善!甚好!

作品:《不一样的大唐,我李恪最逍遥

    见无人说话,李恪继续道:“同理,有志于儒家者,可深研至圣先师等一众儒家先贤微言大义;有志于兵家者,可学习韬略战阵;有志于法家者,可探究律法制度......”


    他的语速逐渐加快,眼中的神采变得越来越明亮,一种发自内心的激情与憧憬让逍遥势自动显化,形成一件大道外衣,与道韵回响交织。


    “我所思之稷下学宫,非是仿古复刻,更非一家一姓之学宫!它当是大唐之学宫,天下之学宫,是百川汇聚、万流归海的至高学府!”


    “它不独尊任何一家!”


    “它鼓励争鸣,提倡辩论!各家皆可在此设立学院,传授学说,择优而教,择材而育!”


    “进入大学者,皆为我大唐英才,可专攻一术,亦可多家求学!在那里,他们将与天下最顶尖的师者切磋,与志同道合的同窗论辩,穷究天人之理,探索万物之奥!”


    “今月曾经照古人,又何必妄自菲薄,今不如古?我大唐的稷下学宫亦可诞生真正的圣贤!”


    李二握紧了龙椅,颜师古拔下了几根胡须,李承乾眼中异彩连连!


    所有人都目光惊骇地看着李恪,这位蜀王殿下竟然有如此大的气魄?


    然而,李恪的表演还未结束,他猛地抬起头,望向殿顶那仿佛汇聚了无尽灵气与先贤意志的虚空,朗声道出了他心中酝酿已久,千古传唱的四句箴言:


    “我大唐之稷下学宫,其存在之意义,绝非重现百家争鸣之盛况,当是——”


    “为天地立心!”


    “为生民立命!”


    “为往圣继绝学!”


    “为万世开太平!”


    轰!!!


    就在李恪最后一个字落下的瞬间,天地骤然变色!


    整个长安城,乃至整个大唐的疆域上空,冥冥之中传来一声震撼九霄的龙吟!


    大唐那磅礴浩瀚的国运,以前所未有的清晰度显化而出,化作一条威严无比、鳞爪毕现的五爪金龙,仰天长啸!


    汇聚在太极殿上空的灵气旋涡瞬间被引爆,如同天河倒灌,汹涌澎湃的灵气不再是无形无质,而是化为了肉眼可见的青色光雨,沛然落下!


    殿内那原本若有若无的先贤吟唱之声,骤然变得清晰洪亮起来!


    在无尽灵气与道韵回响中,一道道模糊却散发着浩瀚伟岸的身影,缓缓凝聚显现!


    有身穿古朴麻衣,神情恬淡,仿佛与自然合一的老者!


    有头戴儒冠,身穿宽袍,手持书卷,浩然正气包裹全身的中年书生!


    有煞气凛然,如岳临渊,仿佛掌握千军万马的大将军!


    ......


    诸子百家,先贤显化!


    不止,还有慈悲悯人,宝相庄严的佛门菩萨!


    他们的双眸最初空洞无神,但随着大唐国运金龙的咆哮,随着李恪那四句箴言的回荡,那些空洞的眼眸,竟然一点点地恢复了几分难以言喻的神采!


    仿佛跨越了千古时空,他们的意志被短暂唤醒,古人现今世,共同见证这足以载入史册的瞬间!


    “可!”


    一声不知从哪位先贤口中发出的道音,清越激昂,蕴含无上妙理。


    “善!”


    又一声道音响起,温和厚重,充满赞许。


    “甚好!”


    第三声道音,带着铿锵杀伐,却又满是激赏。


    一道道玄之又玄的大道之音,并非传入耳中,而是直接响彻在殿内每一个人的灵魂深处!


    振聋发聩,涤荡心神!


    文武百官,诸子百家,无论是方才还在争吵的,还是推演吐血的,此刻全都心神激荡,不由自主地整理衣冠,神情肃穆到极致,朝着大殿中央那些显化的先贤身影,深深作揖行礼!


    就连龙椅上的李二,也缓缓站了起来。


    他胸膛起伏,内心显然澎湃激昂到了极致,但他的目光依旧平静,甚至带着一丝帝王的傲然,直视那些显化的先贤。


    诸子百家圣贤,值得尊敬,但他李二,乃大唐天子,是四方诸夷共尊的天可汗!


    他的功业,他的志向,同样欲比肩先贤!


    敬,可以!


    畏,却不必!


    此刻,李恪像是一只被雷劈傻了的小鹌鹑,缩在颜师古与孔颖达身后,瑟瑟发抖,脸色煞白。


    “我...我滴亲娘嘞...玩脱了!”


    他在心里疯狂吐槽:“这些先贤虚影怎么比当初在峨眉深处,高老太爷、袁老道长、墨家钜子他们不惜消耗寿元召唤出来的,还要凝实,还要可怕!”


    他能清晰地感觉到,任何一位先贤虚影,哪怕只是轻轻吹一口气,估计都能让他这初成的元婴连同肉身一起吹得灰飞烟灭!


    “卧槽!还以为炼神还虚境,修成元婴,怎么也算号人物了!结果,原来还是一只随手就能捏死的小菜鸟啊!”


    李恪暗自叫苦不迭,“这日子没法过了!我想回益州摸鱼...!”


    自从峨眉深处一役后,李恪在益州的日子简直不要太爽。


    除了那些老前辈们偶尔唠叨他修行不努力之外,根本没人能管他。


    最能管他的高士廉也因为日益繁重的政务而脱不开身。


    当他成功为袁老道长他们找来王玄览、武媚娘、狄仁杰,将他们的注意力吸引过去后,更是彻底放飞了自我。


    虽然靠着水磨工夫,也成功将初生的元神化为元婴,但这也仅仅是完成了炼神还虚境的第一步,圣胎成婴,第二步移神内院迟迟未能突破。


    现在,他那点微末道行,算是彻底暴露无遗。


    与此同时,远在益州第一学院内。


    正坐在小院中,悠闲地看着一位四岁稚童笨拙地尝试凝聚法家律令的高老太爷,脸上的得意神色猛然一僵!


    他霍然起身,目光如电,猛地转向长安方向。


    一双修炼多年的法眼,精光暴涨,仿佛穿越了千山万水,直接“看”到了太极殿那灵气沸腾、先贤显化的惊人一幕!


    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袁天罡袁老道长身上。


    正在传授王玄览道家功法的袁老道长心有所感,掐指一算,脸上露出惊容。


    或许是因为道家先贤在场的缘故,他看得比高老太爷更清楚些,甚至,目光穿透了重重虚影,落在那个藏在颜师古身后,试图降低存在感的李恪身上。


    袁老道长先是愕然,随即拂须大笑,笑得畅快淋漓。


    不知他是笑李恪走到哪都不安生,还是笑李恪不听劝,终于吃瘪了。


    益州城外的墨家工坊内。


    正在埋头捣鼓“非攻”的墨家钜子,动作猛地一停,抬起头,发出一声轻咦。


    他感应到了那股源自长安、波及天下的气运剧变,脸色瞬间变幻莫测,最终好似下定了某种决心。


    他双手飞快结出一个复杂古老的墨家手印,低声吟诵了几句晦涩的墨家真言。


    冥冥之中,仿佛有一根刻满墨家经义的锁链轰然一震,继而四分五裂,化为虚无!


    墨家钜子就像是做了一件微不足道的事,继续专注地研究着墨家传承的圣物——“非攻”。


    不仅仅是他们,在许多不为人知的秘境、深山、古宅之中,一道道目光都不约而同地投向长安方向。


    如那太原王氏祖宅,文中子放下手中的书卷,望向窗外,目光深邃,嘴角噙着一丝意味深长的笑意。


    其中,又有一个极为奇特的地方,一位老者好似并非置身于大唐所处的那片天地之内,脚下是一条蜿蜒向前,布满古迹的古老路径。


    应该是一条星空古路!


    他忽然心有所感,停下脚步,回望故乡方向,目光似乎穿透了无尽空间,看到了太极殿中的景象。


    刹那间,他深邃的眼眸中爆发出惊人的神采,但随即,这神采又被一丝阴霾所笼罩


    他喃喃自语,声音带着一丝冰冷,几乎要将周围本就冰冷的璀璨星空彻底冻结,“博陵崔氏...要是因为你们害老夫错过了杂家崛起之机...”


    老者的眼中闪过一抹凌厉至极的寒光,“待老夫回去,非斩尽你博陵崔氏三百年气运不可!”


    太极殿内,宏大的异象缓缓消散,先贤虚影逐渐变淡,最终化为点点流光,融入那依旧澎湃的灵气潮汐之中,复归于天地。


    但殿内那肃穆、激昂的气氛,却未曾消散。


    所有人的目光都汇聚在李恪身上,只是这一次,其中蕴含的意味,已然不同。


    李二缓缓坐下,目光灼灼地盯着李恪,沉声道:“准奏!”


    “即日起,由蜀王李恪,总领重开稷下学宫一应事宜!”


    一字一句,重若千钧!


    李恪:“......”


    李二眉头一皱,大成的帝王势,轻易便破了李恪那逍遥势形成的大道外衣。


    “朕的话,听明白了吗?”


    “此乃国之大事,不容有失!朕要你,尽快拟出一个详细的章程!”


    “儿臣...领旨。”


    李恪挤出一个比哭还难看的笑容,有气无力道。


    这一刻,他仿佛已经看到了自己未来暗无天日,被无数大佬和先贤意念围观鞭策的悲惨生活。


    这浑水,果然深得能养蛟龙!


    而他,好像已经一不小心,骑在了龙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