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章 稷下学宫的蓝图
作品:《不一样的大唐,我李恪最逍遥》 李恪那细若蚊蚋的建议,如同一点火星,掉入干燥的火药桶,又像是一颗来自九天之外的陨石,轰然砸入平静的湖面,激起滔天巨浪。
落针可闻?
不,此刻连空气似乎都凝固了,时间仿佛陷入某种停滞。
每个人的表情都僵在了脸上——
程咬金那故作狰狞的笑容迟迟不肯散去,尉迟敬德瞪大的铜眼里满是错愕,颜师古抚须的手停在了半空,孔颖达那警告的神色彻底转为惊讶,慧能大师捻着佛珠的手指不再动弹......
所有人的目光,看似都在李恪身上,又好像穿透了他,投向某个更为悠远的宏伟概念上。
“稷下...学宫。”
不知是谁,无意识地低语,这四个字就像是拥有让人无法拒绝的魔力,唤醒了沉睡在历史尘埃与学术流派血脉最深处的集体记忆。
那是一个光辉璀璨的时代!
百家争鸣,学术碰撞,诸子并起,贤者如云!
无数象征智慧的星火在齐国的稷门形成燎原之势,照亮了整个华夏文明的夜空,奠定了后世千年思想的基石!
如今,一个少年亲王,竟轻飘飘地在这太极殿内提出,要在大唐重续那中断了数百年的盛况?
端坐龙椅之上的李二,原本那看热闹不嫌事大,带着几分戏谑的轻笑瞬间消失。
他居高临下的目光变得无比锐利和凝重,身体微微前倾,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龙椅扶手。
他原本的打算,不过是借着这次诸子百家自发齐聚的东风,让李恪成为开口同意之人,将这些人杰纳入学院体系,为大唐培育更多元化的人才。
既能彰显朝廷海纳百川的胸怀,也能挖掘大唐真正的力量,乃至未来发生什么变化,他也可以置身事外。
一举多得!
可他万万没想到,李恪搞事的能力,甚至可以说是野心,比他还大!
大到要囊括寰宇,重现上古圣贤时代的辉煌!
重开稷下学宫?
再现百家争鸣?
李二的心跳不由自主地加速,血液奔涌。
他仿佛灵魂出窍,神游太虚,俯瞰光阴长河,山河演变,王朝兴替,在他眼中飞速闪过。
无数史料典籍在他脑海中浮现,与光阴长河中展现的一幕幕相互映照,疯狂推演重开稷下学宫的利与弊、得与失、机遇与风险!
不仅仅是他!
孔颖达闭上双眼,周身浩然之气不再外放,反而内敛如深渊,与冥冥中某种气运勾连,推演儒家在此等大变局中的位置与未来。
袁天罡不知何时已取出几枚古钱,置于掌心,手指微动,却不落下,眉头紧锁,仿佛在测算天机轨迹的剧变。
神秀双手合十,低眉顺目,但周身隐隐有佛光流转,似乎在与某种意念沟通,捻动佛珠的速度越来越快。
裴寂的手指在袖中飞快掐算,纵横家的机变谋略之心运转到了极致。
李靖、李孝恭等人,虽不擅此道,却也下意识地屏住呼吸,脑海中浮现的是天下大势、兵戈气运的流向。
萧吉、宇文恺、许善心、唐俭同样在默默推演,于他们而言,这是千载难逢的机遇,也可能是万劫不复的深渊!
整座太极殿,陷入了一种奇异的静修状态。
方才还吵得面红耳赤,几乎要撸袖子干架的文武百官、诸子百家,此刻无一例外,全都肃穆无声,沉浸在自己的推演与震撼之中。
然而,大殿内极致的“静”,却引动了外界极致的“动”!
无声无息间,以太极殿为中心,四面八方的天地灵气如同受到了某种至高无上的召唤,疯狂汇聚而来!
起初只是微风拂面,旋即化为道道无形的洪流,几个呼吸的功夫,竟然在太极殿上空形成了一个肉眼几乎可见的巨大灵气旋涡!
潮汐!
灵气潮汐出现!
隐隐约约间,似乎有古老而恢弘的吟唱声传来,非男非女,非老非少,蕴含着无尽的慧光与沧桑,仿佛是无数先贤遗留在天地间的道韵回响!
时而如圣贤讲经,字字珠玑!
时而如将士鏖战,金戈铁马!
时而又是黄钟大吕,大音希声......
“噗!”
有人猛地身体一颤,脸色煞白,喷出一口鲜血,瞳孔放大,满是惊骇与恐惧,仿佛在推演中看到了什么大恐怖、大劫难。
有人神情凝重无比,额头冒出冷汗,好似看到前路艰难险阻。
也有人状态疯癫,气息混乱,嘴角的弧度越来越大,欣喜若狂。
整个太极殿,被一片肃穆宏大,甚至有些神圣而恐怖的氛围所笼罩。
而造成这种场面的始作俑者,此刻却是全场最轻松,或者说最懵的人。
他提出这个建议,纯粹是情急之下的甩锅行为!
反正在场这些人,他谁都得罪不起,自己怎么说也是儒家子弟,颜师与孔师眼中的警告不言而喻,程咬金、尉迟敬德才不会管自己是不是什么蜀王,裴寂那老狐狸话里有话......
既然如此,那就别争了,一起上,搞波大的!
不过,重开稷下学宫倒不是他心血来潮,临时起意。
从建立益州第一学院开始,他就有了这个模糊的蓝图,当学子高中毕业后,大学就是重开的稷下学宫。
但他原本的计划是循序渐进的,需要时间让第一批学子成长起来,用学院的巨大成功和影响力去吸引那些隐世的高人,慢慢把大唐隐藏的力量挖掘出来。
他的先生是颜师古,复圣嫡系血脉,道家乃大唐国教,墨家与他互利互惠,值得信任,兵家则是大唐的基本盘。
手握儒道墨兵四大王牌,他不怕吸引不来其他家的高人,实在不行,先拉着这几家玩也不错。
他只是没想到,学院这才办了几年?
连儒道墨法医五家大力支持的益州第一学院的第一批学子都还没有成长起来,效果就好到让诸子百家坐不住,直接齐聚太极殿了?
这剧本完全不对啊!
他还偷偷惦记着,等武媚娘、张柬之、王玄览、张文仲,乃至是不过四岁的狄仁杰再长大些,拳打世家大族嫡系血脉,脚踢诸子百家嫡传圣子,让他们哭着求着要并入大学体系呢!
李恪哪里知道,当初儒道墨法四家气运注入益州第一学院时,各家学派执掌权柄者就已经心生感应。
否则也不会有文中子与颜师古出手,让儒家气象不弱于其他三家的举动。
之所以当时其他家按兵不动,只是因为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各家势微,不敢轻易冒头,生怕遭到儒家的打压。
当他们察觉到,学院这股浪潮一年比一年更盛后,他们就再也坐不住了!
儒道暂且不提,本就底蕴深厚,但眼看着当初同一个战壕的难兄难弟,墨法两家气运都在节节攀升,连后来加入的医家也在日益壮大!
他们再无动于衷,就活到狗身上去了。
一时的隐忍,是为了学术流派传承不绝。
一直隐忍,看到机遇不敢抓住,那就是蠢!是学派的千古罪人!死了都没脸去见自家先贤!
所以,这个不正经的大唐,远比李恪那点微薄的认知要可怕得多!
他看到的,不过是冰山浮出水面的那一角,而冰山之下,绵延千年的学派气运之争,足以搅动整个天下格局的暗流,也不过只是浮光掠影。
就在这片灵气潮汐汹涌,先贤吟唱若有若无的极致寂静中。
龙椅上的李二,微不可察地轻轻一震,好似推演有了结果,元神归位。
他深邃的目光落在大殿中央,显得有些茫然无措的李恪身上,“蜀王。”
这道突如其来的平静声响,惊醒大殿内的所有人。
李恪一个激灵,恭恭敬敬道:“儿臣在!”
“详细说说。”
李二的声音听不出喜怒,“重开稷下学宫,你欲如何为之?”
压力再次给到李恪这边,但这次不再是逼他选择,而是让他阐述一个足以影响大唐乃至千古的宏伟蓝图。
李恪深吸一口气,定了定神。
好在这本就是他的计划,虽然没打算这么早抛出来,但腹稿还是有的。
他组织了一下语言,按照原定计划,带着少年郎的清亮,缓缓开口道:“儿臣设立的学院,分小学、初中、高中三级学府,本意在于循序渐进,开启民智。”
“每一级学府都设有相应的结业考试,学识考核的难度也会逐级递增。”
“小学,教化蒙童,只需识文断字,名算数,知礼节,搭建根基。”
“初中,加深学业,开始广泛涉猎各家经典义理,如儒家《论语》、道家《道德经》、墨家《墨经》、法家《韩非子》等浅显篇章,旨在博闻广识,发掘兴趣所在。”
“高中,则需深入学习某一家学问,精研其经典,明其要义,同时辅修其他学术,并通过严格考核,方可毕业。”
“至此,学子已经确定自身未来之志趣与发展方向...”
他举了一个例子,“譬如媚娘,她于格物、机关之术上极具天赋,在高中阶段便主攻墨家学术,同时,又兼修儒道法医四家。待她毕业,步入大学......”
李恪顿了顿,环视一圈,加重语气道:“亦可称之为稷下学宫,她将专攻墨家学术,承墨家之绝学,启未来之新篇!”
“事实上,自从媚娘选择了墨家学术后,她已经成为下一代墨家钜子的候选人...嗯...目前来说,是唯一继承人!”
李二暗自点头,这些他都知道。
其他人则默默记下了“媚娘”这个名字,墨家老贼出了名的不靠谱,确实不假,但他的眼光也是出了名的狠辣!
这个“媚娘”将会是他们下一代的大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