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母子

作品:《不一样的大唐,我李恪最逍遥

    皇宫深处,杨妃所居的宫苑。


    夜色已浓,宫灯次第亮起,柔和的光晕驱散了黑暗,却驱不散某位王爷心头的忐忑。


    李恪站在那再熟悉不过的殿门外,脚步踌躇,竟是破天荒地有些近乡情怯,像是揣了只兔子,七上八下。


    从他回宫,直至此刻,他都没有见到母妃的身影,他的心跟明镜似的,母妃生气了,而且,气得不轻。


    然,大丈夫有所为,有所不为。


    李愔干的就不是人事,早已超出了皇室内部丑闻的范畴,一旦处理不当,被有心人利用,动摇的是大唐根基!


    民心如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若百姓对朝廷法度、对皇室信誉失去了信心,那老李家和那些只顾自身利益的世家大族又有何区别?


    如果这个人不是李愔,而是出自以五姓七望为首的世家,李恪敢一剑斩了这厮,再提着脑袋去要个说法!


    但他终究是人,有自己的私心,李愔是他的弟弟,他可以打,可以骂,可以让他颜面扫地,可以逼他认罪悔过,却下不了死手。


    所以,他选择了最激进,也是最费力不讨好的方式,当街痛殴,将这件事直接血淋淋地展示出来,去道歉,求谅解,避免被某些人借题发挥,鼓动民怨。


    这其中的权衡、挣扎、算计、无奈,他做了,便不后悔。


    至于母妃能否理解...在那种情况下,已容不得他考虑了。


    “殿下,你回来了!”


    一道带着惊喜的悦耳女声从殿内传来,打破了李恪的沉思。


    他抬头望去,只见母妃的贴身侍女柔兮正快步走出来。


    她看着李恪,眼中满是欣喜和慈爱,就像看着自家出远门归来的孩子。


    “姨。”


    李恪张了张嘴,千言万语好像都堵在了喉咙里,最后只化作一句带着点涩然的苦笑,“好久不见了。”


    柔兮快步走下台阶,宫灯摇曳的光晕映照着她瞬间泛红的眼眶。


    她拉起李恪的手,上下仔细打量着,眼中泪花闪烁,“殿下,你长高了,也瘦了,在外面肯定吃了不少苦...娘娘要是看到,不知道该有多心疼。”


    李恪沉默了一下,目光越过柔兮,望向灯火通明的内殿,声音不自觉地放轻,“母妃...睡下了吗?”


    柔兮摇摇头,眼中流露出一丝复杂的心疼。


    她绕到李恪身后,轻轻推了推他的后背,低声道:“没呢,娘娘...一直在等你,快进去吧。”


    李恪深吸一口气,比面对峨眉兽潮还要紧张,整理了一下其实并不凌乱的衣袍,这才抬脚,缓缓朝那扇对他而言从不设防的殿门走去。


    推开殿门,烛火明亮,暖意融融,带着他从小就熟悉的淡淡馨香。


    一道他朝思暮想的清丽背影,正坐在窗边的软榻上,对着一柄短剑怔怔出神。


    那是李愔小时候最喜欢玩的东西。


    在她前方的案几上,整齐地摆放着几碟还冒着丝丝热气的精致菜肴,一看就是花了心思准备好的。


    李恪心低最柔软的地方被狠狠地撞了一下。


    他停下脚步,轻轻拍了拍自己的脸颊,努力挤出一个如小时那般没心没肺的灿烂笑容,然后用一种刻意扬高的,带着十足惫懒和撒娇意味的嗓音嚷了起来:


    “母妃!您英俊潇洒、玉树临风、人见人爱、花见花开的好大儿回来啦!饿扁了,有没有好吃的呀?”


    这一嗓子,效果立竿见影,成功把杨妃吓了一跳,像受惊的小鹿般,慌忙将手中的短剑藏起来,猛然站起身。


    目光触及门口那风尘仆仆却笑容灿烂的儿子时,杨妃的嘴唇微微颤抖着,努力想要露出一个笑容,可那眼泪偏偏不争气,就那么扑簌簌地滚落下来,顺着白皙的脸颊滑落。


    李恪脸上那强装出来的嬉皮笑脸瞬间崩塌,一下子慌了神。


    他几个大步小跑到杨妃身前,手忙脚乱地伸手去替母妃擦去泪珠,语气依旧轻松,却带着明显的急切与心疼,“母妃,这是怎么了?是不是老爹惹你生气了?你等着,明天就看我怎么气他,保管给你好好出一口恶气!”


    杨妃被他这浑不吝的话逗得噗嗤一笑,脑海里浮现李恪小时候,这对父子针尖对麦芒、见招拆招的场景。


    可这一笑,反而让眼眶里的泪水流得更凶了。


    她看着眼前比自己还高出一个头的儿子,明明上一次见他的时候,还是个调皮捣蛋的乖儿子,怎么一下子就变成眼前坚毅俊朗的大小伙了?


    她慢慢地,带着点小心翼翼,将头靠在了儿子的肩膀上,伸出手,轻轻抱住了他,声音哽咽着,带着无尽的思念和后怕,轻声呢喃道:“我的恪儿...你终于回来了...母妃还以为...你再也不回长安了......”


    李恪收起了所有插科打诨的心思,如同小时候每一次受了委屈或感到害怕时那样,稳稳地回抱住母亲,声音低沉而坚定,“母妃,我回来了,我好想你。”


    简简单单的一句话,让杨妃的眼泪彻底决堤,哗啦啦往下流,浸湿了李恪肩头的衣料。


    她错过了整整六年!


    一转眼,她需要护在羽翼下的雏鹰,已然翱翔九天,成为了尊贵的蜀王,在益州更是一呼百应,可,她就是心疼不已,明明她的孩子可以什么都不用做。


    李恪感受到肩头的湿意,又慌了几分,“母妃,不哭不哭,孩儿以后就留在长安,天天陪着你好不好?”


    杨妃破涕为笑,轻轻拍了拍他的背,这才从他怀里抬起头,用绣帕拭去眼泪,拉着李恪的手走向那摆满菜肴的案几。


    她的声音恢复了以往的温柔,“净会说好话哄母妃!恪儿,回来还没吃东西吧?快尝尝,看看母妃的手艺有没有退步。”


    李恪大大咧咧的坐下,拿起那双皇家御用的象牙筷,毫不客气地夹起一块晶莹剔透的樱桃肉塞进嘴里,夸张地嚼着,眼睛幸福地眯起来。


    他口齿不清地赞叹道:“唔!好吃!太香了!母妃,您都不知道我在益州想这一口想了多久!那边厨子做的,总不是这个味儿!还是母妃做的天下第一!”


    杨妃满意地坐在李恪旁边,不停地帮他夹菜,柔声道:“恪儿想吃,母妃以后就天天给你做。”


    李恪嘴里塞得鼓鼓囊囊,闻言,嘿嘿一笑,狡黠地眨眨眼,“那敢情好!不过这样一来,老爹岂不是要嫉妒死我了?到时候又该吹胡子瞪眼,说我抢他口福了。”


    杨妃被逗得笑出声,伸出纤指轻轻点了点他的额头,嗔怪道:“贫嘴!这么多好吃的都堵不上你的嘴!”


    这时,柔兮端着一碗热气腾腾、香气四溢的羊汤走了进来,轻轻放在李恪面前,笑道:“殿下,快尝尝这个,娘娘知道您最爱喝这口汤,特意守着炉子熬了整整一下午呢。”


    李恪捧起碗,也顾不得烫,吹了吹就大口喝下,温热鲜美的汤汁顺着喉咙滑下,暖胃更暖心。


    他满足地长吁一口气,打了个响亮的饱嗝儿,“哈!舒坦!还是家里的味道好!”


    看着儿子这毫不作伪的满足样,杨妃的眼圈又忍不住红了。


    李恪见状,赶紧放下碗,灵机一动,岔开话题道:“母妃,想不想知道我这几年在益州都干了什么大事?那可真是精彩纷呈,比话本传奇还刺激!”


    杨妃果然被转移了注意力,立刻关切地望过来,柔兮也停一脸好奇地站在杨妃身旁。


    李恪立刻来了精神,开始口若悬河,大吹特吹。


    从高老太爷、袁老道长、墨家钜子逼得他离家出走,跑到剑阁说起。


    “...这几个老祖宗级别的大人物,都不知道天天盯着我这条小咸鱼干什么,收拾得我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李恪一边吃着,一边大吐苦水。


    杨妃用绣帕擦去李恪嘴角的油渍,掩嘴轻笑,“这些都是老神仙,他们喜欢恪儿,才会这样,你可不能这样说,要好好跟着他们学。”


    接着,他又说起剑阁内那个凶巴巴的女剑修,他和二狗被追得抱头乱窜,但是凭借着聪明才智,每次都跑掉了。


    杨妃和柔兮交换了一个眼神,表情变得有些微妙和古怪,嘴角噙着意味深长的笑意。


    李恪正吹得兴起,唾沫横飞,完全没留意到这两位听众的表情变化。


    “峨眉兽潮暴动,母妃,你不知道,那些异兽,铺天盖地,但是你宝贝儿子是谁?堂堂蜀王殿下,哪里会畏惧,身先士卒,咔咔一顿乱杀,直接杀进了峨眉深处......”


    “现在你儿子在蜀地,结交了无数江湖的朋友,混的风生水起,是这个!”


    他骄傲地竖起大拇指。


    杨妃和柔兮听得如痴如醉,时而因他遇到危险而惊呼捂嘴,时而又被他抱怨老前辈收拾他的糗事逗得发出一阵阵浅笑。


    当李恪眉飞色舞地提到那个从小养到大的义妹跟着回宫后,杨妃眼中异彩连连,抿了一口茶,意味深长地笑了笑,“哦?那母妃可要好好见见这位义女了。”


    又聊了许久,杨妃敏锐地察觉到李恪眉宇间难以掩饰的疲态,尽管心中不舍,还是柔声道:“天色不早了,恪儿你先回去休息,明日再带你那义妹给母妃瞧瞧。”


    李恪也确实累了,顺从地点点头,起身行礼告退。


    柔兮送他出殿门。


    走到廊下,柔兮犹豫了一下,低声道:“殿下,你别怪娘娘没去见你,她并非生你的气。”


    她顿了顿,声音更轻了,“娘娘是在气自己,没有教育好六殿下,让你一回来就要面对这等糟心事...她心疼你,也愧疚得很。”


    李恪脚步顿住,望着廊外沉沉的夜色,良久,化为一声轻轻的叹息。


    他摆了摆手,没有说什么,轻轻点头,然后大步融入夜色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