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 扶持、名望、实权
作品:《白送媳妇他不要,女帝不淡定了》 丁修并未理会众位大贤脸上错愕的神色,只是平静地说道:“我个人更欣赏万象更新的局面。”
“因此,我支持各个学派的壮大。”丁修略作思索,缓缓解释。
众位大贤闻言,都明白丁修准备切入正题了,王闲源在一旁安静地聆听,丁修前后所说的话,都透露出同一个信息。
他支持一切学说。
这与西部那些国度的做法有着云泥之别,这样的理念对诸子百家而言,或许是个福音。
身为天机阁的一员,他当然期盼诸子百家能够兴盛。
于是他同样满怀希冀地望了过去。
只见丁修停顿了一下,目光扫过众位大贤与王闲源,接着说:“东部目前的状况非常平稳,这一点想必各位也亲眼见证了。”
“当前我所施行的方略,已使整个东部凝聚成了一个整体。”
“这样安宁的环境,正是一切学派思想生长的沃土,其优越性是任何国度都无法企及的。”丁修的语气中充满了绝对的信心。
“确实!”大家纷纷颔首,他们自申国一路行至晋国,也目睹了晋国当下的种种新气象。
心中已然了然。
恰如丁修所言,眼下至少在晋国这片土地上,对他们而言,是再适宜不过的立足之地。
“其一,”丁修眉梢微动,接着讲道:“我敬重学识与思想,并且,我会设立一个保障独创学识的部门,用以建立文化和知识的专门保护体系。”
“任何新学说一旦被确立,便会得到官方的庇护,其他学派不得擅自探究,除非获得了原创者的首肯,或是受到其邀请。”
“哦?”在场众人面面相觑,西部纷争不休,越是高深的学问,很多地方都存在交叠。
例如道家与医家,素有“十道九医”之说,剩下那个也正走在钻研医术的途中。
因此,分歧与冲突时常由此而生。
丁修的这项措施,可以最大程度地避免无谓的内耗,毕竟王权在握,可调动兵力。
“其二!”丁修接着说:“构筑一个用于学说互通的场所,好比已经存在的文渊阁。”
“彼此间可以相互印证,借此获得更长足的进步。”
“不过鉴于东部目前的现状,这类人才相对稀缺,若是各位愿意前来,便可将此功能单独分离出来。”
“因为当下的文渊阁还承担着另一项职能。”
“这便关联到第三点。”丁修继续阐述:“我将发布诸多课题,由文渊阁的成员进行钻研,并为他们提供经费、思路等支持。”
“凡取得关键性进展者,可被授予国士之位,这样既能确保其尊贵的身份和优渥的财力,使其一生无忧,从而能专心致志地投身于自己精通的领域。”
“唔……”听着丁修的叙述,在座的大贤们都呆立当场,脸庞涨得通红,气息也显著地变得粗重起来。
丁修所言看似平常,实则每一件都堪称惊天动地。
假如天底下的国度都这样做,他们诸子百家早已兴盛壮大,何至于沦落到今日这般境地?
诸子百家所匮乏的,正是这些东西:一个互通有无的场所,安稳的身份与财力,以及用于探索的经费。
王闲源双目微阖,心知若是今日商议妥当,一旦这些方略得以实施,诸子百家必然会迎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整个东部的将来也会因此发生深刻的变革。
至于这变革是导向兴盛还是衰败,他无法断言,毕竟历史上从未有过先例。
不过单凭个人感觉,多半是朝着积极的方向演进。
“另外。”就在大家沉吟之时,丁修的话音再度传来,让所有人都为之一怔。
竟然还有后续的举措?
他们不约而同地凝神望去。
只见丁修稍作停顿后说道:“假如各位决定加入,文渊阁的那项职能也需调整,朝廷同样会成立对应的机构,将各位吸纳进权力体系。”
“这不仅仅是为了让你们潜心钻研,你们的成果对民众有益,但在推行之时,非本行的人肯定无法胜任,必须由懂行的人来办懂行的事。”
“懂行的人办懂行的事。”众位大贤听闻此言,都不由自主地起身,目光灼灼地注视着丁修。
这句看似质朴的话,其中却蕴含着无穷的意味。
“以东部目前已有的医卫机构为例,”丁修举例道:“正是我夫人,同样是位大医的骆炳坚在掌管。”
说话间,丁修望向那位医家出身的青衣老者,“由她来推行各地的全部医护方针,处理与医馆、紧急医务相关的各类事宜。”
“嘶!”那青衣老者闻言,禁不住咽了口唾沫,他们医家在朝堂周旋多年,所追求的不正是这样的机会吗?
可是在西部,又有哪个国度会给予这种支持呢?
“她能够依据当下的实际状况,推行革新的同时,”丁修补充道:“还能委托文渊阁的人员,去钻研创造新的药剂配方之类。”
“自然,如前所述,若是各位加入,文渊阁也需改制,因为它太过臃肿,不方便统筹。”
“届时可拆分成数个分支,依旧由各位自行掌管,官方则承担经费,以供你们钻研精进。”
“我们加入。”青衣老者听罢,长吸一口气,激动地喊道,这番话已然深深打动了他。
实例就摆在面前,东部的医家学派已然在茁壮成长。
如果不选择加入,将来走向衰败的必定是自己这一支。
“那可有与我们相关的政策?”旁边那位身着灰衣的老者,兴奋地望向丁修,并指着自己说:“我出身杂家。”
“设有商会,官方也参与商务。”丁修简要地答道:“我们提倡对外贸易,扶持商业活动,并提升了从商者的身份。”
“扑通!”灰衣老者闻言,浑身脱力般地跌坐回椅中,这对于杂家而言,无异于迎来了新生。
经商之人何曾有过这般际遇,在西部的国度里,商贾对当权者而言不过是敛财的器具。
未曾想在这里,竟被真正地视作了人。
“促进学说流传。”其余人本还欲提问,但丁修已然出声,他们立刻噤声,不再言语。
没想到竟然还有更多,众人彼此对视,只觉得四肢都有些发软。
这事无论搁在谁身上,都会心潮澎湃。
钻研、经费、步入朝堂、专才专用,哪一项不是在撼动整个世局。
既然连改变世局都有可能,他们又何须担忧那半圣之位呢?
他们注视着丁修,只听他缓缓说道:“方才所谈论的都属宏观层面,关乎钻研、身份、财力等方面,而下面要讲的,则与传承壮大有关。”
“哦?”众人听罢,都不由自主地咽了口唾沫。
除去那圣人之境,他们心中尚存一个夙愿,便是将毕生所学布之于四海。
好让后世之人能够一代代地接纳他们所倡导的学说。
由官方出面来助其壮大?
在西部何曾有过这等待遇,那里的当权者哪一个不是唯恐你势力过强,从而不断地施以压制。
有的甚至会时时监察门人数量,一旦壮大到某个程度,便会罗织一些凭空捏造的罪状。
继而发动一场惨无人道的大清洗。
追忆起过往史书上的一桩桩惨事,每个人脸上都浮现出苦涩的笑意。
假如丁修能够更早地降临于世,那该有多好?
那些惨遭屠戮的先辈,哪一位不是胸怀大志、思想卓越之人。
也正因如此,才屡次葬送了各个学派本可能实现的巨大飞跃。
顷刻间,在场众人皆是五味杂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