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溃败
作品:《白送媳妇他不要,女帝不淡定了》 沸腾的交谈声,说明了在场的所有人都沉浸于此,难以从中脱身。
每一个人都在独自进行着思考。
许久之后。
众人兴致未减地安静下来,伴随着声浪渐息,大家才一一醒悟过来,这仍是一场竞赛。
错愕地望向对面的丁修,人群中即刻又一次掀起了波澜。
“他究竟是怎样在如此短暂的片刻里完成的。”
“他的头脑是何等构造?”
“这等能耐,能确定是新晋的大贤?而非成名已久之辈?”
…
大家神情振奋地注视着丁修。
幸儿三人满是惊喜地望着丁修,眼眸里闪着光芒,他果真没有辜负她们相公的名号。
吴雨霖也满心赞叹,这是她初次遇见这般才华横溢之辈,双腿竟有些不听使唤地发软。
无法抑制自己内心的澎湃。
王闲源微眯着眼眸,静静地审视着丁修,此等本领,评上候级也绰绰有余。
可他获得大贤令牌才多久?
连飞扬输了。
旁观者们情绪高涨,与此形成强烈反差的便是连飞扬,只见他伛偻着身子,仿佛一下子苍老了许多。
浑身上下散发着一股浓重的消沉气息。
用不着旁人来宣告,他自己也明白已经输了,丁修的这首诗,实在是太厉害了。
别说是在此地比较,就是放眼整个世间,能够胜过它的也屈指可数。
直白、浅显易懂,还蕴含深意,样样俱全。
越是思索越是沮丧,连飞扬的身形又往下垮了几分。
“你赢了。”连飞扬看着丁修,慢悠悠地站了起来,打算就此离去,可脚步才刚迈开,身子便是一个趔趄,眼看就要跌倒。
立刻被身边的一位大贤给搀扶住,引得在场所有人的目光都投了过去。
众人瞧着连飞扬这副模样,都不由得皱起了眉头,一时竟不知能说些什么。
心里头百感交集。
连飞扬被人扶着站定后,并未理会他人的神色,宛若一位风烛残年的老者,径直朝外头走去。
他边走边说道,“申国所有的人员我都会召回,没了他们的支撑,申国只会是一片混乱,你自己看着办吧。”
听起来像是在喃喃自语,实际上话是对着丁修说的。
丁修点了点头,申国一直受连飞扬摆布,也就是说其内部的权臣显贵差不多都是他的人。
他只需要把那些人一撤走,申国离覆灭也就不远了。
再算上他早先在其中制造的动荡,申国崩溃的速度只会更快。
他到时只需率领大军攻入便行了。
一个国度就这么轻而易举地走向灭亡,全然被掌控在大贤们的手中。
可悲,可叹。
这便是弱者的宿命。
幸儿等人深深地吸了口气,心中也是五味杂陈。
但她们感同身受的对象并非连飞扬,而是申国。
申国终究曾是东部的邦国,而且还是最强的一个。
由此可见东部在西部之人的心目中是何等微不足道。
大家静默地注视着,直至连飞扬的身影消失在大门外。
“啊!”忽然,连飞扬那充满痛苦的嚎叫声传来,让所有人都为之一怔,脸上同时浮现出凄然之色。
“为什么?”紧接着,连飞扬悲痛的嘶吼声又再度响起。
丁修听在耳中,却并未在意,这便是所谓杀人还要诛心。
我不但要夺走你最看重的东西,还要在你最为自豪的领域,用一股你根本无力抗衡的实力,粉碎你的这份骄傲。
让你自此之后再也无法振作。
这种方式远比单纯的取其性命要来得更折磨人。
他从容地踱步到自己的座位前,扫视了一圈在座的大贤以及王闲源,略作停顿后,开口道:“现在该谈谈正经事了,各位来这里的目的究竟是什么?”
大贤们听到这话,在失去了连飞扬之后,他们仿佛也失了主心骨,一时之间手足无措。
都不约而同地望向了王闲源。
王闲源看到这情形,脸上泛起一丝苦笑,事情发展到这一步,除了他自己站出来,也没有别的办法了。
尽管他并非此事的主导者,也只是受他们邀请来做个见证。
而交换的条件便是让丁修出手瞧瞧黄青时的情况,毕竟在西部,像丁修这样年轻的大贤一个也没有。
只要丁修能够医治好黄青时,并且迎娶黄青时。
那不管丁修最后的结果如何,凭他的身份也足以保全丁修日后的性命。
再等风波平息,以丁修的才干,依旧能在天下间成为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
论阅历,他有,曾谋划过四个国家的战争,也治理过四个国家。
论才学,他有,已是大贤。
再有他自己的身份加持,丁修无论去到何处都会有超然的地位。
到那个时候,他的女儿照样能过上安稳富足的日子。
但他唯独没算到丁修竟然会获胜,而且赢得如此干脆利落。
事已至此,天机阁作为中立的一方,再不表态肯定是说不过去的。
他凝望着丁修,说道:“你组建合众国,削弱了诸子百家的影响力,这是诸子百家所不能容忍的。”
“因此他们的首领便挑选了这些人来到此处,想与你商谈,希望让诸子百家能够继续在东部立足。”
“意思是想恢复到从前的地位?”丁修注视着王闲源,俗话说得好,便是亲兄弟也要明算账。
他不过是黄青时的父亲,名下必定还有别的子女,自己不可能因为这层关系,就将原有的计划全盘放弃。
他带着疑虑问道。
“这就要看你们怎么谈了。”王闲源并不介意丁修的语气,毕竟他眼下代表的是居中调解之人。
他向丁修确认道:“换句话说,你同意诸子百家进来,只是地位的高低还需要再行商榷?”
话音刚落,周围的大贤们都不约而同地望向丁修。
丁修听罢,感受着大贤们投来的视线,只是淡淡一笑,答道:“不错。”
“诸子百家,各有千秋,正是一个国家谋求发展不可或缺的。”丁修对诸子百家表示了肯定,说道:“我自然会准许诸子百家进入。”
“嗯!”大贤们闻言,皆连连点头,脸上露出了喜悦的神情,只要不是毫无商量的余地就好。
“地位方面不可能和过去一样。”丁修摇了摇头,接着说:“但也不必像在西部那样卑微。”
“我甚至会主动协助诸子百家的传播,让你们的门生遍布整个东部。”丁修表态道。
“嗯?”王闲源听到这话,口中不由得发出了诧异的声响。
大贤们更是感到万分惊喜。
天下的局势大体上并无二致,无论东西。
西部的强盛王朝,都将诸子百家视作物件,合用便留,不合用便弃,甚至为稳固权位,不惜对诸子百家之人下杀手。
而非王朝统治的国家,对诸子百家的倚仗要多一些,可诸子百家仍然是其手中的工具。
为了获取相应的地位,诸子百家的人员只能另寻出路,比如周国,连飞扬就是个明证。
而周国的那些附属国,对诸子百家的倚仗程度更深,这类国家向来是诸子百家争夺的重点。
但正因为诸子百家之间的相互争抢,才使得君权能够左右一派学说的兴衰,例如驱逐某家,再引入另一家。
东部对诸子百家的重视程度最高,在此之前,诸子百家的地位甚至在君权之上,这里本该是诸子百家兴盛的最佳土壤。
可由于诸子百家内部的倾轧,才导致了要划分区域进行传授的局面。
与此同时,划分传授区域的举动,也是为了制衡各国的发展,防止其势力过大,最终演变为君权独尊。
这才使得东部最后变得和西部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