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谋划

作品:《替妹当童养媳?小农女逃荒杀疯了

    来回跑了三次,一无所获。


    赶车的正是跟着王知韵的那个护卫,他看着老爷越来越阴沉的脸,额头开始冒冷汗。


    那什么玉佩,老爷亲自出来找,肯定是很贵重。


    是他守着小姐,都没发现丢了,不会让他赔偿吧?


    护卫咽了咽口水,想到了什么,赶紧道:“老爷,那白少爷一剑砍在小姐脖子上,会不会是把红绳砍断了?”


    之后玉佩才掉的?或许可能掉秋家院子外了?


    王地主想到女儿脖子上的伤,也有些认同这个说法。


    但他依旧沉着脸,不说话。


    护卫等了半天,听不到他的吩咐,试探道:“老爷,要不我们去三沟子村看看?”


    王地主焦躁烦闷后,这会儿已经冷静下来了。


    他就带一个护卫,去三沟子村有什么用?


    不说找不找得到玉佩,秋十六要趁机召集人手打他,他跑都不了。


    以前秋十六没这个本事,现在,还有他不敢做的?


    再说,红绳若是断了,玉佩可能掉在秋家院子,也可能掉三沟子村里。


    被村里人捡走的话,他吓唬吓唬或许是能找回来,被秋十六捡走,以他的性子能承认吗?


    再说了,他不敢带一个护卫进村。


    他知道,守着三沟子村的官差已经不在了。


    至于报官,借助官府力量搜查,能不能找到玉佩看运气,但一定会惊动白家。


    他现在需要依仗白家,要是让他们得知自个办事不力,把两家定情信物丢了,能给他好脸色吗?


    不,这事不能追究,起码现在不能追究。


    如今最重要的,还是要确定下成亲的事。只要白浔和韵儿拜堂,给白家有了交代,什么定亲信物,都成了次要的。


    以后再找玉佩,也要容易许多。


    王地主的心渐渐冷静下来。


    可怎么完成亲事,就有些难。


    本来想让白浔和韵儿培养些感情出来,十一岁的少年,哄一哄总会愿意。


    但现在看,这计划行不通。


    白浔很排斥韵儿,再加上他是疯子,不通情理……


    不能哄出来,如果来硬的,把人强行带到自家呢?


    王地主想了想,三沟子村基本已经是秋十六的地盘,他们又很团结,他得带多少人,才能来硬的?


    若是白家愿意帮忙就好了,不说他们家大业大,势力大,就凭他们姓白,是白浔的族人,就名正言顺合情合理。


    可白管家态度很明显,他们不想露面,不想参与。


    以王地主的能力,可找不来两百个护卫,而且白浔本身又力大无穷,很能打。


    不能来硬的,那如果用骗的吗?


    骗……


    王地主像是抓到了什么,十一岁的少年,再能文能武,心智也不够成熟。


    用骗的,恐怕是最好的。


    先骗,再用药物,让他暂时失去力气……


    王地主越想,越觉得这个法子好,但动手的时机和方式方法,一定要选好。


    这次,他要慢慢规划,争取一次成功。


    “回城。”


    王地主冷淡道。


    护卫虽疑惑,这是不找了吗?但又不敢问,只能挥了挥马鞭,让马车掉了头。


    三沟子村,秋家院子里热闹的很。


    而秋十六一个人蹲在门槛上,往村口方向望,想等王地主来。


    不知道他敢不敢单独来,或者报官?


    不管哪种,他都准备好应付了。


    可等一下午,也没见马车来,整得秋十六还挺郁闷。


    这么久了,不至于没发现玉佩丢了,难道王地主家底丰厚,这种玉佩对他来说不重要,像是丢个小玩意?


    想到这种可能,秋十六就不服气。


    呸,姓王的缺德鬼凭什么那么有钱。


    可太阳落下,人还没来,是真不回来了。


    秋十六有些失望的起身,回去。


    今天来秋家的人不少。


    李四、春婶子、关二郎、赵有松、刘狗剩、周二泵。


    六个人,都是来和秋老太太学发豆芽的手艺的。


    赵有松是赵五爷的三儿子,已经成亲了,人属于老实巴交、沉默寡言那种。


    别看逃荒一路上存在感不高,但人家闷头干活,不偷奸耍滑。


    周二泵是周小树的二叔,他才十九岁,家里穷,一直没娶上媳妇。


    小伙子不知道是天生的,还是种地晒得,长得有点黑,也是个不爱说话的。


    选这六个人,秋十六是出于两点考虑,一个是心细沉稳,又有胆气,另一个是其他几家已经有人去卖罐子的队伍,得尽量从剩下人家选。


    他是要带大伙一起致富,不能因为有的人不爱表现,就落下一个两个的。


    反正从自个人里选,秋十六暂时不用考虑信任问题。


    这会儿,他还不知道一个豆芽,也能赚大钱。


    这豆芽只是他三个赚钱路子的一种而已。


    作为唯一当选的妇道人家,春婶子很有一股骄傲。


    感觉干活时候,头都抬得更高。


    别误会,秋十六选人可没有重男轻女。


    不是觉得女子种豆芽不好啥的,他选的第一批人,是要跟着他去卖豆芽的。


    他是男子,带一群汉子卖东西合情合理,带一群小媳妇大姑娘,那像话吗?


    让人再误会他不正经就不好了。


    选春婶子,是她岁数在那儿摆着,不会被人误会,再一个就是她生猛,力气大,留在村里干杂活,可惜了。


    “我最后说一遍,选饱满、泡温水、六时辰、上蒸屉、压重物、勤浇水、耐心等!”


    “二十一个字,就是发豆芽的秘诀,都记住了吗?”


    秋老太太头上裹着布巾,手上拿着根小棍子,比比划划,很有当先生的范儿。


    “记住了!”


    六个人的声音稀稀拉拉的,听着就心虚。


    秋老太太老眼一点也不昏花,一下盯住了李四。


    “来,李四,你给婶子说说,压重物是什么意思?”


    被点名的李四,先左右张望了下,才清了清嗓子。


    “就是往泡好的黄豆上压东西,压……”


    后面,他有几点记不住了。


    “婶子,压着它不好吧?它能长出东西来嘛?”


    瞅瞅,这话说的,一听就是门外汉。


    秋老太太的小棍子一下精准落在他后腰上。


    “哎呦!”李四赶紧躲,捂着后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