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礼物

作品:《替妹当童养媳?小农女逃荒杀疯了

    “婶子,您可不兴乱打,我还没娶媳妇呢!”


    秋老太太呸了一声:“你吊儿郎当才娶不着媳妇,跟我有什么关系?”


    李四直乐:“那也得腰好,以后娶了媳妇,媳妇才不会跑?”


    成了亲的都不怀好意的乐。


    院子里,秋嘉禾和白浔排排坐板凳上,都是一脸茫然。


    “李四叔是怕腰不好,背不动媳妇吗?”


    “不是吧,男女授受不亲,不能在外面背。”白浔想了想道。


    不知道是吃了红枣,还是他的疯病真的好许多,他这次没怎么睡,就恢复过来了。


    一整天也精力旺盛,没有力竭的感觉。


    秋老太太怕俩孩子学坏了,直接骂:“少胡咧咧,这点东西教了一天了,记不住。”


    “她春婶,你来说。”


    “好嘞,往上头压盘子,比黄豆重个两三倍就行,这样豆茎才长得粗。”


    春婶子瞄了一眼那小木棍,她可不想挨一下。


    秋老太太满意点头。


    “你再说说,怎么泡豆子?”


    “冬天用温水,夏天用冷水。温水泡六个时辰,冷水泡三个时辰。”


    别看春婶子一把年纪,记性还真不错。


    秋老太太又点头:“都和人家学学,都是一个师傅教的,你们怎么就不行?”


    “今天,已经都泡豆了,等明天时辰到了,你们再来,进行下一步!谁要是弄错了!”


    “唰唰唰!”


    秋老太太挥舞两下小木棍,威胁之意很明显。


    她是个严师。


    但没人有意见,都觉得很正常,毕竟他们是学手艺来了。


    你就想想吧,去木匠铺、铁匠铺学手艺那些人,天天伺候师傅,天天挨打,给人家白干活去,还不少人争着抢着去。


    相比来说,秋老太太的小木棍,真不算啥。


    “晓得了,秋婶。”


    六个人赶紧开口。


    但有那记不住口诀的,准备等私下找春婶子请教请教。


    秋老太太一挥手,让人都散了。


    不能留了,再留得管人饭了,这么多人吃饭,得吃多少粮食?


    等人一走,秋老太太的威严没了,赶紧抱起孙女,自个坐小板凳。


    “咋样?阿奶刚才没说错吧?是二十一个字吧?”


    秋嘉禾和白浔一块点头,没错!


    这口诀还是他们俩帮着总结出来的,要求每个种豆芽的人,都得记住。


    秋老太太就高兴了。


    祖孙三坐一块儿唠嗑,秋十六自觉去灶台忙活,对了,这两天得在灶台上头搭建草棚子,别回头下雨,没法做饭了。


    晚上吃的简单,玉米糊糊还有炒白菜。


    来这儿一段时间,他们也习惯了玉米糊糊的味道。


    秋嘉禾拍了拍鼓起来小肚子,心满意足。


    “爹,明年我们多种点玉米吧。”


    秋十六看她一眼,吃点玉米糊糊就这么高兴?小孩子就是容易满足。


    可他想晚上吃白面条、晌午吃大米饭。


    “禾儿,过来。”


    他朝闺女招手。


    秋嘉禾不明所以,但屁颠屁颠跑过去。


    秋十六从身后拿出来几样东西,借着月光,勉强看清,是一根毛笔、一打纸、还有用油纸包着的墨条,就是有点碎。


    秋嘉禾可不嫌弃碎,惊喜的不得了。


    “爹,送我的?”


    “嗯,你阿奶出的钱。”秋十六苦笑,现在他是真一穷二白了,除非动用白浔给的金锭子。


    秋嘉禾迈着小短腿,跑向阿奶,朝着她的脸,“吧唧”就是一口。


    “阿奶,我最最最爱你,阿奶,我赚钱了一定孝顺你。”


    秋老太太心里受用的很,嘴咧耳根子后面了。


    “阿奶不用你孝顺,你能长本事就好。”


    要说上辈子,秋老太太还是朦朦胧胧,认可大伙以为的,女娃子不用有大出息,能嫁个好人家,生娃,在婆家站稳脚跟就好了。


    可重生一回,有些事再倒腾回去想,她就慢慢发现不对了。


    不论是男子还是女子,想要在世上立足,根本还是要有本事。


    什么等嫁了人,后半辈子就不用愁了,什么等男人娶媳妇,以后就稳重长大了。


    全是骗人的。


    只有自个的本事,才是真的。


    女子成亲后不用愁的,是有能耐被人认可,有价值的那波人。


    男子成亲后稳重的,是本来就有责任心,有养家手艺的。


    所以,她不介意孙女读书认字。


    天下谁不知道,最有本事的就是读书人。


    当然,赵有才除外,秋老太太认为他属于读不懂,读歪了的那种。


    那她孙女也读书,长了本事,哪怕不能科举,总有用得着时候。


    比如豆芽,不就是俩孩子从书里学的本事?


    秋嘉禾认真点头。


    “我肯定好好学,但我考不了状元……”


    要是她能科举,考个状元,就和白浔哥哥一样厉害,他们家一门双状元。


    秋老太太差点让口水呛住,小丫头口气真大,赵有才给她画大饼这么多年,也是考个功名云云……


    什么状元,一个字都没敢提。


    “没事,状元亲自教你,肯定学的差不了。”秋十六安慰。


    他后知后觉美滋滋起来,白小子是状元,真是大好事啊。


    他记得,赵有才以前读书,夫子就是个童生来着。


    现在他闺女,让状元郎教,哈哈哈哈哈哈,怎么这么美?


    最关键的是,不用给束脩,哈哈哈!


    对啊,不要束脩的先生,秋十六高兴之余,决定以后对白小子好点。


    白浔分明看不见,却似乎感受到他的兴奋。


    “十六叔,我没当过夫子,教禾儿教不了太好。”


    “禾儿很聪明,比我还要聪明,最好是请些大儒、名士来教,才不会浪费了她的天分。”


    “且名士的弟子都不会差,也就是禾儿的同窗往来无白丁……”


    白浔说的是实话。


    他当初在国子监读书,夫子都很厉害,私下里,他还拜了大儒为先生,才能学的那么快。


    大儒见多识广、博闻强记,他年纪还小,远比不上的。


    秋十六拧着眉头打断:“大儒、名士是什么?啥功名?比状元还厉害?”


    “嗯,我的先生,孔先生,教出来三个状元,二十一名进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