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六章 考虑

作品:《穿越五零:带着弟弟当军嫂

    王瑞香的婆婆口袋里揣着一把水果糖,匆匆的回到家里。


    王瑞香已经出院回到家里,她的腿伤,需要静养,孩子还需要照顾,只能发电报把婆婆从老家接了过来。


    小孙子看到奶奶回来,开心的跑过来,搂着奶奶的腿,开心的喊奶奶,王瑞香的婆婆就从自己的口袋里掏出来一块水果糖,剥了皮之后,塞进小孙孙的嘴里,谁知道,小孙子把糖又从嘴里掏出来,用牙咬成几块,选了最大的一块塞进奶奶的嘴里。


    清甜的,带着果香味的糖,突然让这个在那个很贫穷的地方生活了几十年的老妇人眼里含着泪,摸着小孙子的头一个劲的说好孩子。


    小孙子仰头对着奶奶笑了笑,又跑到妈妈的卧室里面,往王瑞香的嘴里塞了一角糖。


    王瑞香躺在床上,大夫让她尽量的卧床休息,不要太早的坐起来。


    嘴里尝到了甜味,又看到婆婆从外面进了屋里,王瑞香笑着说:“娘,这是小满嫂子给的吧?”


    王瑞香的婆婆点头:“对,就是那位小满同志给的,咱就给了人家一点莜麦面,人家给了我一大把的糖。”


    王瑞香笑着说:“娘啊,小满嫂子就这样,谁家给她点什么东西,她从来别让人家空着手走的,家属院的小孩子们,最喜欢的就是给他们的小满婶子家里送东西,只要去了,就有好吃的。”


    王瑞香的婆婆一个劲的点头:“人家长得真好看,猛地一看,就跟那戏台上的仙女一样,偏偏说话句句都说到我的心里去,说出来的那些话,我听着心里是真熨帖。”


    “还说等咱们家做了莜麦面,要跟她说一声,她来尝尝你一直说的莜麦面是个什么味道呢,等我把咱们家里收拾一下,把我带过来的这些东西整理整理,我就准备做莜麦面,做好了,左邻右舍的都给送些去,你带着孩子在这里住了这么久,也得了人家的帮助了。”


    王瑞香就对婆婆说:“我带着孩子过来之后,家属院的人对我确实帮助很多,前面两年能种地,浇地的水是小满婶子帮着做的水车送水,咱只要自己在地里看着水就好,也不用挑着水桶去河里挑水浇地,割麦子,小满婶子就开了农场的收割机,咱只要把割好的麦子捆起来运到场院,打麦子有脱粒机,家属院的人就相互帮着,把麦子脱粒,晾晒干了就收到家里来。”


    王瑞香的婆婆听到这里,一个劲的念佛:“这得是多么好的日子啊,种地都不用自己下力气,就靠着那什么机器就能把粮食收到家里来,都说今年风调雨顺,可是咱们那地方呀,还是缺水缺的厉害,收麦之前浇地,累的全家躺炕上不想动弹,就更不用说割麦的时候了,那是真累人啊。”


    王瑞香就说:“娘啊,你就留在这里吧 ,以后跟着我跟孩子爹,孩子爹还说,趁着这几年家里条件好,我们再要个孩子呢,您留在这里正好,就别回去了。”


    王瑞香的婆婆赶紧摇头:“瑞香啊,不是我想走,你可还有两个嫂子在家里呢,我得在家里帮他们做家务,照顾几个孩子,娘也知道,你跟三娃在这里,每个月还得往家里给我寄钱,按理说,我应该过来帮你们的,可你们的日子,过的比你两个嫂子家里的好很多,不是娘偏心,是不想来你们这里麻烦你们,别到时候因为这点事情,让你两个嫂子说你的闲话。”


    其实最后一句才是最主要的原因,王瑞香的这个婆婆,虽然已经六十多了,可是耳不聋眼不花,做事情利利索索的,她大儿媳妇二儿媳妇可舍不得婆婆来这里享福,要不是小叔子发了电报回家里,那俩儿媳妇才不会让婆婆过来呢。


    王瑞香想到家里还有一个没成年的小叔子,就说:“娘,那四娃呢?他是怎么打算的?”


    小叔子今年高考没考上,要么复读,要么就参军,王瑞香不想让小叔子在家里下地干活,这个小叔子,是王瑞香嫁过去之后,帮着婆婆带大的,感情自然是前面两个大伯哥不能比的。


    王瑞香的婆婆叹口气:“你大嫂说要给他介绍一个她村里的姑娘,让四娃成个家,再过两年,他就二十岁了,正是成家立业的年纪。”


    王瑞香一听就急了:“娘啊,上次我跟三娃哥写信回去,不是跟他说了吗,复读的话,我们帮他出学费,想要参军,他三个帮他想办法,咱们那边条件那么差,有出来的法子,为什么留在老家呢?”


    王瑞香的婆婆叹了口气:“我劝了,他非说不想继续麻烦你们两口子,你们现在是另外一家人了,他都要二十岁了,没有道理再继续让哥哥嫂子养活。”


    王瑞香更着急了:“娘啊,四娃成绩有不错,这次没考好,咱们就再试一次,前面读了那么多年的书,就差这最后一哆嗦了,就这么放弃多可惜,不行,我得让三娃哥给四娃写信,不行让他也来这里一趟,让他来看看家属院的孩子们是怎么努力的。”


    王瑞香的婆婆看儿媳妇对小儿子这么着急,很欣慰,可是她又不想继续麻烦三儿子两口子,四个儿子,只有小儿子还没有成家,大儿媳妇跟二儿媳妇一直劝她,不要继续让老四读了,再读下去,二十好几的大小伙子,找对象都难。


    考上大学是好,可是他们县里,今年只考上两个,考大学对他们来讲,那是登天的难事。


    “娘,让四娃来这里看看吧,看看家属院的孩子们是怎么学习的,让小满嫂子的婆婆看看四娃的资质,家属院今年考上好几个大学生呢,也让四娃来看看,这边的高三的孩子是怎么复习的。”


    王瑞香对于考大学这事情很执着,她们两口子是不行了,没有这个机会,但是小叔子还有机会啊,自家的孩子还小,从现在好好督促孩子读书,以后孩子还不能学个一技之长吗?


    王瑞香的婆婆就动了心思,小儿子落榜之后,在家里消沉了好几天,被大儿媳妇二儿媳妇挤兑着在生产队上工,也算是给自己挣一碗饭吃,可是王瑞香的婆婆,心里总是有那么一点的不服气,只可惜,家里两个儿媳妇都是有些自私的人,她们只看到婆婆带着小叔子在家里吃白饭,却不想一想,王瑞香两口子每个月往家里寄钱,那就是婆婆跟小叔子的生活费。


    王瑞香的男人王长明下班回家,听了王瑞香转述的下午婆媳之间的对话,沉默良久,才问王瑞香:“瑞香,你是什么意思?”


    王瑞香很坚决的说:“我的意思很明确,长亮一定要去复读,再考一年,如果还没有考上,你就想办法让他去当兵,三娃哥,咱们两个没有这个机会,长亮有啊,长亮现在正是需要人托举的时候,咱们现在不伸一把手,什么时候伸手?”


    王长明眼神复杂的看着他媳妇,这个媳妇,跟他自幼相识,当初想要去当兵,就问她想不想跟他结婚,王瑞香二话没说,就嫁给了他,后面媳妇儿跟婆婆带着他四弟,跟着大哥二哥两家人一起生活。


    王长明自然是明白,一大家子掺和在一起,矛盾自然是不可避免的,这也是为什么,有了家属随军的资格之后,王长明就立马让妻儿过来这边,一点没有耽搁。


    王瑞香看王长明只是沉思不做声,就催促:“你说句话呀,你到底是什么意思?”


    王长明拉起王瑞香的手,很认真的说:“我这辈子,最幸运的就是娶了你给我当媳妇,你的意思就是我的意思,只要你想做的事情,我都帮你做,四娃这次过来,我跟他把事情讲清楚,如果可以,我找领导帮忙问问,能不能让他在咱们这里借读,明年考试再回咱老家考试。”


    王瑞香眼睛一下子就亮了:“三娃哥,还能这样做吗?”


    王长明点头:“对,燕崖村去年考上的那个大学生,就是小满嫂子帮他找关系在学校借读的,不过后来他家里帮他把学籍转到咱们这边,这才能跟学校的学生一起在本县参加考试。”


    王瑞香想到小叔子没有随军的资格,挺遗憾:“如果四娃按照政策能随军,那就好办了,不过能来咱们这里借读也是好事啊,小满嫂子的婆婆,那可是京城的大学出来的大学生,听说讲的课非常好,今年能考上这么多的孩子,多亏了小满嫂子的婆婆,咱们那边太穷了,学校里也没有什么好的老师,我看四娃就是耽误了才落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