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五章 服装厂
作品:《穿越五零:带着弟弟当军嫂》 小满没有耽误时间,过了两天就坐着后勤采购车去了县里的服装厂。
这个小县城,虽然地方偏僻,因为处于东西南北交通要道交叉的位置,要不然,这么一个小的县城也不会有火车站,这可是在山区。
小满也不浪费时间,直奔服装厂,看门的老大爷在门口拦着小满:“同志,咱们这是国家的单位,可不是谁都能随便进的。”
小满笑着从口袋掏出几块水果糖,手腕一翻塞进大爷的口袋里:“大爷您好,我是咱们这边驻军的随军家属,来这里想找咱们厂里的领导反映一点情况,不知道大爷您能不能给行个方便?”
大爷还没反应过来,水果糖就进了自己的口袋,有心想要拿出来还回去,想到自己回家,家里的小孙孙看到自己掏出好吃的兴奋的小表情,又有些舍不得,只能说:“同志,你在这边等一下,我去给我们领导说一下。”
小满就站在服装厂的大门口,看着看大门的老大爷脚步蹒跚的往厂子里面一排红砖的平房那边走。
过了好一会,老大爷才回来,对小满说:“我们厂长在他办公室等你,你刚才看到我去的那个房间就是。”
小满道了谢,然后问:“大爷,咱们厂长贵姓啊?”
老大爷一听,对小满的感官一下子就好了很多,笑着说:“我们厂长姓刘。”
刘厂长是个四十多岁的男人,中等的个子,容长脸,一双细长的眼睛,不是的闪过锐利的目光,小满从他的身上感受到了跟陈粤生他们一样的气质,想来,这也应该是一个从战场上退下来之后,回到家乡参加建设的革命同志。
刘厂长站起来跟小满握了握手:“不知道这位同志过来找我想要反应什么情况啊?”
小满笑着问:“刘厂长,我看你跟我爱人的气质很像,你是转业回来参加建设工作的军人吧?”
刘厂长哈哈的笑:“你这位同志啊,一下子就看穿了我的底细,没错,我是新社会成立之后,就转业回来参加建设的军人,这个服装厂,就是我带着一帮同志建设起来的,我们厂解决了百十多号人的工作问题,这是最值得我骄傲的事情。”
小满笑着点头,刘厂长就问:“不知道你今天来是有什么事情呢?”
小满心里又把自己的语言组织了一遍,才说:“我上次在国营饭店吃饭,听到有人在说,贵厂可以把一些活计外包,我想问问,我们家属院的随军家属,能从您这里弄点加工活回去吗?”
刘厂长很惊讶:“同志,我们这些活计也只是外包给厂里的家属干,现在找一份工作很不容易,有些工人家里一个人的工资要养活好几口人,日子过的实在是艰难。”
小满没有放弃,继续问道:“刘厂长,咱们厂里的活计,现在都是上面统一下计划,那如果上面能给咱厂里多派一些计划下来,能不能请刘厂长考虑一下我们家属院,家属院的随军家属,很多心灵手巧,一大家子就靠着男人的工资,养活一家老小,还得往老家寄钱养活双方的父母,负担太重。”
小满看刘厂长听的认真,继续说道:“家里的孩子半大不小的,饭量大,那点定量根本就不够吃的,嫂子们心疼孩子,就去山上找吃的,结果四个嫂子在山脚下遇到了下山的野猪,我们找了半宿,一个被蛇咬,一个摔断了腿,刘厂长,我们这些随军家属,只是因为家属院距离县城太远,又是在山里面,空有一身本事,什么都做不了。”
刘厂长静静的听小满说话,小满继续说道:“我也知道,我来这里很冒昧,我就是心疼嫂子们,更心疼孩子们,很多孩子,他们还在妈妈的肚子里,爸爸就在外面打仗,十几岁年纪,甚至没见过爸爸几次,好不容易跟着来随军,又因为环境的原因, 嫂子们除了在家里看孩子,不能出来挣钱,刘厂长,我想,请您看在孩子们的面上,帮我们想想办法吧。”
小满说的很诚恳,刘厂长沉默很久,才说:“同志,我知道你们的难处,但是也请你考虑一下我们的困难,我们厂里生产多少服装,都是上级部门下计划,只有拿到计划单,我们才能开工,这服装厂,虽然这几年发展的还算是红火,始终是要上级部门给计划,我们也才能挣钱。”
小满就说:“刘厂长,我想请您带我去找一下你们的上级部门反映一下这个问题,我希望咱们都能坐下来,我们也想用自己的双手,给新社会的建设出一份力,更想通过我们自己的双手,通过自己的努力,跟我们保家卫国的爱人一起,把我们的小家庭建设的更好,把孩子们教育的更上进,让他们在该接受教育的年龄,能心无旁骛的好好读书,日后成为栋梁之才。”
小满的话,让刘厂长沉默良久, 才说:“同志,这件事情我需要跟我们的上级单位汇报,请示,行或者是不行,我都会给你说一声。”
小满也没有指望这次就能把这事给办成了,刘厂长把小满送到大门口。
回到家属院,小满依旧是按照往日的生活节奏,带孩子,去自留地里给种下的一些黄豆除草,如果让小满选择,那些作物在灾荒年的作用比较大,小满还是首选黄豆,简单的炒熟了就能吃,不怕麻烦,还能做豆腐,想要长时间的保存,豆腐能做成各种豆制品,总的来说,豆腐能做出来的东西太多了。
至于山谷里面,跟小麦套种的玉米已经长得一人多高,再过些时候就能收获,小满打算收了玉米之后,继续种麦子,需要做的事情太多,小满每天忙得依旧是脚打后脑勺。
宋宜安看小满每天忙个不停,就说:“我给孩子们上完这个学期就不上了吧。”
小满赶紧说:“妈,您可是咱们学校的大宝贝,也是家属院里面最受尊敬的人,这家属院里面很多的家长,把你看做他们孩子的指路明灯,您要不去上课了,家属院的嫂子们,还不得把咱们家的门槛给踩烂了啊。”
宋宜安赶紧说:“没有这么夸张,我就是给孩子们上上课而已,要说起来,这些孩子们有些是真的是读书的好苗子啊,头脑好,反应快,教的东西一学就会,还能举一反三,我就希望这些孩子能继续保持现在的学习劲头,不要 因为一时的困难就打退堂鼓,等他们去更高的学府里面深造,那就是建设的主力。”
小满笑着听宋宜安说话,她心里很明白,现在的人们,对于老师还很尊重,再过几年,经过那一场浪潮之后,人人对文化人避而不及,就是不知道到时候,还会不会有人记起,在这个山沟沟里面,那么多渴望学习的孩子,在这么艰苦的环境里面坚持着。
王瑞香的婆婆从老家过来了,是个很淳朴的农村老年妇人,到了家属院之后,就提着老家的一些特产来小满家里。
小满把人请到屋檐下坐下,给王瑞香的婆婆倒了茶,这个老人家很拘谨的笑着点了点头,小心翼翼的说:“我接到电报就往这边赶,我这小儿媳妇,能被这么顺利的救回来,多亏了你,我听医院的大夫说了,瑞香的脑袋磕破一个窟窿呢,要不是你去的及时,光是流血,就能把人给流死的。”
小满赶紧说:“大娘啊,我可不敢居功,咱们驻地的领导对这件事情非常重视,拍了很多战士去山上搜救呢,我就是运气好,正好遇到而已,瑞香她们都是战士们从山上抬下来的。”
王瑞香的婆婆一个劲的点头称是,推了推放在桌上的东西,一个白色的布袋子里放着的东西,看样子好像是一些什么粉。
“这是我们老家那边的莜麦面粉,吃着劲道,我来的匆忙,也没有带什么好东西过来,是我们的一点心意,还请你不要嫌弃。”
小满看着这位苍老,拘谨的老大娘,笑着道谢:“我听瑞香说,您做的莜麦面非常的好吃,她怎么都做不出来您做的味道,我还在想,莜麦面到底有多好吃呢,您现在来了,等什么时候您做好了,可千万想着喊我一声,我也去尝尝才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