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七章 王长亮

作品:《穿越五零:带着弟弟当军嫂

    王瑞香的男人王长明是个说干就干的性子,第二天就给家里发了电报 ,让他的四弟四娃,大名王长亮的赶紧来驻地一趟。


    身材有些瘦弱的王长亮在地头收到邮递员送过来的电报,看到电报上说让他赶紧去三哥那边一趟,王长亮一头雾水。


    村里一帮小伙子很羡慕王长亮能出远门,不过等王长亮的大哥二哥跟着过来看到电报的内容,脸色就有些不好。


    “这才干了几天的活啊,就要走,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能干成什么事情?”


    王长亮听到大哥嫌弃的话,抿着嘴,低着头,没有做声,王家二哥也跟着说道:“就是啊,我看就是老三两口子事情多,把咱娘弄过去了不算,还得把老四也给弄过去,怎么,他这是要打算自己养着咱娘吗?”


    王长亮没忍住,小声的说:“这些年,咱们家花的钱不都是三哥寄回来的吗?就这地里,一年到头能挣几分钱回来?”


    王家两位大哥听了,不知道想到了什么,眼神有些阴狠的盯着王长亮:“老四,你跟咱娘可是在村里跟着我们两个过日子的,咱们家是你三哥挣钱多,可是他挣钱再多,你跟咱娘有什么事情,还不都是我们两个出面吗?”


    王长亮没有再做声,而是去找村里的村长请假。


    看着有些瘦弱的背影,王老二问旁边的王老大:“大哥,你说老三是什么意思?难道真的要让咱娘以后就跟着他们两口子了吗?”


    王老大脸色不好,如果这四弟再去复读一年,不仅不能帮着去生产队挣工分,还得花家里的钱,虽然家里的钱都是老三寄回来的,但是那是大家伙的钱,老四读书花了,他们两家就不能花,这个账王老大的媳妇枕头边给他说了很多遍,王老大死死地记在心里。


    日子不好过,家里的孩子一天大过一天,他们不仅要想法子填饱了一家人的肚子,还得给孩子攒下以后成家的钱,压力很大。


    王长亮拿着电报找村长请假,村长有些为难:“四娃啊,你这一请就是好些日子,你就不能挣工分了,你现在不读书,就靠着这点工分过日子,一去这么久,日子还要不要过了?”


    王长亮把手里的电报纸捻了捻,小声的说:“我三嫂受了伤,我娘去照顾,他们那边的驻地在山里面,我想,一定是我三哥那边有很重要的事情需要我去做,要不然,我三哥不会在电报上面让我抓紧时间过去。”


    村长想到王长明,这是他们村里最出息的人了,村里的后生们要当兵也得请人家帮忙,只能把王长亮的假给批了,又给王长亮写了一封介绍信。


    王长亮回家收拾行李,刚进家门,厨房里就有人出来,看到王长亮,扯着嗓子喊:“四娃子,赶紧过来做饭。”


    王长亮没往厨房走,而是往他跟他娘住的那间低矮的小房子走:“大嫂,三哥给我来了电报,让我去他那边,我收拾一下行李这就走。”


    王家大嫂听了,把手里的勺子往地上一扔:“他让你去你就得去?你去了谁给你挣工分?老四,你快要二十岁了,咱们村跟你一般大的很多已经娶了媳妇成了家,也就是你,因为你三哥当兵,每个月能给家里寄钱回来,供着你读书,要不然,你就得跟村里的人一样,在村里种地,娶媳妇,这个岁数了,怎么这么点好歹都不知道呢?”


    王长亮脸色阴沉,自从落榜之后,家里这两个嫂子整天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话里话外的嫌弃他花了家里的钱去读书,家里的钱是他们的吗?那是三哥寄回来的,如果家里没有他娘跟他,三哥还会往家里寄钱吗?


    王长亮没理会他大嫂的话,转身进了屋里,简单的收拾了两间带着补丁的衣服,胡乱塞进上学时候背的包里,又去炕尾上放着的一个柜子里翻出来一个小布包,翻开看了看里面的几张票子,直接全部塞进包里。


    王长亮没有去厨房打招呼,低着头急匆匆的就出了院门,径直往村口而去。


    这个时候正是下工的时候,三三两两的人从地里往家走,有些人看到王长亮,就说:“四娃子这是要去他三哥那边呢,听说他三嫂子伤了腿,需要人照顾,去了一个不行这是又要再去一个吗?”


    旁边就有人小声的说:“王老大媳妇恨不能四娃子整天在地里干活,四娃子这一走,她不得难受死吗?”


    就有人幸灾乐祸的说:“要我说呀,王老大媳妇就是不个不知道好歹的,三娃子现在是军官,跟三娃子处好了关系,人家从手指缝里漏出来的,都比他们一家人挣一年的多,三娃子媳妇对四娃子多上心呀,当初就是三娃子媳妇坚持,四娃子才能继续读书呢,要不然,四娃子早就在村里干好几年活了。”


    然后就听人小声的说:“还是三娃子媳妇有良心呢,知道婆婆不容易,在家的时候把婆婆照顾的那么周到,三娃子媳妇这才走了一年多,看看三娃子娘,老的好几岁。”


    “瑞香也是她婆婆从小看着长大的,感情自然是比另外两个儿媳妇要好,其实也是瑞香有良心,知道婆婆对她好,知道她婆婆不容易。”


    “反正呀,都是两好凑一好,瑞香婆婆知道瑞香从小在后娘手里讨生活不容易,从小没少帮衬瑞香,要不是有三娃子他们娘俩,瑞香早就不知道被她后娘给卖到那个山沟沟里去了。”


    “我可是听说了,瑞香去随军之后,没有给她娘家寄回来一点的东西呢,瑞香爹去信,瑞香都没有给回信,这是被伤透了心了。”


    王长亮可不知道村里人看着他的背影说了这么多闲话,他沿着村口的小路,翻过两个山头,这才走上了去县城的那条土路。


    再走三十里就到县城,王长亮估摸了一下时间,想了想身上带着的那些钱,加紧了脚步,到了县城,已经没有去地区的公共汽车, 王长亮就想去学校凑活一晚上,班里很多落榜的回来复读,有些距离录取就差几分,不甘心,就想再拼一年,很多人想的很开,不就是一年的时间吗,后面还有几十年的时间,再拼上这一年,拼过了,那就是飞黄腾达的一生,拼不过,大不了就回家去种地去。


    王长亮其实也想再来拼一年的,只可惜,他家里情况复杂,他跟他娘跟大哥二哥两口子住一起,两个嫂子都不是省油的的灯,眼睛盯着三哥寄回家的那些钱,平时就把他娘当成是牛马使唤,看孩子那都是轻的,那两家子人的衣服都要他娘洗。


    王长亮心疼他娘,劝他娘跟两个哥哥说一说,他娘总是说,家和万事兴,就是一点小活计,一会就能干了。


    但是王长亮却是知道,自从他三嫂去随军之后,他跟他娘在家里的处境越发的难过,而他的两个哥哥,视而不见,他知道,以后这两个哥哥,不能成为他们娘俩的依靠,就像三嫂说的,对于他来讲,好好读书,才是唯一的出路。


    谁知道,这次高考,他落榜了,他想再去复读一年,三嫂也支持他,家里的两个嫂子死活不同意,两个嫂子更是因为这事情,整天在家里指桑骂槐,那几天,王长亮眼看着他娘苍老了很多,只能把复读的想法压在心底,同意去生产队上工。


    村里不是没有人说,就这么放弃了,回家里种地太可惜,王长亮只能把遗憾压在心里,如果他继续去复读,他娘在家里就要被两个嫂子薄待,已经六十多岁的老人家,王长亮实在是不忍心。


    王长亮心里想着事情,脚下不停,堪堪在学校打晚饭铃的时间来到学校。


    再次踏上这个带给他梦想的地方,王长亮心情非常的复杂,他很希望再次来到这个地方,跟好朋友,同学们一起,再次为了梦想扬帆起航,只可惜呀,他现在只能站在岸边,看着曾经并肩一起学习的挚友们距离自己越来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