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5章 兄弟重逢,赏功赐爵
作品:《苟秦》 第465章兄弟重逢,赏功赐爵
陇西三营一路招摇东归,只可惜雍西地界人烟稀少,除了道路上一些往返东西的官输商队驻足注目,并不能在民间引发更多波澜了。求书帮 哽新醉快
直至陈仓,闻众军过境,镇将贾豹亲自带人出关相迎。背后是雄关坚壁,南面是长河峻岭,贾豹则一身青袍,以一种从容乃至文雅的姿态,背手肃立着,与身边陪同的下属军官丶甲士显得有些格格不入。
直到一骑脱离大队,快马加鞭,卷尘疾驰而来,贾豹那自信平静的面孔上,终于露出了一抹激动。哪怕经年未见,贾豹依旧能够一眼认出来人,马背上那矫健的身姿,对他而言再熟悉不过了。
飞马近前,来势不减,但贾豹毫无惧色,只道寻常,直到贾虎那魁悟的身躯结结实实地下马落地,快步迎了上去。
“大兄!”
“二郎!”
兄弟重逢,激动之情溢于言表,二人甚至给对方来了个拥抱,铜臭味在空气中交织丶融合,
好一会儿,二人情绪方才缓缓平复下来,贾虎蒲扇般的手掌在贾豹肩膀上拍了拍,仔细打量了贾豹两眼,对他风度翩翻的模样满是惊奇:
“变化真是不小啊!二郎,我看你现在不象一位带兵的将军,更象一个做学问的先生!”
闻问,贾豹提袖,自个儿打量了下,而后爽朗一笑,道:“小弟这几年在陈仓,的确读了一些书,明白了不少道理,只可惜,古之圣贤的智慧过于渊博远大,至今也没学到精髓。”
听其言,贾虎喷喷感叹:“你从小脑子便聪明,看来我家要出一个文武双全的顶梁柱了!”
轻舒一口气,贾虎以一种平和的口吻道:“为兄这辈子,便只能当一战将了,秦王王有命,指哪打哪,冲锋陷阵,挣一份卖命的功劳,说不定何时便亡于阵上。
你与我不一样,或许能走出另外一条路来,将来我贾氏若能昌隆长久,或许要着落在你身上,
,
贾虎这番话,比感慨更多的,是一种深沉的期许,听的贾豹却是一愣。此时仔细一瞧,方才注意到,或许是吹够了陇西风沙的缘故,兄长那张粗的面孔上,有着明显的沧桑与疲倦。
“大兄何出此言?”贾豹疑声问道,目光又在贾虎身上扫了几下:“大兄气色不佳,身体可还安好?”
注意到贾豹关切的目光,贾虎心中一暖,轻笑着摇头道:“自姑臧至此,遥遥两千里,旅途疲惫,气色如何能好?你也不必多虑,我只是有感而发罢了。d完:?本@`^神;站` /最(新/·¥章@?a节~:更t\新(?e快o”
“既如此,还请进城歇息,小弟在关城内准备了酒食!”贾豹道。
“到了你的辖境,岂有过门而不入的道理,弟妹与我俩侄子女可在?”贾虎问。
贾豹:“正在城内,就等着给大兄磕头了!”
贾虎闻言,面上露出一抹温情与复杂,嘴里连道好。贾虎是有些隐疾的,成婚多年,家中也不缺女人,但就是一无所出。
战场上出生入死丶浴血搏杀,好不容易挣得一份家业与福荫,却无后,这俨然成为贾虎的一桩心病了,适才贾虎说那番话恐怕也有这方面的原因。
对此,贾豹多少有所察觉,此时注意到兄长萦绕眉宇间的那抹黯色,心中盘算已久的那个念头则更加坚定了。
“进城暂且不急,我可是带着任务的,随行将士也需安置好!”贾虎望了望立在山河之要的陈仓关城,又道:“另外还有苟兴丶苟涛两位将军,稍后我介绍给你,好生招待,若是怠慢了这二人,之后见面,恐怕不好看”
听贾虎这般说,贾豹神色恢复冷静,微微颌首道:“小弟与大兄一并前往!”
二人上马,一路向北,径往官道而去,策马间,兄弟俩的交流继续,许久未见,仿佛有说不完的话。
“听闻去岁杨氏举兵来犯,你以寡兵,力拒氏贼,保关城不失,还予以贼军创伤,干得好啊!”
对此,贾豹则微微一笑,谦虚地说道:“天时丶地利丶人和,皆在我军,守不好陈仓,才是罪过,可惜的是,最终让氏贼见机跑了。还是不如大兄在陇西,攻城拔寨,破军灭国,那是何等痛快::::”
“自当年西赴秦陇,又是四五年不曾返回武功家乡了,也不知乡里而今是什么情形!”
“大兄放心,贾氏庄园丶田土,我皆派人置办,前者还出资雇人将我家祖莹修一番,清明将至,大兄东归路过之时,记得祭扫一番.””
“这是自然!”贾虎问道:“二郎可有闲暇,我兄弟一并回去,也算衣锦还乡了!”
“这正是小弟心之所想!”
贾豹叹息道:“只是我奉命守关,还需监测仇池国动向,眼下仇池国内局势紧张复杂,杨俊丶杨国叔侄争权,随时可能出现内乱,下辩风声一起,陈仓也将跟着紧张起来,实在脱身不得!”
“可惜了!”贾虎道,沉默少许,又道:“你是对的,国事为重!也不知有无机会,我兄弟二人再同赴战场,并肩作战!”
长安,秦宫。′d小[说)`C′mu¢s, ??最¢|?新1??章;=:节-更+??新¨快?{u
天空一碧如洗,层云之下的太极殿,笼罩在夺目的光亮之中,丝丝缕缕的光线,奋力通过窗禄,穿过帘幕,躲过其他陈设事物,最终只剩下点点馀辉,洒落在秦王苟政身上,也只能照亮小半个身子。
埋首于案的秦王政,几乎整张脸都被阴影所复盖,不过表情依旧严肃而认真,眼神之中则满是思考与慎重之意。
一张绸布就摊在案上,上边密密麻麻书写着文本,苟政则仔细研究着,几度拾起朱笔,却也只在空中虚划几下,看起来,这道公文已有些改无可改了
绸布上所书内容自是重若千钧,一个个名字丶标识丶记录,综合起来,就是一份对西征将领们的普爵授赏名单。
朝廷策议西征之功,已然两个多月了,按照苟政的意志,自下而上,到目前为止,普通将士官兵的功勋已然基本得到全面的认定,就连搞赏,也开始在尚书台与大司马府的统筹协调下,逐步进入落实阶段。
而这放到最后,则是那些战功赫赫的高级将领的论定,这要更加复杂,也需更加慎重,涉及到爵位,涉及到特权地位,还要考虑勋贵之间的平衡。
比如,雍侯苟雄靠着统帅之功,晋爵为武兴郡公,这是早早确定了的事情,此前虽被推辞,但到了朝廷大规模论功行赏之时,这就是一个最高标准。
而苟雄普爵为公之后,大司马苟武也需相应提爵,在后方统筹调度,战略布防,同样劳苦功高。
再者,苟武也一向被苟政视为宗室统帅,擎天柱石,地位不能低了,到爵位的普升上也不能落后,于是大司马苟武顺理成章普位新平郡公,
那么一个问题来了,作为协助秦王调理阴阳丶安民治政的丞相丶汾阴侯郭毅,是否也该相应晋爵呢?
这在苟政这里,是打一个大大问号的,而随着思虑之深,问号则变成一个确定的“x”号了。
哪怕不考虑“张遇之乱”期间郭毅的一些政治立场与表现,他也不可能给郭毅封爵,公爵毕竟是秦王之下第一档,可不是随随便便就能赐予外人的!
或许值得玩味的一点,是连食邑苟政都没有加赐的想法,哪怕是增加个一两百户意思意思的念头都没有。
不过,秦国的爵位,需以战功来争取,若始终坚持这一内核理念,操作起来,倒也没有那么地困难了。
苟雄以下,论战功首推邓羌,湟中大捷就不必多说了,后续挺进姑藏丶围城之战,邓羌都是实际的指挥,以其战功第一,没人会有异议,因此可以很简单地做出由伯爵普为侯爵的决定。
不过,爵级定在乡侯,苟政不得不更加谨慎些,这天下可还远未平定,未来的仗可多着,军功普爵,需要更多的馀地。
此前苟政在秦国爵位的设置上,还是有些粗糙了,趁此机会,正可实行进一步的细化与规定,
包括爵制与相应的政治丶俸禄丶土地待遇。
除邓羌之外,同时普为侯爵的,便是率军参战的部阳伯苟须丶潞安泊弓蚝了,前者有资历,又有此番西征表现,爵位普升怎么都无法忽视他,后者就是实实在在的夺目的战场表现了。
如苟兴丶苟涛者,都不用苟涛在背地里念念不忘,此番顺利普爵为伯,这不只是因为他们姓苟,以及在平凉战争中的功劳,更因为他们是苟雄的嫡系部下。
正统元年开国赐爵之时,对苟雄所部将士,是有些压制的,尤其在爵位上,此番也算是一种补偿了。
另外,广武将军贾虎,靠着开秦元老以及多年任劳任怨的功绩,此番也赐为伯爵。
还一个特殊的人物,便是时任湟中督军丶西夷校尉的雷弱儿了,考虑到他自西赴陇西后的出色表现与卓越战功,同样授伯爵。
雷弱儿也算赶上时候了,苟政拟将之打造为一个榜样。
作为一个在苟伏大战后投降的降将,三两年的打拼,竟成为勋爵重臣,这对深入消化降臣降将,凝聚秦政权内部人心,是有积极意义的。
与其他侯伯不一样的,或许是贾虎与雷弱儿,没有封号,这算是苟政对秦国伯爵的一个简单定级,但并不意味着“光头伯爵”地位低,若依苟政目下赞定,整个秦国就这么俩人。
在高级爵位的变动中,还有一个与西
征完全无干的人,那便是镇守河东的乐平伯陈晃,此番同样普其为侯。
这其中,就包含一定补偿与政治交换的意思,因为苟政把他从安邑调回长安,担任兵部尚书。
作为一个外姓将领,陈晃在河东执掌军政的时间太长了,虽然至今他仍然是苟政的心腹丶亲近将领,但连苟安都被调动,而况陈晃。
不过,考虑到陈晃以及河东将士的情绪,为安其心,苟政以兵部尚书与乐平乡侯的爵位,作为回报。
伯爵以下,又于全军之中,选拔资历深丶功绩略有不足的中高级将校,分别授子丶男二爵,因而此番赏功授爵,也慢慢变成了全军功勋战将的事情。
零零总总数十人,用了大半个月思考权衡,方才拟出眼下摊在王案上的一份名单。
一旦这份名单颁布,便意味着秦国的五级爵位体系将得到进一步完善,而可以预见的是,其他未赐爵的将土,将更加积极向战,闻战而喜。
勋位虽同样像征着地位与荣耀,但更多偏向于对战功的物质搞劳,爵位才是可以传家扬名宝器,与权势挂钩!
对着一份几乎能够背下来的名单,又反复确认一遍,苟政终于深吸一口气,取印,在左下角印下“大秦秦王制”几个字样。
盯着这几个鲜艳的字样,苟政一阵恍惚,此时,他觉得这方窄窄的私刻印章,略显小气了,脑中不由盘旋起那方已被束之高阁几年的宝玺:
收回思绪,轻轻吐息,嘴角洋溢起一抹微笑,已于殿中等侯多时的任群,直接吩咐道:“找几名刀笔号的郎中学士,由你领衔,对授赏功将属文表彰!
要尽快完成,先登丶锐骑丶归义三营将士将至长安了,待他们回京,于献捷仪式上,正式颁告!”
任群一向忠贞谨慎,也知此事重大,顿时严肃拜道:“诺!”
起身,伸个懒腰,长舒一口气,脑袋一时有些发晕,缓了一会儿脑袋方才清醒过来。
朝外走去,温暖明媚的光影在脸上交织,望着殿外的风光,苟政感慨着笑道:“真是个好天气啊!”
“什么时辰?”苟政问殿中一名侍者。
“回大王,已过已初一刻!”侍者答。
“备马,叫连英杰护驾,随孤出城!”苟政不假思索,肃声吩咐道。
今日,乃是御史大夫王猛正式卸任,也是他前往河东赴任的日子。没错,接替陈晃主持河东军政的,正是王猛。
思来想去,苟政还是决定,要亲自送一送这个胸怀经世之才的大臣。
出城一路急驰,终于灞桥赶上王猛的车驾,在灞水之滨,苟政把着王猛双手,只交待了两句话:“河东是你王景略经世治国的试验田,待孤筑好梧桐巢,自当引凤凰还栖!”
本卷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