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2章 长安来客
作品:《苟秦》 第452章长安来客
武都,下辩。天禧暁税旺 吾错内容
隆冬腊月,这座仇池国的主城,也笼罩在一片寒天雪地之内,城里城外,氏夏黔首,无不咬牙坚持,苦苦等待冬去春来的那天。
作为仇池国主的杨初,当然不需要象底层贱民那般,忍受苦寒的折磨,但一个多月来,他的内心也饱受煎熬,难以自安。
这种情况,大概就是从姑臧城破的消息传来之后,便开始了。
对杨初这老氏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噩耗,然后这老氏,迅速收起了此前猖獗骄狂丶张牙舞爪,将陈置于陈仓一线的“二杨”大军,收缩回来。
至于杨初本人,则把自己关在下辩城中的公府内,也不理军政,更不照料他的美姬娇妾,终日惶惧不安,生怕秦军报复。
看的出来,杨初这老氏,的确是老了,爪牙不再尖利,威风已然扫地,遭逢变故,也只是把自己隐藏起来,不敢将自己不堪的一面暴露出来:::
不过,新年将至,总是带给人一些新的希望与期待,杨初的焦虑,也终于真正得到缓解。
经过多方打探所得消息都表明,秦国正忙于梳理内政丶维稳治安丶巩固凉州,的确无心对付他仇池。再加之,双方边境上,也始终平静,除了此前在陈仓小打小闹一场,再没有其他动静。
于是,在进一步确认安全后,杨初终于下达命令,让杨国丶杨俊率军返回。
之前虽然撤军,但为了防止秦军的反击丶报复,杨初还是将大军屯于边境,
杨国守故道,杨俊要辛苦些,转进到祁山方向,防范天水秦军,一东一西,扼守要隘,保护仇池。
这就是做贼心虚了,短时间内,对仇池,秦国动兵的意愿并不高。
而于仇池而言,大冬天的,国中精锐齐出,靡耗巨大,最终竹篮打水一场空,别说侵入关中平原,扼制咽喉了,甚至没能在秦军手上讨得半点便宜。
远不如当初了!就连杨初自己,都有种越活越回去的感觉。
不过,这场并未怎么被秦国放在心上的“苟杨冲突”,在仇池这边,也算暂时告一段落了,可以安心迎接新年了。
在与仇池的僚臣们的商讨中,杨初做下的第一个决定,便是尽快召还故道与祁山的两路大军,并进行遣散。
弹丸之地的仇池国,维持大军在外,实在负担不起,气候不对,钱粮物资更是成倍消耗,尽快解决,尽早放松:::
与此同时,同秦国磕磕绊绊这么些年下来,好处没占,损失一点不少,眼瞧着秦国越发壮大,已然显示出并吞整个关西的气势。丸夲鰰栈 免沸岳毒
杨初那固执而昏的大脑,也难得清醒起来,第一次认真而审慎地思考与秦国之间的关系。
畏惧与忌惮是一定的,以的贪婪,早晚有一日要谋他仇池基业,这一点,杨初再老迈,心里也清楚,这是他始终对秦国采取敌视丶对抗态度与政策的根本原因。
但随着时局变化,再让杨初去生抗秦国,乃至动兵,他也有些不敢了。至于东晋,杨初也不想多说些什么了,滚一边去!
在一阵纠结丶为难与徨恐过后,杨初第一次提议,与秦国和,修复关系,
只要秦国不南犯,称臣也是可以商量的。
而杨初的想法,几乎得到了仇池上层权贵一致的认同。得到众人支持后,杨初也果断决定,挑选礼物,趁新年遣使北上,祝贺秦王平定凉州与秦国化敌为友,结束仇视关系,进行友好往来,这并不是什么异想天开的事情,只要杨氏拿出诚意,做足姿态,甘愿臣服,毕竟秦国也不愿意在肘腋之处动荡冲突不断。
再者,过去几个月间,在不为人注意的地方,杨初的堂兄杨宋奴可与秦国方面秘密勾连,联系密切,连推翻杨初的计画都制定几个版本了。
而说起来,杨初打算向苟政服软,与秦国缓和关系,这项决策,受影响最大的,毫无疑问就是秘密背反丶阴谋纂位的杨宋奴了。
杨初考虑给秦国表示的“诚意”,可都是杨宋奴勾连秦国时的说辞,他杨初若是这样干了,那秦国还要他杨宋奴干什么,直接与杨初谈多方便。
再加之,杨宋奴因为长期观望局势丶按捺不动,没能如苟政所愿那样趁仇池大军在外掀起内乱,已经引发秦国方面的不满了。
因此,当杨初筹谋着向秦国称臣之时,韬晦于暗处的杨宋奴,却有些着急上火了
正统二年的尾巴越来越短,眼看着便要过年了,下辩城中也明显热闹几分,
周遭的氏夏百姓纷纷带着田园牧场的辛苦产出,往来主城,换取些生计物资。
趁着一个飘雪的天气,打东
北边来了几名汉子,氏人服饰,牧民打扮,混在人群,轻松潜入下辩城中。
入城之后,也不乱走,大隐于市,约在日暮时分,在下辩城中集市逐渐冷清之际,终于接上头,在城中内应的接应下,进入下辩南城的一所民居内。
这伙人行踪隐秘,如此小心,来历自然不凡,身份也不难猜,秦国司军别部下属密探。
不过,当领头的短须汉子出现在下辩城中别部头领面前时,其人也是大吃一惊,躬身拜道:“属下参见将军!”
来人,正是秦国别部将军朱晃,秦国所有别部下属吏卒的大头领。¢e?¤zut小?说-_%网?£? ?°?已?@1发,?布|最?x@新!?章′?(节!也难怪下辩城中探吏如此吃惊,作为秦别部主官的朱晃亲自前来下辩,自是不同寻常。
朱晃自带一股威势,被寒霜侵袭过的面庞显得格外生冷,只警了探更一眼,
便让他紧张起来。
“进屋再说!”朱晃没二话,只淡淡说了句,径往堂屋里去。
见状,探吏更加提心吊胆了,搞情报工作,没点敏锐与洞察是不行的,下辩这边的探吏,也知道自己差事办砸了
看着几名随行人员干练分站各处警戒,探吏志芯地跟进堂内,随后便殷勤地奉上一杯的热水,而后表着忠心,关怀道:“将军请用!此间危险,将军何故冒险亲来?”
接过水碗,吹一吹,啜一口,动作慢条斯理的,浓浓的热汽在朱晃眉间凝结出几滴水珠,让那张冰冷的面庞多了几分朦胧,但其表情依旧严肃。
警了其人一眼,朱晃又开口了,声音冷幽幽的:“我来,看看你们的成绩!”
此言落,下辩探吏站不住,当即拜倒在地:“属下无能,请将军问罪!”
朱晃当即斥道,声调都高了几分:“我不管你们什么罪过,我只要杨氏内乱!”
对此,探吏深埋着头,额间竟渗出些许冷汗,支支吾吾解释道:“属下已经几番催促杨宋奴动手,只是他始终推拖延,前者甚至避而不谈,依属下愚见,
此人恐怕后悔!”
闻之,朱晃冷笑道:“这等大事,岂容其悔?你们就任他拖延,你们的手段呢?”
探吏道:“属下也曾考虑威胁丶逼迫,然无长安命令,不敢冒险,我等生死是小,只恐眈误大事”
“嗬嗬!”对这番言辞,朱晃不由笑两声:“依你所言,是我的问题了!”
“属下不敢!属下绝无此意,实在是那杨宋奴过于奸猾,又有秦王所赐国书:”探吏慌忙道。
“愚蠢!”朱晃斥骂一句,深吸一口气,平复下心头涌动的不满情绪,看着探吏道:“那道国书,等他夺取仇池国位才有用,毫无建树,只会是他的一道催命符,你却为其反制,难道不觉得可笑?”
探吏那满眼的迷茫,看的朱晃暗暗叹息,不过很快就释然了,能够策动一场国变的人才,可不是随处可见的。
面前之人,已经是自己从众多别部下属中,仔细筛选出的精英了,忠心谨慎,能做到如今的程度,保持对长安的情报输送,已然不易了。
“起来吧!”叹了口气,朱晃摆手示意道。
能够感受到朱晃情绪的变化,探吏也终于松了口气,赶忙拜谢。
“仇池国内近来是何情况?杨氏有何动向?”操着一口平稳的语调,朱晃问道。
闻问,探吏赶忙将近来仇池国内发生的一些状况禀明,尤其是撤军之事。最后,又道:“属下才探明,仇池公杨初恐惧大秦出兵报复,与臣下讨论与大秦罢兵修好,弥合关系。
这几日,杨初下令,于国内挑选礼物,准备出使长安进献
听到这样一则消息,朱晃也不禁面露讶然,眉毛跳了跳,玩味地说道:“还有这等事?杨初这老氏,看来是真怕了,只可惜有些晚了!”
探吏道:“此事关乎仇池国策变化,属下本欲再多进行刺探,而后上禀长安。倘大王接受杨初臣服,那属下当如何行事,还需请示,因而不敢妄动!”
听其顾虑,朱晃不由冷笑出声,道:“尔等还是不明白大王之用意,不知何等形势对我秦国有利!
大王丝毫不关心,谁为仇池国主,大王要的,是杨氏内乱,是氏人互,是不动秦军刀兵,而致仇池国力削弱。
杨初臣服也好,敌对也罢,都不影响我们乱仇池之策略!
如此,尔可能明白?”
闻之,探吏终于面露恍然,心知是自己想多了,深吸一口气,再拜道:“多谢将军教悔,属下险些一误再误!”
屋内渐渐安静了下来,只馀室外风雪声声作响,良久
,见朱晃自沉思中醒来,探吏躬身道:“而今将军亲来,仇池大局必在掌控,属下等也可安心了!”
朱晃笑了笑,不置可否。
略作尤豫,探吏请示道:“还请将军示下,接下来当如何行动,我等也好早作准备!”
闻问,朱晃道:“我此番秘密潜来,身边就些许护卫,凭别部在下辩的这些许人手,又能如何行动?”
顿了下,朱晃悠悠道:“事情,还得落在杨宋奴身上!”
稍加思,朱晃吩咐道:“明日,引我去见见此人!”
探吏大惊:“将军亲至下辩,已是冒险,杨宋奴态度不明,再亲自登门,只恐危险!”
“姑且安心!”朱晃淡定极了,双目之中闪铄着冷冽的光芒:“此人或许反复无常,然谅他还不敢害我!”
探吏有心再劝,但见朱晃满脸坚决,也不敢再多嘴了,虽然不知道朱晃信心何来,但别部将军都不怕冒险,他这当下属的又怕什么,惜命也不是在这等时候。
当即表示,明日便去安排,誓死相随
2
作为秦国别部将军,这大冬天,放下手头各项要务,隐姓理名,亲自跑到仇池国的都城,自然不是来旅游的,要知道,朱晃的时间,可同样宝贵。
朱晃向苟政请命亲来,除了亲自过问这边的情报,也是为了促成杨氏内乱。
说起来,此前杨宋奴答应得好好的,要举义反正,要夺回公位,要向秦国称臣,要与苟政做亲家,也得到了苟政的积极回应。
结果,事到临头,却退缩了,秦军陷于姑臧苦战之时,甚至开始装死,问就是查无此人丶查无此事。
此事传回长安之时,自然引得苟政丶朱晃这对君臣愤慨不已。甚至于,朱晃要比苟政更加愤怒,也更加在意这件事情。
毕竟对苟政来说,只不过是一招暗棋,暂时没起作用,但对朱晃来说,却是关乎前途的大事。
策动一国内乱,兵不血刃,解除秦国周遭一大威胁,还有比这更能展现别部作用的功绩与建树吗?
只可惜,朱晃在长安满怀期待,但选中的棋子却不大听使唤,这让他恼火异常。
于是,在凉州初定,秦国暂时没有其他警情的情况下,朱晃请命前来下辩。
朱晃是满怀期待的,徜若能推动杨宋奴,将未竟的事业完成,功成之后,他甚至能挣个爵位,这可是临出发时,秦王苟政亲口允诺。
因此,他杨宋奴反也得反,不反也得反,由不得他!秦国的船可没那么好下,秦王的赐书,更不是好拿的。
而对如何促成此事,朱晃也早早有筹谋,结合新得情况,他的信心反而更足!
心中默默计较完,抬眼,朱晃又吩道:“杨宋奴事,不论成与不成,仇池山的地理丶道路丶驻军情况,要多派人手,加紧刺探!”
“诺!”
虽然短时间内,秦国并不打算动兵征讨仇池,但终有一日,要解决这个问题。而仇池国的根,并不在这座下辩城,恰恰是仇池山,那里地势险要,几乎可以说是杨氏发源之氏。
过去数十年间,杨氏但凡遭遇危机,便聚集部众,退守仇池山,凭借天险自保,待形势好转,再出山攻略,如此方在这乱世坚持至今。
如秦军讨伐,对此也不得不防,朱晃这是为将来消灭仇池丶收复武都丶阴平地区做长远准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