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9章 新局面

作品:《苟秦

    第369章新局面


    燕元玺二年(353年),秋八月初五。衫捌墈书徃 芜错内容


    在经过一阵紧锣密鼓的军事筹备后,燕国正式向并州动手。慕容恪挂帅,被任命为并州牧丶征西大将军丶都督雍丶秦丶司丶并丶朔方诸军事。


    看起来,慕容伪的胃口很大,就仿佛并州只是一个小小的开胃菜,整个关西加之拓跋丶铁弗横行的朔方才是其目标。


    称帝之后,慕容伪的骄狂之心,却是不断抬头了。


    而针对并州的攻略,燕国并没有掉以轻心,拓跋鲜卑那数万铁骑,威镊力还是不小的。


    为此,燕国这边调集了冀州及中原地区七万馀步骑,当初随慕容恪南征的燕军精锐,大半在此次西征串行之中。


    慕容恪西征,对冀州以及中原地区的成防,慕容伪则趁机进行相应调整。


    皇叔慕容评接替慕容恪,镇守邺城,被拜镇南大将军丶都督冀青充徐荆豫江扬梁益十州诸军事;


    此前率军打下半个充州的抚军将军慕容军,则晋位征南都督,督豫充二州及缘淮军事,然而事实上,只是坐镇稿,以弹压河南郡县:


    还有一个宗室重臣护军将军慕容强,任南冀州刺史丶督青徐二州军事,坐镇高唐,防备青州段盒至于最先提出西征,并请命统兵的慕容霸,则继续被慕容伪弃用丶压制。这样持续的猜忌与打压,换作任何一个年轻人,都可能垮了,任何志气都被磨灭了。


    然而,这是慕容霸,惊才绝艳,而又坚韧不拔,失望固然有之,但也能如常处之了:


    只可惜,他越是表现得异于常人,就越证明当年先王有意立其为嗣君的考虑越正确,来自慕容伪的猜忌也就越厉害


    回到燕国的军事布置,慕容伪这一番调整,看起来可谓气势磅礴,一副要并吞九州的模样,然而在进攻性拉满的表象之下,实则是一种防御态势。


    毕竟,抽调了那么多精兵西征,对燕国内部的成防,必然带来新的压力,尤其是那些纳入燕国统治不久的郡县,更需严加巩固与弹压。


    而这也能从侧面反映出,燕国拿下并州的决心,那是将所有精力都放在西征事宜上了。


    当燕国军事调度的消息,通过关东别部的情报网传至秦王苟政案头后,苟政的心情格外复杂,


    就此掐灭盘桓心中最后一丝在此时争夺并州的念头。x.三/#叶÷屋~#* |.=最¨?新_章<节1??更?@/新?,e快=


    甚至于,看燕国这架势,他很怀疑,拓跋鲜卑能够挡住燕军,或者说能支撑多久。


    别看拓跋什翼键也算一代枭雄,对拓跋诸部进行封建化改革,创建代国,更堪称英主,但要论打仗,十个拓跋什翼犍绑一块儿,恐怕也不是慕容恪的对手。


    从奉诏组织西征开始,慕容恪便通盘考虑着并州战略,待其领军自邺城出发之时,已有了一个比较清淅的攻略计画,其第一个目标,却是上党。


    原因也不复杂,上党最近,自邮城发兵西进,走太行山道可直趋潞县,取上党之后,北上争夺太原,便是进可攻丶退可守,可以占据主动:


    其次便是上党那重要的地理形势,决定战国走向的长平之战由此引发,连张平都做着借此反攻普阳丶收复并州的美梦,慕容恪又岂能忽视其战略价值;


    最后便是,此时的上党郡,易于攻取,其险恶的地利,因并州内乱而遭到严重削弱。强关险要,那也得看谁把守,就张平的残兵败将,连士气都无法解决,更别提抵挡燕国大军了。


    燕国出手,直接遣大军参与到并州争夺之中来,自然使并州形势更为复杂,整个北方甚至整个天下关注的目光,都不由聚焦于此。


    当燕军前锋还在太行山道间辛苦跋涉之时,正在潞县的张平,是惊怒万分。


    此时的张平,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屈与徨恐,怎么谁要来欺负他?这世道变化怎生如此之快,


    一个月前,他还是一方诸候,如今沦为丧家之犬,还要被雨淋


    而在燕军采取行动之时,并州的局势又发生着剧烈变化。


    首先秦军这边,当长安的军政大令飞马传来,宁武将军苏国,没有丝毫尤豫,只用了一日时间,便集中起三千平阳屯成军队,而后沿汾水疾驰北上,直趋永安。


    平阳秦军行动之快,显然是早有准备的,这得益于苏国的先见之明,早在并州大乱消息难传之后,他便秘密做着军事动员准备,他坚信有仗要打。


    苏国的动作迅疾而猛烈,至于过程更是顺利无比,守备永安的并州军并不多,也就千馀人,他们对并州的作用,也更多体现在卡道收税以及防御示警。


    当苏国所部秦军兵


    临城下,永安的守将正对着两个并州刺史发来的文左右摇摆,不知站谁(肯定是倾向张平的),更不知何去何从。?x,w!q¢x^s,.!c,o`m\


    秦军的到来,倒帮守将解决了一个难题,既然左右为难,那干脆投降秦军算了。于是,不费一兵一卒,苏国便成功收取永安,得上千降卒,以及屯于城内的一批粮辐。


    其后,苏国马不停蹄,率领精兵,在永安降将的带路配合下,火速北上,一头扎进雀鼠道。不过三日时间,汾水隘,高壁岭这两处明确写在长安军令中的两处要隘,都被秦军攻克。


    准确地讲,应该叫收取,毕竟两座隘口的并州军卒,也在永安守将的统率之下,只费了些口舌,便跟着投降秦军。


    整个过程,于苏国而言,更象是一场武装旅行。比起敌人,雀鼠谷道的险要,才是最大的挑战,秦军为数不多的十几个伤亡,便是途中因为各种意外造成。


    至此,长安君臣制定的目标之一一雀鼠谷控扼计画,甚至可以宣布完成了,当然这只是基础达标。


    别说长安方面对此是何评价,首先苏国自己就不满意。虽然不战而屈人之兵,结果很好,但他领军北上,可不只为了这样一场武装拉练的,


    而在夺取雀鼠谷道要隘之后,他也可更加放心北上,扩大战果。同时,也是为招揽并州难民,


    打通最后一个信道。


    于是,经过一日的休整调度,苏国留兵驻守,其后再度提兵北进,目标直指介休。


    在介休,倒是遭到了一定抵抗,与永安的并州成卒不同,介休的守备,带着保卫家乡的性质。


    但是,守备力量不足,临时组建的青壮,战斗力更难保障,在苏国指挥秦军猛攻下,又有永安守将的现身劝降,只抵抗了两日,介休城门便宣告洞开,守军降。


    苏国的狂飙急进,丰厚战果,讲开了也不足为奇,晋阳内乱,对整个并州防御力的削弱,可谓是毁灭性的。


    就象苟政与臣僚制定策略时,从没考虑过能否实现一般,在秦国君臣眼中,收取雀鼠谷那是一定的,问题只在最终斩获多少而已。


    夺取介休之后,苏国也终于停止了进军的步伐,连行军带战斗,十日之间,挺进三百里,哪怕战斗强度不高,从征之秦军将士也都十分疲惫,需要休整。


    当然,根本原因,还是手中实力不足,


    苏国北上前动员了三千兵土,一路打到介休,前前后后加起来,连死带伤也就两百来人,还有降军丶俘虏的补充,总兵力已然突破五千。


    然而沿途攻克城堡丶关隘需要驻守,加之降卒丶俘虏的牵扯,到了介休,苏国手中真正可以动用的兵力也就两千出头。


    就这还是粮道与后路保障工作,有平阳太守杨间组织兵民众,从后支持,让苏国少了一大笔负担。


    因此,仅凭苏国这一路秦军,趁并州大乱,在秦并边界偷一波鸡问题不大,然如若想取得更大的建树,绝不容易,毕竟没有足够实力的支撑。


    别说拓跋鲜卑与诸葛骤军了,就是占据普阳,正想方设法扩充兵力丶充实城防的麻秋,都没法硬碰一下。


    不过,苏国算是秦军中少数善动脑的将领了,继续北上深太原不可取,但派小股部队在周遭讨些便宜问题总是不大的。


    他很快将目光放到西河郡,随着薛赞作为秦王特使到来,苏国又全力配合其招揽逃难士众。


    到八月初,拓跋鲜卑大军虽仍滞留新兴郡,但在太原郡内已然形成一波流民潮了。对秦军来说,这都是财富,也是目标,更是功劳。


    作为新(自)任(封)的并州刺史,对于秦军在南边的小动作,麻秋不是没有耳闻,但此时的他根本顾及不上,甚至退到上党,打出旗号要讨伐他的张平,都不在意了。


    麻秋以及他那干“盟友”,将绝大部分的注意力,都放在了北边。


    他们遇到了一个大麻烦,对诸葛骤的招抚并不顺利,更可虑者,是此前趁着麻秋出兵榆次打张平时,诸葛的三个儿子突然发难,逃离晋阳,大概率投奔诸葛去了。


    晋阳城内,虽还有一些老弱妇孺,但他们能对诸葛骤造成多少制约,张平自己都没底。就是这样,他还不敢为难,还得好吃好喝照顾着,以免彻底把诸葛骧逼到拓跋鲜卑那里去。


    没错,在麻秋竭力拉拢诸葛骧的同时,大抵是收到了并州的一些情报,拓跋什翼键那边也在积极收买诸葛骤,希望能不战而屈服这支并州精甲,届时不只白得一支仆从戎卒,并州也可快速平定。


    一时间,诸葛骤成为了一个香饶饶,他的选择,也将直接左右并州未来局势的走向。


    而感受到双方那灸热的诚意,原本还有些焦虑的诸葛骤,


    顿时不急了,尤其是在三个儿子兜兜转转逃至新兴之后,更加安心了。


    诸葛骤逐渐变成了一个精明的生意人,魔下两万并州将土,便是最具价值的货物,他借此衡量着双方的“报价”。


    麻秋晓以“并州大义”,希望双方能够捐弃前嫌,彼此协作,联合抗敌,抵御代军。


    并允诺,等击退鲜卑人后,和他一起执掌并州,这是麻秋能够拿出最大的诚意了。


    与之相比,拓跋什翼键可要大方多了,直接许诺,封诸葛骤为并州刺史,替他治理并州士民,


    可实在让诸葛骤动心不已。


    所幸,诸葛骤没有被拓跋什翼键的大方直接冲昏头脑,什么名义丶头衔都是虚的,唯有军队实力最真实,在这方面条件不到位时,诸葛骧也没有轻易松口。


    在诸葛骤于麻秋丶拓跋之间玩起左右逢源之时,并州的局势,竟由此呈现出一种平衡,虽战云密布,但刀兵未动。


    而这种平衡,毫无疑问是短暂的丶脆弱的,并且很快被打破。


    导致破局的,还是拓跋什翼键这边的努力,他派出了一个关键角色,代国长史燕凤。


    燕凤是代地名士,博通经史,是拓跋什翼键建国之后,延揽的“汉人”士人之一。多年以来,


    出仕代国,参赞国政,在拓跋什翼键对代国国制建设上,有相当积极的影响。


    拓跋什翼键以燕凤为使,自是诚意满满,而经过燕凤亲自与诸葛骤的一番谈判拉扯之后,诸葛骤终于决定,降代。


    拓跋鲜卑给出的条件还是相当优厚的,除了此前允诺的官职丶头衔,诸葛骤最在意的兵权,也没有剥夺。


    拓跋什翼键同意降军仍由诸葛骤统领,但必须听从代王调令,从征作战


    事实上,到八月初的时候,诸葛骤也坚持不了多久了,不只是因为鲜卑大军压境,切断晋昌对外联系,诸葛骤军粮草补给也所剩无几了。


    但不管什么原因,诸葛降代,便如一道惊雷炸响在并州上空,并州的形势也由此滑落,一发不可收拾的,太原终难逃脱鲜卑铁骑的践踏与凌辱。


    八月初九,拓跋鲜卑及沿路收降并州士众八万馀人马,兵临普阳。其后围普阳,大掠太原,麻秋集城中士民死守。


    此时,苏国已克介休,燕军前锋已下壶口关,正向潞县进兵.


    而不得不说,诸葛骤虽降代,但他此前的一番待价而沽,并非毫无意义,他至少拖延了拓跋鲜卑半个月时间,给秦燕两军,尤其是给燕军调度进兵,争取了十分关键的时间。


    当进军途中的慕容恪得知并州军情剧变,不似属下将军们的凝重,反而哈哈大笑,直言代王失策,拓跋鲜卑不足为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