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8章 秦燕云动
作品:《苟秦》 第368章秦燕云动
在平阳丶西河二郡交界处的太岳丶吕梁两山之间,汾水穿山越野,纵贯其中,无数年月的冲刷之前,形成了一条上百里的狭长河谷。[2小?÷.说[?C?m%?£s?·$ ?!追{§=最??新^!章?]节,u2
而这条峡谷间道,狭隘险峻,汉魏时期被呼之为“冠爵津”,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因其险要仅供雀鼠通行,也逐渐演变为“雀鼠谷”。
不过,此谷虽是条险道,却是连接太原与平阳最短丶最重要的交通干道。
军事输送也好,经贸往来也罢,这都是三晋大地间一条排得上号的交通孔道。而这样的地理形势,倘有战事起,也往往被定义为“兵家必争之地”。
北介休,南永安,就是雀鼠谷的首尾了,而作为扼守其南进出口的永安,则一直控制在并州军的手中。
张平当初让出平阳,舍弃占领的所有城堡,独独保留永安,并遣兵驻守,便是为了拱卫雀鼠谷这条战略信道。
邓羌在此时提起永安,意图很明显。
秦国眼下不适合贸然调动大军,参与到并州争夺中,但也不能毫无作为,将雀鼠谷这条要道掌控在手中,也算一种“止损”的办法。
如此一来,不管此后太原的局势如何发展,他们在应对上,都能占据一定的主动性。基于此,
邓羌的建议,得到了在场相当一部分秦臣的支持。
“雀鼠谷绵延上百里,想要将之置于掌控之下,仅仅攻占一个处在尾端的永安城,只怕不够!
薛强想了想,说。
“诚然!”邓羌颌首表示同意,接着起身走到已然悬于殿侧的一张并州地图前,朝众人解释道:“介休已然出谷,倘有敌大军来袭,兵少则难以抵挡,兵众则供养不及。若不欲进发太原,攻取并无多大价值。
同时,上百里谷道,自不能处处控制,其中有高壁岭丶汾水隘,皆处形势险要之处,可筑堡设防。
依山势,临绝润,前后皆是险道,无需安排太多兵力,只需屯足粮草器械,便可形成对谷道的监控,任何想通过雀鼠谷南下之敌人,都将无所遁形!
因此,臣建议,遣一师,将永安丶汾水隘丶高壁岭三地攻占即可,而后设堡屯成,以永安作为二隘粮料转运支撑!”
随着邓羌的讲述,殿中群臣纷纷点头,出言附议。就连苟政,也暗暗颌首,不过注意到下席的任群面色异样,摆手轻笑道:“任群,孤看你欲言又止,有何想法,不妨直说。
既让你列席此议,便应畅所欲言,你是西河郡人,对当地的情况,在场恐怕没有比你更熟悉的,如有疏漏之处,正需你指正!”
“不敢!”闻之,任群当即谦虚地表示一句,而后方道:“邓将军所虑,已然十分完备。[2小?÷.说[?C?m%?£s?·$ ?!追{§=最??新^!章?]节,u2只是,就臣所知,进出太原之道路,除雀鼠谷外,尚有‘千里径”丶“统军川”两条间道。
其馀小径,更不知凡几,或许更难通行,但却非防阻敌军的绝对天险。臣顾虑,徜若有敌军迁远路,穿重岭,绕行来袭,纵然于雀鼠谷道间屯兵布防,也恐成虚设”
“子戎,任通事所虑,你有何解释?”苟政笑了笑,问邓羌。
闻问,邓羌了眼任群,但这儒士一副端重谦谨的模样,却也没有被质疑的恼怒,只是淡然一笑说道:“抢占雀鼠谷,或者说防控雀鼠谷,军事价值有二。
其一,控制道路,监视敌情,倘有敌袭,可迅速示警滞敌:
其二,扼其粮道,进出南北之间道小径或许不少,然可供大军通行作战,供大批粮械转运之道路,恐怕无可比雀鼠谷。
如任通事所虑,敌军或许能够通过其他山径谷道绕过雀鼠道,但人能越过,辐重补给可能?粮道不通,来敌再多,也不过给我军创造痛歼敌寇的良机。
即便敌以轻装偏师突袭建功,只要雀鼠道间有我军的关防,形势再是恶化,也能给我平阳丶河东乃至关中之师,应对调度,争取时间
,
“邓将军之韬略,深得兵家之要啊!”邓羌言罢,王猛目露欣赏,出言赞道。
至于任群,当苟政的目光再度投来,依旧是那副端谨之态,并无多少羞色,只是抬手表示道:“是臣见识浅薄了!”
议到这儿,秦国针对并州乱局的应对措施,也基本呼之欲出了。
稍微平复心情,苟政环视一圈,再问众臣:“诸君可还有其他意见?”
“臣无异议!”
再无异声,一众秦臣相继表态,算是统一意识了。
见状,苟
政则一派肃然,扭头看向薛强,沉声发令:“既如此,大司马府即刻拟令,飞马发往平阳,着苏国领军北上克城夺隘,以最快速度丶最小代价,给孤把雀鼠谷道控扼在手!”
“诺!”薛强立刻出列拜道。
“通知大司马,并州之事,不过尔尔,让他不必召集了,完成关内巡防之后,再返长安!”苟政又补充交待道:
“河东方面,给陈晃去一道训令。牵一发而动全身,倘军情有变,还需河东诸军暂时支撑大局!”
沉吟少许,苟政又看向郭毅:“尚书台也给杨间发文,并州乱起,一旦鲜卑人侵入太原,必然少不了流亡难民,平阳郡方面,当竭力做好接纳丶安顿之事。
孤知道,杨间初任平阳,困难不小,然而这何尝不是一个机会,一项考验?
徜若难民过多,以平阳之物力,恐难承受,安置周全,长安这边,可适时协调一番进行支持!”
“诺!”郭毅起身,一脸从容地应道。?6?§1?看ˉ·书??网]?¥ .追|最}`/新$?章1?节??d
不过心头,却难免泛起涟漪,杨间此前遭贬,虽然闹出了些动静,但本质上只是秦政权内部一次微不足道的权力分配与变迁。
杨闾的影响力,终究不足,而从头至尾,似乎都与郭毅没有太大的干系,苟政也没有在郭毅面前提及过。
但这恰恰是问题所在,尚书台最重要的一部,堂堂的吏部尚书,又是元从旧臣,杨间的任免,
苟政竟然完全不与郭毅商量,提都不提一句,只是一道王令交待。
这当然不寻常!在郭毅看来,这就是一个无声的警告!
关键在于,警告什么呢?
因此,这段时间下来,郭毅显得很低调,老成如故,维持国政,安抚臣民。在一些臣僚对王猛“恃宠而骄”的作风微词不断之时,郭毅却再无任何置评。
此番恰逢并州有事,又涉及到杨间与平阳郡,或许是心有牵碍的缘故,郭毅立刻便想起了旧事,对此番行动,也更加之心了。
“薛从事!”苟政转眼看向被任命为大司马府兵部从事的薛赞。
“臣在!”薛赞闻声出列。
“你虽久离家乡,但毕竟是太原人,又出身薛氏,还烦劳你亲往平阳,协助郡守杨间对并州士民进行招抚。
尤其是那些士族豪右,待打通联系,你替孤传一句话,如不愿沦为鲜卑奴仆,可率众西来,关中大门,随时为他们开!”
“臣谨奉王命!”听此吩附,薛赞表现得很积极在新生的,薛赞可是完完全全的后进者,他虽有些名声,并被委派兵部差事,但在秦国也只是个普通降臣罢了。
此番能够登堂入室,也是看在他太原薛氏出身的份上,无寸功傍身,仅靠一些繁复的刀笔工作,可没法在秦国抬头做人。
不管是为了个人志向,还是家族前途,此次苟政亲自把建功的机会送到眼前,薛赞岂能不积极把握,牢牢拽住。
决策既定,议事且毕,众臣陆续散去,独坐王案的苟政起身,活动了几下筋骨,还是忍不住长长叹息一声。
对雀鼠谷的攻略以及并州难民的招揽,算是此次并州之乱,秦国这边所能做出最大的动作了,
聊以自慰。
虽然这是结合秦国内外部形势而采取的应对措施,但如此“保守”,仍旧不免可惜。
那毕竟是并州啊,徜若掌控在手,秦国才可称得上真正的攻防一体。徜若为鲜卑所据,不管是哪个鲜卑,今后都不知要付出多大代价,方才能夺取。
一思及此,苟政甚至感觉心痛,对麻秋与张平怨念也就更重:孤的并州啊!尔等就是这样守的?
“通知河北的别部密探,接下来多加注意燕军动向,但有西进之举,即刻来报!”苟政又单独召见朱晃,严肃命令道。
“诺!”朱晃自无二话,双目中除了坚定,更有振奋。
每每发生紧急军情,便是他司军别部属下发力建功的好时机,随着时间的推移,朱晃却是越来越享受做秦国的军事情报主官了,在旁人无法顾看的地方挥斥方道,比担任一营主将还要威风,还有意思
“马先那边可有消息?”苟政关心地问道。
朱晃道:“马先发来密报时提到,他暂时隐伏普阳城内,以观局势!”
沉吟少许,苟政道:“尽量与他取得联系,叮嘱他小心,如事不可违,让他回长安。这几年,
他也辛苦了!”
闻言,朱晃眼神中却无多少波澜,沉声提醒道:“大王,马先是我们在并州的别部校尉,是整个山西地区最重要的密探,就这
样让他回来,不免可惜!”
苟政警了他一眼,淡淡道:“你也知道他的重要性,对我们如此,对其他势力亦然。马先身上,牵着我们整个并州的密探,他不能出事,你明白吗?”
闻之,朱晃微讷,紧跟着一惊,拜道:“臣明白了!”
“你明白什么?”苟政语气却陡然严厉。
朱晃:“臣这便传信,让马先返回长安!”
“我们在并州创建起当前的密探网络,并不容易,有马先这样一个路身刺史府的密探,更不容易”
苟政一番话,将朱晃说迷糊了,能够听出来,苟政也舍不得把马先召回。
见朱晃那拧巴的表情,苟政长舒一口气,直接挑明交待道:“并州方面,你接下来要做好两手准备。
其一,徜若马先有失,你要保证我其馀别部密探的安全,要确保并州的情报网依旧能够运转,
发挥作用。时局再复杂,我们在并州的耳目不能丧失。
其二,马先若能顺利度过并州纷乱危机,你想尽办法提供支持,不论最终谁占领晋阳,都要让他打入其内部。作为前并州从事,比起普通一吏,要更加容易。”
苟政交待完,朱晃面上复杂尽去,只剩恍然,略带振奋道:“遵王令!臣这便去安排!”
“恩!”苟政应了声,又突然问道:“马显情况如何?”
马显,自是当年马先为表忠心,送到苟政这边的儿子。
朱晃会意,立刻票道:“眼下仍在小营受训!”
小营,乃是童子营精简内设,是训练精英童子的地方。马显也被安排在里边,作为别部要员之子,朱晃平日里也多有关注。
“表现如何?”苟政问。
朱晃:“坚韧果敢,仔细认真,各项课业,考核优秀。此次今后成就,恐怕远胜其父。”
“小小年纪,未经磨练,何谈成就?”苟政审视了朱晃两眼。
朱晃则微低着头,陪笑道:“大王,别部一直缺人,尤其是精干人才,再过两年,等马显年纪到了,臣想将他调到别部任职,届时父子传承,也算一段佳话
听其言,苟政笑了笑,未置可否。稍加琢磨,知会道:“将马先从小营转出,到小学进修!”
对马显来说,这可不是简单换一个学习环境,而是真正的鱼跃龙门。未央宫小学,那可是苟政训练培养亲贵功臣以及关中豪右精英子弟的地方。
“这该是一件喜事,设法将此事通知马先,让他知道,孤不会亏待功臣!”苟政说道。
“诺!”
燕国,蓟城。
不出苟政意料,当得知并州乱象,慕容伪没有多少尤豫,当即决定,要派兵西进,攻取并州,
这可是大好机会。
称帝之后的这近一年时间里,慕容伪也没闲着,剿灭不臣与叛乱,安排人事,抚定州郡,搞赏功臣,休养生息,也蓄了一波精锐。
此时燕国的处境,可比秦国优越太多了,只有他去打别人,没别人打他的。正当锐意进取之时,唯可虑者是先打哪方。
并州这一乱,自然也不用纠结了。
然而,此时燕宫内的慕容伪,面色却稍显阴沉,看起来心情不大好。
无他,率先上表,建议他发兵西取并州的,不是别人,正是时任安东将军丶北冀州都督,镇守常山郡的慕容霸。
出于那种近乎本能的猜忌与不顺眼,此时的慕容伪很难受,好好镇守常山即可,如此闻风而动,积极请命,是何居心?
大概也明白慕容伪猜忌之心又犯了,奉诏御前的太尉封弈心中微叹,主动建议道:“陛下,并州自乱,此乃天赐良机,当速遣大兵取之。若让代国全据并州,于我大燕,不利甚矣!”
“何人为帅?”慕容偶淡淡然地问道。
“拓跋部数万铁骑在并,兵雄势大,舍卫将军,恐无人担此重任!”封弈说道。
慕容伪称帝后,大封群臣是很正常的事情,其中,慕容恪则被封为卫将军,以及一系列坐镇邺城的头衔。
而听到慕容恪,慕容伪脸上恰如冰雪消融一般,露出笑容,冲御前侍候的舍人吩咐道:“拟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