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7章 四分五裂,应对之策
作品:《苟秦》 第367章四分五裂,应对之策
不论从哪个角度来看待麻秋对张平的这场背刺,都很难用智慧来形容,甚至可以毫不留情地批之为自私自利丶毫无远见。~|微$£?趣?>小{说=|,网?] u更2?新+[t最2§?全\?±
当然,麻将军若是具备远见卓识,也不至于飘零乱世,辗转州郡,数度落魄。
靠着当年手中掌握的羯赵成凉边军,若加之成熟而果决的背刺技能,占据关中,自立为王想来不会是太大的问题。
即便从攻占普阳丶夺取并州政权的目标出发,麻秋的做法,也不太聪明。
拓跋鲜卑已被雁门郡的带路党放进关内,隔着几百里都能感受到其兵锋,便是占领了晋阳,又拿什么去抵挡那数万鲜卑铁骑?
哪怕以最乐观的态度去推演,麻秋的所作所为,大概率是在为拓跋鲜卑做嫁衣:,
然而,如果不是这种特殊情况,以麻秋的境地,又凭什么去谋夺普阳呢?只能说,在那些看似蠢笨的决策背后,往往拥有其必然的内在逻辑。
从麻秋过往的经历,也可以看出,此人有种一贯的处事风格:干了再说!
认真来说,麻秋等人此次行动,倒也不是完全没有计划,尤其是背后的王丶郭丶薛丶杨等豪右大族。
对拓跋鲜卑也有所考量,太原也是大家伙的基本盘,庄园坞堡,钱粮财货,田土部曲,全在这里,没人受得了被拓跋鲜卑洗劫,
他们的计画,在于出其不意,袭取晋阳,最重要的,把张平拿下,而后以刺史府的名义,安抚各郡,并招抚陈于普昌抵御鲜卑人的大军。
在晋昌一线,张平布置了近两万大军,并州大部分精甲都集中在那里。
虽然是诸葛骤在统帅,但其中有不少部队,可是受太原豪右们所驱使,在“大局既定”的情况下,相信凭借着“自己人”的影响力,是能够说动诸葛骤的。
大伙群策群力,待打退鲜卑之后,再来商讨并州的前途,届时拨乱反正,太原还是“大家”的太原,并州还是“天家”的并州。
计画是好的,但执行起来,意外可就太多了。
首先一个没想到,是张平竟然逃脱了,并且在逃离之后,迅速发文,声讨背信弃义之麻秋,
召集诸郡官兵义士,共伐奸贼,收复普阳。
张平在并州,毕竟经营多年,还是有些根深蒂固的影响力,只数日功夫,还真就让他从太原南部及上党方向聚集起数干兵众,勉强脱离“光杆司令”的危险处境。
仅靠这些临时拼凑起来的郡兵,想要夺回普阳,显然是不现实的,因此张平把希望寄托到诸葛骤身上,又遣人召诸葛大军南下
不论如何,先把普阳夺回来,先把麻秋等叛贼剿除再说。,8!6′k?a·n^s?h?u·.¨n-e*t+
至于拓跋什翼健,留到之后去考虑,老巢都被端了,哪里还顾得上这许多,即便代国铁骑带来的阴云,已经铺满雁门丶新兴二郡的天空,并且随时可能突破进太原盆地这片并州最精华的地区。
张平如此决策,固然有病急乱投医的因素在里边,但从中也能折射出一点,他与缺乏政治远见的麻秋实则是同一种人,更加看重自己的实力与地位。
直面切身利益的时候,一切都可以靠后,为此,任何愚蠢的丶饮止渴的决策都敢下。
因此,在给诸葛骤去令的时候,张平甚至做好了最坏的打算,如果不能迅速收复太原,那便领军南下,退到上党郡去。
那里还在“张系”将领手中,上党是张平除太原之外影响最深的郡县了,当初他那个寄予厚望的侄子张和,便曾任上党太守。
只要兵马在手,那便还有希望,上党的地理形势,也足以拒敌,鲜卑骑兵的纵横优势,完全可以抵消掉
真到迫不得已的时候,暂时把太原让给鲜卑人又如何,正好借鲜卑人之后,将麻秋等叛贼消灭。
而拓跋鲜卑,应当不会久留,至多让其劫掠一番,届时靠着上党与手中掌握军力,收复普阳,
甚至恢复对并州的统治,也不是没有可能。
声名俱毁,处境狼狈,张平却强作乐观,筹谋着他的“反攻大计”。只不过,这注定是一场春秋大梦。
旁的不说,仅诸葛骤那边,就没有第一时间响应张平。不是不愿,而是不敢!
当普阳内乱的消息北传之后,诸葛骤人都麻了,他这边正穷思竭力,组织力量,准备应对拓跋鲜卑的突袭,为保卫晋阳做着努力。
这等关键时刻,后方一群虫,不思同舟共济,却搞内乱倾轧,这样的情况下,并州岂能保全c
一时间,不只诸葛骤一团乱麻,晋昌防线诸军,那好不容易凝聚的大战之前的严肃气氛,也随之破坏一空,军心动荡,彷徨难已。
等张平的信使,带着命令北来,诸葛骤更是想要骂娘!如果有可能,他真想把张平拽到普昌,
让他亲眼看看,就这形势,怎么撤?
军心已然动荡,更可虑者,大概是听闻了晋阳惊变,还在广武的拓跋什翼健,立刻率军南下,
直取普昌。
靠着山形河势,还能勉强抵御,若此时撤退,那么毫无疑问会酿成一场溃退,他那两万并州兵马,将任由鲜卑骑兵追歼。·新′完′本*神^站+ ?更′新?最^快′
不管是出于保存实力,还是为了保全自己与魔下将士的安危,对于来自的张平的乱命,诸葛最终选择拒绝,而是竭力安抚将土。
当最具实力的一支并州军不动,那么张平快速反击,重夺晋阳的如意算盘也就落了空。
不只落了空,还遭到麻秋的追杀。在张平聚众声讨普阳叛军时,麻秋也没闲看,同样召集旧部,整编降卒,再加之一干已经变成硬着头皮支持的太原豪强,快速聚集起上万戎卒。
战斗力或许参差不齐,但至少规模上来了,勉强带给人一丝安心感。并且,在得知张平的动作后,果断引兵出击,意欲消灭这个“祸害”。
官贼身份之逆转,往往就是这样不可理喻,全看谁的势力大,兵马强。
当时张平暂驻于榆次,就在晋阳东面不远,大军出动,也能朝发夕至。麻秋在过去几年间,算是常败将军了,但那得看对手是谁。
无需怀疑,在张平面前,麻老将军就是一个战神。而面对麻秋亲自领军来击,自觉手中实力不足的张平,并不敢出城硬拼,只是率众据榆次城而守。
事实上,到这个阶段,麻张两军都是一团糟,虽不乏甲士,但人心不齐,编制混乱,指挥不一但在摆烂的比拼中,麻秋却仿佛找到了壮年时的意气风发,在进攻榆次的战斗中,显得格外勇猛善战。
不只亲临一线指挥战斗,鼓舞士气,还耍了一招声东击西的计谋,最终一举攻破榆次城。
就和晋阳之变时一般,当听闻麻秋打进榆次后,张平没有丝毫尤豫,弃城而出,走的干净利落,逃的毫不拖泥带水。
麻秋虽下令部下全力追击,定要留下张平,但终究没能功成,让张平逃脱,也顾不得等待诸葛骤大军了,直接逃去上党。
随着张平南奔上党,太原郡算是彻底落入麻秋手中了,鸠占鹊巢,摇身一变,成为并州的主人。
但仅仅是名义上的,并没有经过各方势力的认可。同时,麻秋也很难为这“丰硕”的成果,感到高兴。
放眼四顾,麻秋发现,他与太原豪右们搞的这场兵变,最终得到了一锅“夹生饭”,怎么看怎么别扭
而可以肯定的是,并州之乱,绝不只是并州内部的事情,已经把拓跋鲜卑吸引下场,而与其比邻的秦丶燕二国,则很难不被牵扯过去。
长安。
当并州大乱的消息传来,秦王苟政立刻就坐不住了,他那才因“谍情风波”而稍有放缓的神经,又再度紧张起来。
要说当下,苟政最不希望哪个地方出事,并州可以排名第一。
“天下之脊”的地缘实在太重要了,对有潜力统一北方的势力来说,谁能占据那里,谁就将在未来的北方争雄中占据主动。
苟政心里清楚,自己暂时没有馀力去攻取并州,那对自己最有利的状态,便是让张平好好看着。
宁肯放在此人手里,也不能被别人占了去,尤其是慕容燕国,真到必要时刻,还得主动援助他。
过去近两年期间,秦并双方相安无事,苟政甚至主动加强使节往来,放开民间盐铁马匹交易,
盖缘于此。
但是,张平不中用啊!或者说,苟政还是小瞧了麻将军的“气场”。
虽然极不乐意,但并州乱局已成事实,苟政也不得不匆忙召集臣僚,就并州之事,进行商讨。
太极殿内,在京的几名御政大臣及重要将领,齐聚于此,神情认真地听取着别部将军朱晃的汇报。
而朱晃,则紧迫而不失沉稳地将新收到关于并州的军情,一一向苟政以及在场的秦国重臣们讲来:
“眼下,麻秋据太原,张平奔上党,诸葛骧守新兴,拓跋鲜卑略雁门,其他郡县势力各自为政,并州可谓四分五裂,局势混乱无比!”
秦军在并州,还是布了些密探与眼线的,尤其是马先这个打入并州军政内部的高级间谍,因此,传来的情报,虽因战乱滞后了些,但还是十分详尽的。
朱晃也说得口干舌燥,见其状,苟政命人赐了杯茶之后,方才看向殿中众臣。
此时已无初闻并州之乱的心急火燎,但也足够严肃,问道:“并州的情况,诸君也都有所了解了,都说说看吧,我们当如何应对!”
苟政言罢,一时间并无人接话,一众文武似乎都在思索此事。少许沉默之后,响起一阵慨叹:“只可惜,并州大好河山,将落入鲜卑人之手了!”
开口的,不是旁人,正是大司马府右长史薛强。
“薛长史如此判断,是否言之过早?”听他说的肯定,军辐监苟侍不由说道:“麻秋已据普阳,诸葛骧亦有两万兵马屯于晋昌,拓跋鲜卑骑兵或许犀利,但想要攻破坚城,岂是易事?”
大概是过去几年,秦军这边通过防守反击获取最终胜利的战例太多,让一些秦军将领,对防守方,尤其是拥有坚城地利的防守方,有着超常的信心。
感受到苟侍语气中淡淡的质疑,薛强警了他一眼,看向苟政,缓缓道来:“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并州防御拓跋鲜卑,最大之仰仗,在于雁门险要,而今地利已去,又逢内乱,人和尽失,如此境况,岂能拒敌?
骑兵或许短于城战,然破城克敌之法,又岂独攻坚?
以目下并州之师,且不提二者能否并力对抗鲜卑,面对鲜卑大军,是否还有心思拒敌,都成问题。
麻秋或许还有心气,坚守晋阳,但太原那些豪右,为保家族,未必愿意与拓跋鲜卑死战,一旦动摇妥协,必成溃散之势。
至于诸葛骧部,晋阳一乱,其军心也跟着乱了,纵有两万戎卒,也非可战之兵,难以济事。”
说到这儿,薛强又忍不住叹息一声。
在场的秦国文武,大多是有见识的,不管从谋略层面,还是从军情态势,都很难对并州的局势发展乐观起来。
因而,后续表态之中,纷纷认可薛强的意见,认为并州局面,势必难挽!
任群丶薛赞二臣,因为出身并州,也得以参加此次军议,当他们被苟政问起,也都很肯定地做出判断,并州难保。
“诸君所见皆同,都认为,并州局势已定?”扫视一圈,苟政眉头略,沉声问道。
被苟政从姚裹手里换回家人的薛赞,这数月来,出谋划策很是积极,此时也不避讳,再度坚定拜道:“禀大王,以臣愚见,以并州当前格局,只消鲜卑兵马南下,立时便被打破,至少太原很难保住!”
“太原不保,跟丢了并州,又有何区别?”闻之,苟政出一口气,心情略显沉重。
而这个时候,王猛主动开口道:“如无奇迹,仅靠并州张丶麻丶诸葛之流,是绝难抵挡拓跋鲜卑。
然并州的结局,却未必完全朝有利拓跋鲜卑方向发展,徜若燕闻声而动,那并州形势将更为复杂混乱
一,
“如此好的机会,慕容伪岂能放过?”苟政沉声道,面上不免露出阴郁之色,似乎这才是他顾虑的事情。
“若燕代两国鹰兵于并州,相互制衡,相互消耗,于我秦国而言,则未必是坏事!”见苟政忧虑,作为丞相的郭毅,不由开口劝慰道。
看向郭毅,苟政双目中闪过晦色,他并没有将心中真实想法道出,那有些长敌人威风。
拓跋鲜卑如能消耗燕国,的确是件好事,但比起这,他更不想看到燕国获得这样攻取并州的机会。
简单的讲,一旦并州战起,苟政并不认为拓跋鲜卑会是燕军的对手
深吸一口气,苟政再度严肃说道:“并州形势已不可挽,但我们总是要拿出一个应对办法,总不能就这么等着丶看着!”
“莫若趁机发兵,夺取并州?”进言的是负责长安城卫的丁良,只是他说这话时,都显得底气不足。
苟政看了他一眼,而丁良也很快低下头,现在这个阶段,并不是秦国攻略并州的好时机,投入重兵去争,最终可能也只是鸡飞蛋打丶得不偿失的结果。
“大王,永安(今霍州)仍在并州军手中!”只安静片刻,邓羌又起身拜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