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6章 并州风云
作品:《苟秦》 第366章并州风云
当初,麻秋等人趁再闵北上就食,邺中空虚,聚众大乱邺城。·e\z`小\说/网. ¨更*新*最′快.杀掠一通之后,引兵西走,寇入名义上投靠长安的河内二郡。
时值苟符大战方休,苟政巡视河东,安抚士众,闻河内之变,即遣建武将军邓羌领军东出软关,讨伐麻秋,安治二郡。
麻秋虽是久经沙场的老将,也从邺城带出了一批亡命之徒,但面对邓羌这等文武双全的少壮将领,以及大胜符氏的新锐之师,是完全不够打的。
结果嘛,被连消带打,以至绝境,最终靠着从邺宫抄得的那方传国玉玺,从邓羌手中换得一条生路。
本书由?全网首发
因玉玺产生的那一系列风波,自不必再多细述,倒是邓羌纵麻秋之事,苟政不以为意。
甚至乐见其成,因为他总觉得,就麻秋这不甘寂寞丶降叛不定的祸害属性,
到哪里恐怕都不会安生,对苟政来说也未必是一件坏事。
而今果然,不出苟政判断,麻秋又搞出一场变乱来,只不过这一回受害者,
是并州刺史张平。才收到的消息,麻张反目了。
此前,麻秋率领残部,自河内北上奔太原,投奔张平,当时得到了张平的热情欢迎。
不只下令沿途关隘放行,提供粮料补给,等麻秋抵达普阳后,还率并州文武,亲自出城相迎,做足了礼节。
张平冲着的,显然是麻秋名将的名声,再加之,因此前几年的扩张中屡遭挫折,军事作战人才大量损失。
而麻秋及其属下一些旧将的到来,对并州军来说,多多少少是一种恢复。
虽然张平的僚属之中,也有人指出麻秋的“背主”属性,但张平认为,麻秋只剩千馀残部,难成气候。
此前受其害的符洪丶冉魏,只是因为二者给麻秋的机会太多,未加警剔,引以为鉴,他张平可不会步洪丶再闵的后尘。
只要加以防备,麻秋也翻不起什么波浪。于是,吸收麻秋残部之事,就此定下,实在是张平对并州实力的恢复与扩充,须求过于迫切。
而因为张平对麻秋的礼遇与接纳,还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有许多从河北“斗兽场”中淘汰掉的豪强军阀,以及一些再魏溃卒,因不愿投降燕国,而选择率众西投。
在燕军大举南下,横扫河北郡县的同时,张平却趁机吸纳了不少赵魏旧将残兵,零零总总加起来,足有上万人。
这些人中,虽然以散兵游勇居多,但毕竟是从河北的残酷战争中生存下来的,极具价值,尤其是函需军事力量补充的并州来说。^衫.疤/墈^书^旺, ¢蕪*错~内_容^
除麻秋所部之外,陆陆续续穿越太行,投靠并州的,还有刘宁丶刘崇兄弟,
宁南将军杨群等羯赵旧将。
这些人都得到张平的厚遇,他们的部属,都被张平充入并州军中效力。他们的到来,一定程度上也巩固了张平的地位,毕竟因为几次对外扩张的失败,张平对并州的统治已多有不稳。
再加规模不等,因燕军攻掠而破产灭家的幽冀豪强,张平的实力得到迅速恢复,虽不如几年前,但稳守并州的问题似乎不大了。
尤其在去年秋,拓跋鲜卑再度南下,袭扰并州北部边境,张平遣刘宁丶刘崇丶杨群等人出击,竟然在雁门击败了来袭的白部鲜卑,斩获一千七百馀人马。
张平借此,重振声势,虽不至于一扫颓势,但因历次损兵折将而笼罩在并州上空的阴霾却明显消散不少。
彼时,秦燕两方的注意力都为中原所吸引l,苟武破谢尚于诚桥之后,秦军便忙着在中原搜刮,敛民掠财,燕军也被吸引着进取充州,还与秦军做过一场。
其后,称帝的称帝,称王的称王,都面临普军反制的威胁,内部也各自都有一摊子事需要收拾,暂时都无暇顾及并州这边。
拓跋鲜卑因雁门之战以及草原矛盾而有所收敛,曹毂所部铁弗匈奴也重新与张平修好,可以说,过去一年是张平连遭挫败之后外部形势最好的时候。
当然与羯赵末年时期相比,还是有很大区别的,三四年前北方大乱,各地豪强在羯赵的户骨上激烈交攻。
那时的张平,凭着并州六郡及依附于他的十馀万户胡汉部众,实是一方数得着的强权。在坐守山西形胜之时,还有馀力对外扩张,几次南下图谋苟政,便是最直观的体现。
而今时移世易,即便实力与声望有所上扬,张平能做的,也仅仅是一个守护之犬罢了。纵然还有几颗利齿,也不敢贸然张嘴去咬人,以免自取其祸。
苟政坐拥关内,据雍秦百万之众,
哪怕在称王建国之后,仍旧悲观地认为,
自己处在晋燕的夹缝之中,属于艰苦图存。
然而,看看张平便可知,什么才叫艰难,东面是逐步迈入巅峰的慕容燕国,
北方是成势已久的拓跋代国,南面则是让他吃住了苦头的,西面还有恶狼一般铁弗匈奴。
凡事就怕对比,处在这四方之间,张平才如堕室息般的困境。并且,张平还多了几分悲催,苟政带给他的,过去儿年,与苟军对上,就没讨过好。
因此,获得这样一片相对稳定的外部环境,对张平来说,实在是一件幸福的事情,他也难得呼吸了几口宽松的空气。幻想姬 首发
但此波平,彼浪起,在外部威胁暂告解除之后,并州内部的危机却在不断蕴酿丶激化直至爆发。
事实上,并州内部早就不安宁,就是因为张平执意南下。南下并不是过错,
但失败就是最大的罪过。
张平在历次南下之中,损失的可不只是他精心武装的州军牙兵,还有大量并州豪强部曲,以及海量的粮料财货。
对于那惨重的损失,张平这个并州刺史,是要担主责的,也必须给大伙一个说法。当初张平愿意向苟政服软,放弃平阳郡,将诸葛大军撤还太原,也有内部不稳的因素。
张平与并州豪右们之间的紧张关系,也持续了许久,方才勉强被压制下来。
一是张平手中还掌握一定实力,二则各家豪强还无法下定决心与张平撕破脸皮,
更缺一个愿意登高一呼的带头大哥。
矛盾只是被压制,并没有被消灭,激化双方矛盾的,恰恰是那些赵魏旧将散兵的来投。
如果只是正常的吸纳丶打散丶消化,也不会出现太大的问题,要命的地方在于,张平感受到并州豪强们的抗拒,有意引这些外兵,平衡并州军政势力。
弓外兵而制内乱,自古以来,便是取祸之道,但总有人不断去尝试,总认为自己能成为特殊的那个,能玩好这个手段。
结果在往往招致更大的祸乱,张平恰恰是如此。
张平认为,刘宁丶杨群等外兵,在并州没有根脚,需要通过他才能立足,只要给足待遇,便会效忠自己,成为他制衡并州豪强的筹码。
在相当一段时间内,也确实是如此,随着对外兵的吸收,张平手中直接掌握的军事力量得到强化,足以弹压各郡。
取得对白部鲜卑的胜利后,张平便更加得意了,觉得自己这招棋走对了,走得妙。
但是,张平厚待外兵,给官职,给权力,给待遇,甚至让他们分驻郡县,占田丶括粮养军。
这就引发并州内部既得利益者们的不满了,不只是豪右,还包括张平嫡系的一些部下,他们的生存空间同样受到挤压。
到今年开春之后,并州各地便屡生骚乱,并且集中在外兵驻扎地区,从民间的械斗,到军政职吏之间的互相诘难乃至攻击。
官司往往一路打到张平这里,面对这些纷扰,张平是烦不胜烦,在处置上,
别说有效缓解冲突与予盾了,他甚至无法做到一碗水端平。
在张平看来,就是一些不服的豪强,刻意找麻烦。而张平偏祖的态度,自然引发更大的不满,而在这个时代,这种不满情绪最终往往放大为军事冲突。
不管怎么样,并州上上下下,都充斥着豪右们的势力,他们手中也是掌握刀把子的::
而这场缘于并州内部利益之争的变乱,起初与麻秋并没有直接关系。
与其他外来将兵不同,麻秋可是太原人,这层身份,使他在北投之后,并没有如其他人一般,遭到当地豪右的过分抵触。
或许是过去几年的流离生涯让麻秋感到疲惫,又或许是知道自己名声不太好,回到太原的麻秋,显得很谦虚,很低调。
安分守己,比之在邺城时,在冉闵“白色恐怖”下,也不湟多让。当张平想要委派他官职时,麻秋也婉拒,并表示只想在家乡养老,无心出仕。
张平收编他的部曲,麻秋也十分配合,亲自安抚,协调他们融入并州军。
至于麻秋自己,最终只率百馀名亲信族部,在普阳城外,创建起一座庄园,
置办上千亩土地,就此安顿下来。
麻秋这个“庄稼汉”,一当就是一年半。最初,对麻秋隐退,张平还表示怀疑,暗中遣人监视。
慢慢的,变成半信半疑,因为张平收到的汇报,麻秋终日待在麻氏庄园之中,安心治由,最常活动,便是巡看由亩,监视佃户种地,以及外出打猎。
当然,也不是完全封闭,偶尔也受到太
原郡望的邀请,参加一些应酬与酒宴,但结束之后,都及时返回庄园。
如此一来,张平也开始相信,麻秋是真养老来了,即便心头仍有一丝疑虑,
随着时间流逝,也消磨掉了。
很难说,麻秋是否一开始便有蛰伏待机,趁势崛起的想法,但从今年开始,
并州内部纷争愈演愈烈。
感受着那几乎弥漫在空气中的紧张气氛,麻秋的心思也跟着活泛起来了,麻将军虽已老,但心气可没完全丧失。
在“背刺”之事上,麻秋也算有经验了,更在此前的失败中吸取了足够的教训。
因此,麻秋开始谨慎地接触并州军中的旧部,更加小心地连络那些太原豪强,并且两者之间的勾连,出奇地顺利。
一个多月前,并州开始进入大规模的夏收,骚乱毫无意外地发生了。首先是雁门那边,张平委任的雁门护军刘崇,率军征粮,因手段过于激烈,引发当地土民不满。
当地士民,联合反抗,刘崇领兵进剿,竟为流矢所杀,很快,雁门郡大乱,
被一个名为马恒的豪强占领。
闻雁门之乱,张平大怒,心急火燎之下,遣诸葛率军一万,北上征讨,意欲平定叛乱。
或许在秦军这边,诸葛骤的统军才能,也就尔尔,但在张平眼里,这却称得上一个福将,毕竟他与秦军交手数次,损失最少(见机转进速度够快),甚至有所斩获。
最重要的,这是张平为数不多值得信任的将军了。而诸葛这位将军,虽然一向四平八稳,但雁门的叛军还真不是他对手。
想来也是,诸葛骤率领的,毕竟是上万正规军,其中不乏精锐。北上之后,
通过两场战斗,击败马恒,收复广武城,并一路将叛军逼进雁门塞。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更大的问题来了,那马恒竟然与北面的拓跋鲜卑连络,
欲引其入关。
一直以来,拓跋鲜卑屡屡南侵,无法取得制胜的成果,就是因为,无法突破雁门天险。
并州内乱,将这大好机会摆到面前,拓跋什翼健怎能不紧紧抓住,当即召集各部,组织兵马,亲自率领南征。
拓跋鲜卑的下场,使并州的内乱,一下子朝着不可控制的方向发展而去,并且是快速滑落。
当数万鲜卑骑兵,在马恒的接应下,穿越雁门山,诸葛哪敢对敌,果断引军撤离,雁门也不要了一直撤到新兴郡内,于滤沱河南岸的普昌城,收容兵马,
据险而守,并火速向普阳请派援军。
一场因抗税而爆发的内部骚乱,竟一步步酿成威胁统治的危机,这是张平怎么也没想到的。当得知拓跋鲜卑越关南下,还是拓跋什翼健这老酋亲自出马,张平人都麻了。
惊慌之际,张平也不得不紧急调动兵马,北上驰援诸葛,并严令其死守。
雁门丢了,新兴怎么也得坚持下去,否则太原就危险了
大兵北上,晋阳不可避免空虚了。当张平因拓跋鲜卑南下而焦头烂额之时,
更致命的危机降临了,麻秋发动“背刺”技能,与部分豪强,瞅准机会,聚众突袭普阳。
麻秋等人组织起的叛军规模并不大,只三千来人,换作平日,就是翻个儿倍,也难以对普阳产生威胁。
但这是什么要紧时刻?
在内应接应下,叛军攻入普阳,直取刺史府,危难之际,靠着多年养的亲兵,张平得以逃出普阳。
并州之内核在太原,太原之内核在晋阳,丢了晋阳,张平恰如丧家之犬,而麻秋则由叛军变成主人,占据刺史府,自称征北大将军丶并州刺史,并宣布对并州的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