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章 中原事了
作品:《苟秦》 第322章中原事了
在瓦亭击败慕舆根后,弓蚝率领馀部快速西撤,马不停蹄,径奔荥阳而去。+k\k^x′s?w~.-o/r?g\
必须从快,放弃浪费时间对燕骑进行追剿,使其败而不溃,也意味着燕军可以很快地重整旗鼓。
而事实上也正是这般,慕舆根虽被捅了个重伤垂危,但其馀燕军将校在脱离秦军战斗之后,都自发地安抚聚拢部骑,并向慕容军汇报。
慕容军在得知战情之后,惊之馀,也果断提速,率大队与燕骑会合,并且迅速组织兵马,迹而进,发起新一轮的追击。
经过瓦亭这样一场硬碰硬的战斗,秦燕双方对彼此的虚实,也都有更深入的了解。至少在这片充州战场上,不再是迷雾重重。
凭借着剽悍的勇力,坚定的毅力,以及不惜体力,弓蚝终成功率军撤至酸枣,方才停下。
酸枣,位于荥阳丶陈留丶濮阳三郡交界之处,算是一个三郡通衢之地。而之所以停下,既因为秦军将士实在跑不动了,沿途走失甚多,且人人疲惫已极,也因为,由建武将军邓羌率领的第一波援军,同时抵至境内。
经过一番连络,邓丶弓两军会师于酸枣东北一个名为太平坡的地方。从弓蚌口中获知详细的“援罗”情况及燕军敌情,邓羌没有丝毫尤豫,就地沿太平坡面展开,整队结阵,摆出作战姿态。
此时,燕军追击前锋,已然抵至酸枣东北的亭,两军相距不足二十里。很快的,慕容军所率燕军主力,在数十里的追击之后,前后脚抵至。
在探得太平坡秦军的最新军情之后,只片刻的迟疑,也同样摆开阵势,以一种强横而不失谨慎的气势,向太平坡逼去。
而邓羌这边,自然也迅速得知燕军的消息,不过,他选择按兵不动,压下阵脚,就地等待。
不是邓羌变得保守抑或胆怯了,实在是秦军将士,已成疲兵,很多操作都没法做出来。
至少在这场秦燕交锋之中,燕军是属于新锐之师。不论双方将士军事素质对比如何,邺城之兵毕竟休整了大半年,体力上的差距是一个客观事实。
随着燕军在慕容军的指挥下,稳步推进至太平坡下,在这个本不甚知名的坡前,秦燕两军展开对峙。
双方兵力相当,总计三万馀众,俱是步骑结合,同是野外列阵,秦军立于坡面,占据一点居高临下的优势,燕军则胜在体力与士气。
呼啸的北风中,战争的阴云开始将酸枣东北的这片地域笼罩,一场不期而遇的大战,似乎又将展开...
不过,进入正面对峙阶段,两军都没有第一时间发起进攻。+看·书¢君· ′追′蕞.芯!章·踕^在燕军进军期间,邓羌已经将秦军阵势调整得相当完备,攻守兼具,而燕军行进也颇谨慎,尤其是其中军所在,更是组织严密,旗帜鲜明,让邓羌熄了“攻其阵脚不稳”的念头。
隔看三里地,邓羌与慕容军各自约束魔下,各自观察打量看对面的敌人。此地除了低矮绵延数里的太平坡梁,就是一片空旷的平原,视野开阔,很多情况仅凭肉眼,便能做出判断。
秦燕两军,就象两名高手过招一般,都想捕捉对手的破绽,以期致命一击,
但谁也不敢先动手,同时,也都心存顾忌。
秦军此来,主要在援应,以救难解困为主,至于与燕军大战一场,不是没有这个实力与胆气,而是以秦军眼中的整体疲惫状态,就算打胜了,损失恐怕也小不了。
至于燕军,他们南下充州,也是来讨好处的,固然有建功立业之心,但不论打罗文惠的围,还是打弓蚝的援,都是在占据绝对兵力优势的情况下,打更高胜算的仗。
而眼下,就邓羌在太平坡摆下的阵势,别说慕容军了,就是慕容恪亲来,也未必敢贸然发动攻击。
甚至于,因为追击的缘故,连兵力优势都不明显了。燕军之中,当然少不了“老子天下第一”的狂妄之徒,比如重伤之下性命垂危的慕舆根,但不包括此时的主将慕容军。
双方都不敢妄动,一时之间,局面就这么僵持下来。从午后,一直到傍晚,
两军数方人,就默默地在北风之中坚持,对峙。
十月上旬将过,距离立冬也就几日的功夫,天气已是相当寒凉,尤其阳光被天空堆积的云层屏蔽之后,这旷野上的风寒就更加难熬。
而不管是秦军,还是燕军,衣甲都不象是很保暖的样子。一些从洛阳打到许昌,再到此地的秦军将土,更着单衣,瑟瑟发抖,却只能生生扛着。
暮色渐至,灰蒙蒙的天空,让秦燕两军将士的心情都变得暗沉,随着亮色不断被昏暗所吞噬,不管是邓羌,还是慕容军,心头都闪过一道明悟。
这仗该是打不起来了,即便要打,也不是当前这样的时机。不过,既不敢先进,自然也不敢先退
旗鼓相当,刀兵相对,却俨然成为一场比拼耐心的博弈。而最后,先忍不住的,却是慕容军这员久经沙场的老将。`n`e′w!t?i.a¨n,x_i-.^c*o′m!
瑟瑟寒风之中,随着慕容军一声令下,各部燕军缓缓向北退去。当然,燕军还是十分谨慎的,动作很慢,始终保持数组不乱,骑军游弋两翼,始终防备着秦军的突袭进攻。
而太平坡上,各部秦军也难免受到影响,就连膀下的战马,都不时两蹄子,仿佛在表达烦躁之意。
“可惜了”邓羌始终认真观察着燕军表现,待其全军动身北撤,锐利的目光落在其两翼,发出一声怅然的感叹。
“将军何故叹息?”身边的亲信僚属闻之,不由好奇问道。
对此,邓羌以一种淡然的口吻解释道:“我观当面燕军,中军行止有序,纪律严明,然两翼所在,旗帜杂乱,号令不畅,绝非精锐劲旅!
徜若我军满装齐备,只需牵制其中军,另其勇士锐卒猛攻其两翼,必可一举破敌。
只是,我军现状实不利于大战,因而感到可惜.....”
邓羌的从容自信风度,还是极具感染力的,僚属露出笑容,突然问道:“燕军来势甚猛,对弓将军穷追不舍,因何放弃,主动退却?”
邓羌自然也不是神仙,岂能迅速对燕军的所有行为做出解释,不过,沉默少许,目光冷冽,语气强势而自信:“燕军若纠缠不放,那么拼得个死伤惨重,我也要将其击破!”
言罢,邓羌又长长地呼出一口热气,召来军令官,吩咐道:“传令各部,后队变前队,保持阵型,缓缓向酸枣退却。
果骑营前锋,骁骑营殿后,今夜,在酸枣城宿夜!”
“诺!”
随着邓羌军令下达,早已难耐北风之苦的秦军将士们,也都松了口气,若非军令约束,且燕国退却未远,只怕当场就要欢呼起来。
即便按捺着,各部将土由内而外散发的喜悦与释然,也格外浓烈,各部遵令而行,有序撤离,动作麻利,很多秦军将士都用力地活动着麻木的手脚,
燕军那边,自然也随时关注着秦军的动向,见其撤军,自慕容军以下,也都下意识地松了口气,虽然可能性不大,但他们同样也忌惮秦军趁势发起进攻。
但在松懈的同时,慕容军脑子里又闪过这样的念头,徜若抛开诸多顾忌,直接与苟军战起,胜败如何?
对燕军的精锐步骑,慕容军还是有着极为充足的自信,但这种假设,却并没有多少实际意义:
立冬之后,气候一日寒过一日,长安士民身上也多加衣实袄,市场内布料皮货的生意也越发红火。
秦公府,澄心堂。
平日里理政会客的西堂内,古朴而厚重的炉鼎已然启用,炭火燃烧,释放着热量,不说让整个厅堂充满温度,至少苟政提笔批阅的手,可以避免麻木发抖。
身上披着一件崭新的裘袍,这是夫人郭蕙花费了两个多月亲手缝制而成。躬敬坐于席间,问对于堂的,乃是新任的都督府右司马,薛强。
这段时间,薛强除了落实外成中军授赏诸事,解决一些细节问题,便是在苟武不在的日子里,主持都督府日常庶务,帮苟政分担军务,协调军机。
而此时,薛强向苟政汇报的,是持续了大半年的关东战事,到如今,总算有个真正的结果。随着苟武的正式退军,也宣告着秦军这一次东出,正式告一段落。
此番中原大战,我军虽屡获胜绩,然各部将士,损折颇多,从中军到地方成兵,伤亡过半的幢队,彼彼皆是。
如破阵营者,在与姚羌丶燕军交锋之中,几乎全军复没.
听到这儿的时候,苟政忍不住打断他,有些不悦说道:“破阵营复没,究竟怎么回事?听说,罗文惠最终孤身还营?”
对此,薛强道:“据大都督呈文解释,破阵营将士,皆殁于与姚羌丶燕军血战,虽然可惜,却是力战之殇,不负忠勇。
至于奉节将军罗文惠,其先困于韦城,虽坚守待援,然燕军势大锋锐,韦邑残破,不足为凭,最终城破众散。
罗文惠与破阵营将土,血战突围,最终跳入濮水,方才避过一难。罗文惠虽侥幸不死,但部下大多死难,最终生还与邓羌丶弓蛀二将军所率援军会合的,不足十人”
听其叙说,苟政双目之中闪过一阵恍惚,几度张口,最终面色复杂地叹道:“孤的破阵营啊!”
“韦城惨败,罗文惠自觉无颜面对死难将土,一度求死,为大都督与弓将军所劝,方才
罢休
办原本,苟政还只是感慨丶可惜,但听此言,却是怒火上涌,当场责难道:“
没出息,打个败仗就寻死觅活?
或者都无颜面对死难将士,他死了,九泉之下,就能心安理得面对袍泽?”
“没出息!”苟政又暗骂一句。
嘴上虽是在指责罗文惠的寻死,但实际上,还是在为破阵营的复灭而心疼。
这么些年了,苟政亲自把控组建的这些中军营队,历次战斗中,战损严重不是没有,但绝没有全军复没的事情发生。
罗文惠与破阵营,这还是第一次,只不过,这样的突破,绝非关中集团与苟氏文武们所乐于见到的。
“破阵营之事,先不提了,等罗文惠回长安之后,再下结论!”深吸一口气,苟政沉下心情,吩咐道:“你继续讲!”
“诺!”薛强应声,继续道:“大都督班师之前,对河南军事成防,进行重新布置。其中以宣德将军刘异率归德营驻虎牢,又从降俘流民中挑选精壮,新组泡水营辅之;
在洛阳,又重组洛阳丶金墉二营,其中将校军官之委任,名录军报之上,还请主公审阅,如无异议.”
薛强汇报间,苟政迅速找到那份名录,几乎是象征性地浏览两眼,直接拍板:“照准!”
“另外,自我军东援洛阳以来,所经大小战事,其中将士功过及相关名单,
悉以汇编成策,报与主公审核。”薛强文道。
闻言,苟政又从薛强拿来的文书中挑选,很快找出几卷文简,每一道,都粗如碗口,拿在手里,厚重感十足。
苟政随机打开一道,上书一大串的名字,名字背后备注有幢队信息,以及军功数字。这一道,是针对基层官兵有突出立功记录的,他们功劳的评定,很简单,就看斩获多少。
相比之下,营幢级以上的军官的功劳认定,就不是苟武及军前将校所能评定的了,因此,苟武只是据实把所有人的表现记录下来,呈报长安,供苟政与都督府综合评议丶叙定。
稍微翻了翻,拿起一份名单,在手中掂了掂,感受着那沉甸甸的分量,苟政感慨道:“将士拼死卖命挣来的功劳,比山岳还要沉重,也绝不可姑负!”
稍加沉吟,苟政道:“这些名单,都督府由你领衔,先做一次初审!孤划一条基准,队长以下,无明显疑误,一概照允!”
“诺!”薛强当即提了提神,拜道。不敢有丝毫大意,这显然是一项严肃且麻烦的差事。
薛强还欲汇报,苟政大概觉得,这样的喜事,该找更多人来分享,于是吩道:“威明稍歇,来人,去把三府在职僚臣都召来,一并听听。
此次关东大战,也该做个总结,搞军功赏问题,也该提前准备起来了
d”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