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太后召见

作品:《全家忘恩负义,重生我挂帅回朝

    常嬷嬷没有半点隐瞒,将琉筝一路上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都告知了太后。


    “瞧着,不似皇后说的那般……粗鄙不知礼数。”


    又将手里的小金锭子拿出来,以示她并不是因为收了这金子,才为琉筝说好话。


    太后将手中的佛经放下,笑说:“若不是你说,哀家真信了皇后说的。”


    常嬷嬷很疑惑:“皇后娘娘也没见过昭勇将军,不知为何得出这结论?”


    太后眼中笑意更深。


    “约莫是为她那侄女说话呢。”


    “您是说,沈大将军嫡女,沈听澜?”


    “不错!她年前也效仿她爹,去了战场,却灰溜溜打了败仗回来,折损一万兵马。皇帝念及皇后,没有降罪,只让沈听澜闭门思过。如今门口那位带着军功回来,沈听澜却还不能出府,皇后面上无光,自是不会说门口那位的好话。”


    虽是这么说,语气却没有责怪的意思。


    慈慧皇后是太后自己替皇帝选的,稍有些过错,太后不会放在心上。


    何况,这也算不得是什么过错。


    太后拿着那小金锭子打量了下,丢给常嬷嬷。


    “既是给你的,你就收着吧。”


    又吩咐常嬷嬷:“叫她进来,哀家亲眼瞧瞧,是否有你说的那般好。”


    “是。”


    ……


    大殿之外,琉筝安静垂首等着。


    她身边一只鸟笼子里,关着只学舌的鹦鹉。


    “肃王!肃王!”


    琉筝吃了一惊,下意识转头,却除了宫女太监,再无旁人。


    哪有肃王?


    还是小太监笑着同她说:“这是娘娘养的鹦鹉,说是聪明,可半年了,只学会一句‘肃王’,阮将军莫被骗了。”


    原来如此。


    琉筝点头,道了句谢,重又低下头去,脑子却在继续转。


    必定是时常有人对着这只八哥念“肃王”,才会学会这话。


    而这个人,只可能是太后,旁人不敢在这学舌的鹦鹉面前多言。


    琉筝知道,先帝一共有两任皇后,第一任皇后是太后的表姐,二人一同进宫。


    第一任皇后肺病去世后,太后成了第二任皇后。


    第一任皇后出的靖元帝和徽淑长公主就养在了太后的名下。


    之后,太后先后生下一子一女,分别是肃王,及同琉筝一般大的昭华公主。


    先帝驾崩后,所有人都以为太后会扶亲儿子上位,却未曾想,扶了如今的靖元帝上位。


    母子关系也就此结冰。


    可看这鹦鹉,太后心里,肃王的分量怕也不轻。


    只是琉筝也很奇怪,既然如此,为何太后不扶亲儿子上位?


    但这不是她需要思考的。


    琉筝的眸底,很快也归于平静。


    恰在这时,常嬷嬷出来了。


    “阮将军,太后有请。”


    琉筝点点头,跟着常嬷嬷进殿。


    入眼先是四只镏金铜熏炉和青铜的神龟仙鹤,东西两侧分别有一只日晷和月晷,再往前便是金漆木雕的太后宝座,雕饰繁丽,奢华之至。


    琉筝却一点也被这奢华迷了眼,或是惊吓住。


    她丝毫不怵,只是低着头走上去,挂着得体的笑容,对着宝座上的太后行了全福礼。


    躬身、下拜、叩首,分毫不错。


    待她抬起头,太后的目光落在她的脸上,见惯了美人的太后,竟也是惊艳了一瞬。


    好相貌。


    美丽,却不妖冶。


    再看这通身气派,甚至比慈慧皇后刚入宫时还要大气端庄。


    太后不喜太妖冶的人,琉筝这种长相正是她喜欢的,又见她无人教导,却行礼丝毫不差,对琉筝的第一印象便很好。


    她当着琉筝的面,对常嬷嬷说:“你说得不错,阮将军的确气质非凡。”


    而后才让琉筝起来。


    “赐座吧。”


    “谢太后。”


    琉筝一福身,这才坐下。


    “听闻皇帝赐了你一座将军府,住得可还习惯?”


    “习惯的,琉筝全家皆感念陛下恩德。”


    太后又一一问了一些闲事,琉筝的回答滴水不漏。


    她长得端庄,说话时睫毛微微下垂,给人一种很认真倾听和回答的感觉,不会叫人觉得被敷衍。


    太后对她的好感又多了一些。


    索性直接说起了自己的来意。


    “哀家听闻,你从边关回来时,曾路过一寺庙,得了颗高僧的舍利?”


    琉筝当即走到太后宝座前跪下,双手奉上了一个紫檀盒子。


    “琉筝知道太后信佛,得了这舍利后,便想着要进献给您。只是怕唐突进宫打扰了娘娘,正好借今日献与您。”


    常嬷嬷将紫檀盒子呈给太后。


    太后打开看了,喜不自禁。


    “好孩子,真是个好孩子。”


    她摘下自己襟前挂着的翡翠无事牌,从宝座上下来,亲自给琉筝挂上。


    “哀家不能白拿你的东西,这无事牌是哀家年轻时得的,一直随身佩戴,今日便赠与你。日后要进宫,戴着这无事牌,便无人拦你了。”


    “此番重礼,琉筝不敢收……”


    “不算得什么重礼,只是哀家的一点心意,收着吧。”


    琉筝便不再推拒。


    太后回到宝座,看到琉筝手边的茶几还空着,轻轻蹙眉:“怎么还不上茶?”


    立即有宫女给琉筝奉上一盏茶。


    这是彻底认可了琉筝的意思。


    却在这时,一只通体黑色的猫跑进殿来,往琉筝的裙摆上蹭。


    奉茶的宫女吓了一跳,手中茶盏顿时倾倒。


    琉筝不闪不避,仍由茶水浸湿了她的裙摆。


    “奴婢罪该万死!”宫女连忙跪下磕头。


    太后骂了几句,将猫抱到怀里。


    那是太后的猫。


    她舍不得责罚猫,便骂宫女没用,转而让常嬷嬷快去请太医。


    琉筝一福身,道:“娘娘不忙,琉筝没有烫伤。只是琉筝晚些时候还要去徽淑长公主府里赴宴,还求娘娘赏琉筝一身衣裳……”


    “没有烫伤就好。”太后微微松了口气,她吩咐常嬷嬷带琉筝去换衣裳。


    人走后,她轻轻拍了下黑猫的屁股。


    “平日里不与任何人亲近的,今日是发什么疯?”


    她对琉筝很有好感,若这黑猫真伤了琉筝,她就要自责了。


    幸好无事。


    很快琉筝换好衣裳回来了。


    是一件桔梗色素缎对襟比甲,不如大夫人准备的衣裳华贵,却更适合琉筝。


    “还合身吗?这是哀家年轻时穿的,瞧着很适合你。”


    竟是太后年轻时穿的。


    那这衣裳,便是再名贵的布料都比不上了。


    “很合身,多谢太后娘娘。”


    “你这孩子,不用跟哀家客气。”又问她:“你要到徽淑府里去?”


    “是。”


    “那正好,你替哀家送了生辰礼过去,也省得哀家再派人送去了。”


    太后让常嬷嬷拿来徽淑长公主的生辰礼。


    是一把玉如意,装在漂亮的锦盒里。


    琉筝小心抱好,辞别太后。


    走时,也是常嬷嬷亲自相送。


    常嬷嬷亲自去接,又亲自送到宫门口,如此阵仗,自然传到慈惠皇后耳朵里。


    她眼底顿时有了几分不悦。


    “太后明知我因为听澜,不喜这位昭勇将军的。”


    她吩咐大宫女:“去查一查,这昭勇将军给太后下了什么迷魂汤。”


    皇后宫里虽都是她自己人,可她罕见说话这样直接难听,可见气得不轻。


    “是!”大宫女连忙应了。


    另一边,琉筝顺利出宫。


    她这一趟,收获不浅。


    马车直接往徽淑长公主府去。


    长公主的府邸不在乌衣巷,在三元坊街。


    虽然不如乌衣巷繁华热闹,但风景优美,也有许多名门望族的府邸在此。


    宋氏三刻钟前已经到了。


    她同状元娘子一起,送了礼给徽淑长公主。


    徽淑长公主一身黛绿色衣裙坐在湖畔凉亭下,头上一只金步摇在日光照射下熠熠生辉。


    两人一路上,感觉到似乎有人对她们指指点点。


    等看过去的时候,却无人有异状。


    宋氏心里很奇怪,直到看到长公主,心思才收拢。


    长公主跟状元娘子的母家交好,因此两人私交很密。


    见她来了,长公主亲自迎接。


    “来就来罢!还带什么礼?”


    “一点薄礼,公主别嫌弃就是了。”状元娘子说着,对长公主介绍起宋氏:“这是我师娘。”


    长公主的目光,这才落在宋氏的脸上。


    很惊喜的样子。


    “这便是那位昭勇女将军的生母?”


    宋氏忙行礼:“民妇宋氏,见过长公主,长公主万福金安。”


    长公主将她扶起。


    “不必客气,快坐。”


    宋氏面上淡笑,心里却很是欣喜。


    她是第一次见长公主,从前是没有资格的。


    只是她不觉得这是琉筝给她带来的好处,连想都不曾往这方面想。


    只听长公主说:“我早就想见见昭勇将军了,只是忙着安排宴席,不曾腾出时间叫她来吃茶。她今日可来了?”


    状元夫人是提前跟长公主说过琉筝会来的,故而,长公主没有在琉筝乔迁时送礼,等着当面送给她。


    礼也已经备好了,是长公主亲自写的一副乔迁对联。


    虽然礼薄,但既是出自长公主的手,便是重礼了。


    宋氏站起来回:“小女有事耽搁了时辰,想来很快就到,公主莫怪……”


    她并不提琉筝是被太后叫去了宫里。


    长公主摆摆手。


    “昭勇将军事忙,本宫能理解。”


    笑容却淡了下来。


    又是几人来贺喜,长公主将宋氏撂下,招待其他宾客去了。


    宋氏却不觉尴尬,反而唇角有淡淡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