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作品:《嫡妹抢我夫君?转身嫁纨绔夺凤位》 被江衡芜寄予厚望的秘密探险队,由经验丰富的老将戚斌率领,搭乘着经过伪装的快船“海东青号”,驶入了那片在海图上被标记为“迷雾之海”和“龙牙礁”的危险区域。
航行之初还算顺利,但很快,天气骤变。
狂风卷起巨浪,如同山峦般砸向船体,天空阴沉得如同黑夜,雷暴在云层间翻滚。
船舱进水,桅杆发出不堪重负的呻吟。
他们仿佛闯入了神魔禁地,大自然的伟力面前,人类的勇武显得如此渺小。
“稳住舵!降半帆!把所有能固定的东西都绑好!”
戚斌声嘶力竭地吼叫着,海水和雨水糊满了他的脸庞。
凭借着高超的航海技术和一点运气,“海东青号”险之又险地撑过了风暴。
风暴过后,损失惨重。
一名水手被浪卷走,多名船员受伤,储备的淡水损失大半,导航仪器也出现了偏差。
他们迷失在了茫茫大海上,周围只有无边无际的蓝水和天空。
就在绝望开始蔓延时,瞭望手发出了嘶哑的欢呼:“岛!前面有岛!”
那是一片从未在海图上出现过的群岛!
岛屿郁郁葱葱,地势险要,中央是一个巨大的、被环形山峦怀抱的天然深水良港!
更令人震惊的是,他们在岛上发现了简陋的码头遗迹、被遗弃的采矿工具,甚至还有几门锈迹斑斑但形制古老的岸防炮!
这里显然曾经有人活动过,而且规模不小!
戚斌立刻下令谨慎靠近,派出小队登陆侦查。
他们发现了更多痕迹:
开采过半的优质铁矿脉、可用于造船的特殊硬木林、还有一处隐蔽的山洞,里面竟然藏着几箱用油布包裹严实、保存完过的火药和一批打造精良的刀剑!
“是巨鳌岛的备用基地,还是……另一股势力的遗迹?”
戚斌又惊又喜。
但无论属于谁,此地易守难攻,资源丰富,简直是为陛下量身定做的秘密基地!
他们小心翼翼地收集样本,绘制详细地图,记录水文信息。
然而,就在他们准备进一步深入探索主岛时,尖锐的骨笛声突然从密林中响起!
无数身影从树林、礁石后涌现!
他们皮肤黝黑,身上涂抹着诡异的彩绘,手持弓箭、长矛和鱼叉,口中发出尖利的呼啸,将登陆小队团团围住!
他们的眼神充满警惕和敌意。
“准备防御!但不要主动攻击!”戚斌反应迅速,立刻下令道。
他们人少,且是外来者,冲突起来绝无好处。
双方紧张对峙,试探。
探险队员们紧握武器,冷汗直流。
就在这时。
对方人群中一阵骚动,一个看似头领的老者走了出来。
他的目光越过紧张的队员们,死死盯住了“海东青号”主桅上那面虽然破旧但依旧可见的日月浪涛旗,这是帝国的水师军旗。
老者的身体开始剧烈颤抖,他推开护卫,踉跄着上前几步,死死盯着那面旗帜,浑浊的眼中竟流出泪来!
他猛地扔掉武器,扑通一声跪倒在地,朝着船只的方向,用带着浓重口音、几乎难以听懂的官话嘶声哭喊:
“……皇,皇上……的兵?……是天朝的兵?!三十年,三十年,三十年了啊!”
所有人都惊呆了。
戚斌大着胆子上前:“这位老丈,您,您是?”
经过一番艰难而激动的沟通,他们才勉强明白:
这些所谓的“野人”,竟然是三十年前,一支奉命远航探索、却遭遇风暴失踪的帝国官船队的后代。
那支船队由一位姓林的提督率领,船上不仅有水手兵士,还有工匠、学者。他们幸存下来,却无法归国,最终在此落地生根,与世隔绝,靠着带来的技术和有限的资源艰难繁衍,时刻提防着海盗和土著部落,也一直等待着故乡的消息。
老者的父亲就是当年的幸存者,临终前念念不忘的就是重回故土。
他们保留着一些早已锈蚀的兵器、几面破烂的旗帜和几句口口相传的官话,将对故乡的思念融入了血脉。
确认了身份,隔阂瞬间消失!
幸存者的后裔们激动万分,将探险队奉若上宾。
他们拿出了珍藏的淡水和食物,讲述了这三十年的艰辛与守望。
戚斌心中狂喜。
——这简直是天赐的宝藏!
不仅是一个完美的基地,更有一批对帝国绝对忠诚、熟悉本地环境、而且拥有一定技艺的人口基础!
他立刻做出决定:
留下大部分人员和物资,协助这些“遗民”加强防御,初步清理港口和矿场,并让随船工匠评估资源。
他自己则带着几名骨干和最重要的海图、样本、以及一位“遗民”代表,立刻返航,必须以最快速度将这个惊天消息带给陛下!
*
然而,就在“海东青号”满载希望踏上归途时,京城的阴谋已图穷匕见。
静太妃果然老谋深算。
她察觉到了捐输局对战略物资的管制正在收紧,意识到苏意浓可能已经起了疑心。她不能再等下去。
一场针对皇后的绝杀局悄然布下。
她利用宫中残存的、未被发现的一条暗线,买通了坤宁宫一名负责采买花卉的低等宫女。
毒药被精心淬染在一批新进贡的、苏意浓平日颇为喜爱的西府海棠的花根和土壤之中。
这种毒无色无味,挥发性极慢,通过长期嗅闻会逐渐侵蚀人的心神,令人精神萎靡、食欲不振,最终虚弱而死,表象极似劳心过度、郁郁成疾。
同时,静太妃又通过其控制的最后力量,在朝野再次散播谣言:
皇后苏氏因过度操劳,又兼陛下远在东南、生死未卜,已忧思成疾,恐不久于人世!
谣言编造得有鼻子有眼,甚至收买了太医署的某位太医,准备在“适当”时候出面“确诊”。
双管齐下,既要实际谋害苏意浓的身体,又要在舆论上制造她即将油尽灯枯的假象,为其“病故”做好铺垫。
一旦苏意浓倒下,皇帝远在东南,京城局势必将再次陷入混乱,静太妃及其背后的势力便可趁机渔利。
毒计悄然实施。
最初几日,苏意浓只是觉得有些疲惫,并未在意,只以为是近日事务繁多。
但很快,她开始夜间失眠,白日里也时常感到心悸气短,对着最爱的菜肴也毫无胃口。
贴身宫女阿碧最先察觉到异常:“娘娘,您脸色很不好,还是传太医看看吧?”
苏意浓摆摆手,强打精神:“无妨,许是累了。眼下多事之秋,一点小病小痛,不必惊动太医,免得又惹流言。”
她心思缜密,隐约觉得这病来得蹊跷,但又说不出哪里不对。
她加强了饮食的检验,却从未想过问题会出在日日可见的鲜花上。
她的身体日渐虚弱,但仍在强撑着处理政务,监控物资,与皇帝通信。
她在给江衡芜的信中,只字不提自己的不适,反而叮嘱他注意身体,字迹却在不自觉间透出一丝虚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