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 章104(感谢荆枝栩大佬的礼物)
作品:《病弱太子的摆烂日常》 更何况这几人各有各的奇葩,晟帝能容下几人,可见他们是真的能力非凡。
说得口干舌燥,端起茶杯,本想润润唇,却不曾想熟悉至极的腥甜,再次袭上心头。
可这次没给他反应的机会,鲜血顺着唇角,滴滴答答砸入茶杯。
顿时,信阳毛尖变金骏眉。
简单来说就是,绿茶变红茶。
椅子倒地声,伴着惊呼传进耳中。
“殿下!殿下你怎样了?!”
“快叫太医!”
“快快快!我这还有颗保命丹!”
温景珩很想表示自己无碍,但止不住的鲜血让他无法开口。
他觉得自己真的无碍,已然习惯,无论自己怎么吐得再怎多,都不会死亡。
一颗保命丹被强硬塞入嘴中,可无用。
即使知道温景珩不会有事,可那股不知从何而来的恐慌感,却时刻萦绕在心头,扰的人没一刻安宁。
终于。
在一番鸡飞狗跳后,今日吐血量的pda达标。
心有余悸的坐回位置上,眼神却还时不时的瞄向温景珩,像对方是随时会飘走的云。
温景珩有些哭笑不得,这是真把他当做玉琉璃做的人了。
可他们似乎忘了,他是太子啊。
是那个即便被逼至悬崖边缘,也能在坠落前拽着敌人同归于尽的太子。
是那个自幼在刀光剑影中长大,早已淬炼出一身铁骨的储君。
国家需要的从来不是养在温室里的娇花,而是一个能披荆斩棘、带领臣民所向披靡的君主。
瞧着温景珩面上的神色,几度欲言又止。
他们如何不知?
可只是觉得他太累了,望着他独自负重前行的身影,终觉不忍。
既然他们来了,又岂能在眼睁睁看他一人扛下所有?
否则,他们这些同伴存在的意义何在?
同伴,同伴,何为同伴?
是危崖前毫不犹豫伸出的手,是血战之中无需言明的背靠背。
是明知前路荆棘,仍愿与你共赴刀山的决然。
是千斤重担不必相求便主动分取一半的肩膀。
信任不在虚拟,而在生死可交。
既为同伴,便该同担风雨,共见虹霓。
心虽方寸,真挚之情何须广厦?
控制不住的嘴角上扬。
真好、真好,原来奢望真的有成真的那一天……
一派温馨和睦之色,可却被不认真工作的晟帝打断。
正想敞开心扉,与对方交心的众人:“……”
什么时候不能来!偏偏是现在!
晟帝被眼神扎的浑身不舒服,珊珊的转了转扳指。
将一沓资料放在桌上:“朕虽有意擢拔尔等,然恐朝中文武不服。故尔等需经彼等所设之试,且观之,或于尔等有益。”
说完转身就走,心中叹息。
本想将珩儿一并带去,看见他们那副气势汹汹的样子,恐是不行了。
罢了罢了,也就那么一天休闲日,总不好再叫珩儿陪他批奏折。
晟帝难得生出愧疚之心,不由叫人感叹,原来狗也会做人事。
将那些资料拿起,仔细查看。
眼瞳骤地失了神采,活脱脱一对死鱼眼,心头猛地涌上股子绝望。
人生大约也就这样了。
瞧瞧这都些什么?
他们竟要在一日之内,背下所属部门的所有官职与职掌,还有各位上官的名讳、性情、家世,外加晟国全数的史册与律法……
诸如此类,没完没了。
这哪是入职培训?分明是地狱级速成班!
温景珩微微偏头,心下纳罕,这等事竟算艰难?怎的一个个都摆出副生无可恋的模样?
他自幼便需熟记六部九卿所有官职权责,各级官员的姓名家世、功过是非。
理清各派系间盘根错节的姻亲故旧、利益往来。
通晓律法条文,虽不必逐字背诵,但每卷精髓要义皆需了然于心。
四书五经需嚼碎吃透,每句批注都要有独到见解。
《礼记》倒背如流,《诗经》三百篇皆要能即兴阐发微言大义。
数算天文皆要精通,律法政论需融会贯通,治国方略要信手拈来。
骑射需百步穿杨,马上长枪能挑落盔缨,剑术要出类拔萃,不必天下第一,但必须技压群雄。
此外还有礼仪课。
坐如青松,站似劲竹,无论人前人后,仪态永远无可挑剔。
执箸的角度,饮茶的姿势,连咳嗽都讲究抑扬顿挫。
一举一动皆是典范,一言一行皆为表率。
更要在世家子弟中择贤结交,培植将来可用之才,时时展露过人天赋,让那些宦海沉浮的老臣心服口服。
同时还要照拂弟妹学业起居。
桩桩件件,从不敢懈怠,东宫书房的灯,从来都是亮到五更天的。
这样想着,也就这样问了出来。
“什么!”
众人目瞪口呆,张嘴结舌,大惊失色。
太子疑惑,太子不解。
这是什么很难理解的事情吗?
唐薇打了个激灵,一想到如果自己也要经历这样的生活……不行不行!想不了一点!
棠烬与无信对视,皆从对方的眼神中看出不理解。
皇家果然都是疯子吗?
让一个孩子从小背负这样沉重的枷锁?
四书五经、六艺韬略、权术制衡……连喘息的机会都不给,硬生生将人逼成一台精密运转的治国机器。
晟帝究竟在想什么?是觉得唯有如此残酷的锤炼,才能锻造出合格的储君?
还是说……皇家血脉,生来就注定要被这些规矩与期望压垮?
难怪世人常说,疯子在左,天才在右。
唐不苦忽然怜爱了,往温景珩嘴中塞了颗糖,“好苦的娃,吃颗糖吧。”
对比一下,秦绯雀忽然觉得自己好幸福,虽然同样丧失了亲人,可明显小太子更惨一点。
太子眼中闪过困惑,却见众人虽面露惊色,终究沉默不语。
何必说破呢?
有些伤痕,揭开不过是徒增痛楚。
世人常争论,见过光明再堕入黑暗,与从未见过光明,究竟哪一种更痛苦?
答案不言而喻。
绝望从不是生于黑暗,而是生于曾经触碰过光。
比起从未知晓温暖的黑暗,曾经拥有却骤然失去,才是真正的蚀骨之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