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 章103

作品:《病弱太子的摆烂日常

    此人有三绝:


    一乃眼毒,三句话能试出你肚里墨水深浅。


    二乃手狠,考核官员时,专挑暴雨天突击查粮仓。


    三乃心慈,私下给寒门学子改文章改到烛泪堆满铜灯台。


    但不要认为他是真的没脑子,要真论聪明劲儿,十个你可能都玩不过他一个。


    如果不是真的腹有诗书气自华,那在见面的第一眼,他也许就会把你打入黑名单哦。


    工部尚书,刘照夜,字曜君。


    取:“曜君明誓,应期挺生。”


    也是六部尚书中唯一的女子,刘家家主妹妹的女儿,也是刘静姝的表妹。


    刘家世代将门,族中子弟皆习武从军,唯独出了她这么个异类。


    不爱红妆爱木工,不喜刀剑喜墨尺。


    可她的父母却只是相视一笑,由着她去。


    这一纵容,便纵容出个工部尚书来。


    十五岁,改良了水车,使旱田灌溉效率翻倍,得县令举荐入工部为吏


    二十岁,她设计的战船龙骨结构,让水师在风暴中存活率大增,晟帝破格赐她同进士出身


    二十五岁,她闷在工部三个月不露面,出来时抱着个会自行转动的织机模型,从此名动天下。


    而今虽居尚书之位,她却依旧不爱管那些庶务,全丢给两位侍郎处置,自己整日泡在工部后院的天工阁里,对着木头铁块敲敲打打。


    “尚书大人,您倒是看看这公文啊!”


    侍郎捧着卷宗追在她身后哀嚎。


    她头也不抬,手里的凿子精准地削下一片木屑:“你们定便是,对了,新设计的犁铧记得让农户试用后反馈。”


    悄悄说一句,不是尚书大人冷漠无情,而是她内心是个小社恐


    所以,除非你在木工创造上有独一无二的天赋,那么请不要打扰她,不然她会甩给你一个“冷漠”的背影呢。


    刑部尚书,陈惊澜,字静庵。


    取:“水静则明烛须眉,平中准,大匠取法焉。”


    宫中的陈娘娘陈婉柔,乃其嫡亲阿妹。


    自幼洁癖成性,一日三浴,衣不染尘。


    家中原欲安排其入户部或吏部,却执意投身刑狱,从小官一步步往上爬,稳扎稳打。


    家人不解,他道:“户部算钱粮、吏部算人心,都不如刑部算生死来的干净。”


    家族仍不解,但他执意如此,也无可奈何。


    只要不危及家族利益,那他自可去做自己想做的事,走自己想走的路。


    其为人明察秋毫、铁面无情、虚心纳谏。


    凭借着对案子独有的见解,和对能人的虚心请教,破了一桩又一桩悬疑案件。


    最终坐上尚书之位。


    因冷漠无情而出名,手段残暴而出名。


    人人道:“宁可遇上阎王爷,莫遇陈尚书升堂。”


    但私下里却非常喜欢毛茸茸,府中养的猫猫狗狗不计其数。


    世人总爱以偏见量人。


    若想与他相交,不妨先摘下那副有色眼镜。


    去看,去听,去感受。


    而非道听途说,人云亦云。


    真实的他,或许与你想象的大不相同


    兵部尚书,沈重澜,字子戈。


    取:“王于兴师,修我戈予,与子同仇。”


    他本是兵部侍郎,前兵部崔尚书退休养老后,因性情平和中正,得晟帝青睐。


    出生于江南水乡,平民百姓家,因家境略有盈余,得以一路供他读书。


    生于江南烟雨,长于市井巷陌。


    十九岁秀才及第,二十七岁进士出身。


    随后稳扎稳打,一步步往上爬。


    三十岁外放知县,三十六岁回京任兵部主事。


    四十二岁时,他升任兵部侍郎,刚在任上未满一年,前兵部尚书便告老还乡。


    相较于其他部门尚书或张扬或孤僻的性情,他因这份“正常”,被晟帝提拔为兵部尚书。


    为安抚前兵部尚书,晟帝特意让他拜其为师。


    因生于江南水乡,他眉眼间自带几分柔气,性子也向来温温和和,瞧着一副好说话的模样。


    但切记,莫因这份温柔便轻慢了他。


    可莫忘了,他掌的是兵部虎符,而非礼部典籍。


    他执掌虎符的手,既能执笔写锦绣文章,亦能,不动声色的,拧断敌人的脖子。


    生于江南烟雨,却淬炼出北地锋芒。


    他看似是朝中最易接近、最正常的一位,可从底层一步步爬到尚书之位,其间的艰难曲折、人情冷暖,唯有他自己知晓。


    想要获得他的信任,实则难上加难。


    从寒窗苦读到金榜题名,从七品编修到位列九卿。


    这一路走来,翰林院的笔墨、地方官的沉浮、兵部的刀光剑影,多少明枪暗箭,多少冷暖自知,十五年间步步为营。


    看似寻常的升迁路,每一步都踩着官扬的刀尖,人心的薄冰。


    正常不是平庸,温和不是软弱。


    看似杏眼含笑,言谈如春风拂面,可这份温柔表象下,藏的是19岁少年秀才的锋芒、27岁取进士的傲骨、42岁执掌兵部的雷霆手段。


    那双眼见过太多,京城的浮华,边关的血色……


    早就将一颗心,淬炼的滴水不漏。


    看似最温柔如玉,实则最难交心,连他沏的茶,也都得分出个三六九等。


    戈可藏锋,不可失锐。


    ……


    太子自幼学的是权谋之术,习的是帝王之道。


    又长年与朝中公卿打交道,除了晟帝与本人外,没人比太子更了解其本质性情。


    现下也是把上到性情官职,下到家庭亲朋,全部详细讲解了一番。


    听得小队人员头晕眼花,记笔记的手就没停过。


    本地人员唐薇、崔明志、获取原主记忆的唐不苦,与三个系统倒还好。


    同样都是官宦世家,又怎么可能连这点最基础的信息都不清楚。


    但这可苦了云然、秦晏清兄妹与裴渡川四人。


    全是身份平平,顶破天了,也只知道六部大人的姓氏,哪能得到那么全面的消息。


    几人觉得头疼,果然搞政治的心都杂啊!


    一方面要了解职责、办事流程等,另一方面还得顾及人际关系、送礼往来,还需提防有些不干人事的同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