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叙旧

作品:《从生物科学开始攀科技树

    “铃铃铃~~”


    刺耳的电话铃声划破了书房的寂静,把陈佑华从三维流体的抽象世界里猛地拽了回来。


    他揉了揉发涩的眼睛,抓起桌上嗡嗡作响的手机。


    屏幕上跳动着郑院士三个字。


    “喂,郑老?”


    陈佑华接起电话,声音带着沙哑,但语气轻松。


    “您这可是稀客啊,好一阵子没接到您的电话了,我还以为您把我这大活人给忘了呢。”


    听筒里立刻传来郑院士那标志性的、中气十足又透着亲切的爽朗笑声,震得陈佑华耳朵都嗡嗡响。


    “哈哈哈,你小子!我敢忘吗?这不是怕打扰我们小陈国士搞大研究。


    哎哟,你是不知道,老头子我最近也忙得脚不沾地,星火基地又搞了一次彻底的升级换代。


    那规模,啧啧……你有空真得来瞧瞧!这可是你家启明的老家,现在可是鸟枪换炮,阔气多了!”


    郑院士的声音里带着毫不掩饰的自豪和兴奋,像在炫耀自家新装修的房子。


    陈佑华无奈地笑了笑,身体放松地靠进椅背。


    “郑老您就别打趣我了,我也焦头烂额呢,最近在攻克一个数学上的问题。


    生物实验室那边,全丢给李薇和王哲两位师兄师姐折腾去了。


    您知道的,我实在不是管人那块料,能把自己这点事整明白就不错了。”


    他下意识地瞥了一眼桌角那堆被判了死刑的降维草稿。


    郑院士很了解陈佑华,知道他口中的数学硬骨头必然非同小可,但也没多问具体是什么。


    他话锋一转,语气依旧热络。


    “交给他们也好,启明那小家伙在实验室盯着呢,出不了大岔子。


    不过啊,佑华,我还是那句话,有空真该回来看看。


    启明那工业版的引擎下放出去之后,虽然功能上做了不少限制,但你是不知道啊,它给咱们产业升级带来的变化,只能用井喷来形容!


    这段时间,突破性的技术报告像雪片一样往基地飞!看得我们这些老家伙都心潮澎湃!


    这才痛下决心,把基地又好好武装了一遍,现在可比你上次来的时候强太多了,真该让你看看!”


    陈佑华听着郑院士语气里的激动,嘴角也不由得勾起一丝欣慰的笑意。


    这正是他当初力排众议,支持将启明有限能力下放的初衷。


    “听您这么说,我就放心了。


    找个时间,我一定抽空回去看看,其实也不远嘛。”


    他顿了顿,语气带着感慨。


    “咱们国内真不缺人才,缺的往往就是那一点局势和机会。


    启明就像那根火柴,只要给点机会,这片土地上积蓄的能量,就能爆发出耀眼的火花。”


    “说得好!说得太对了!”


    郑院士在电话那头用力一拍大腿,声音洪亮。


    “所以啊,我们这些老头子私下里都觉得,国家对你陈大国士的重视和支持,还是不够到位!远远不够!哈哈哈哈!”


    他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道。


    笑声过后,郑院士的语气忽然沉了下来,带上了一丝不易察觉的严肃。


    “对了,佑华,问你个事。


    你最近……有没有无意中得罪什么人?或者感觉有什么不对劲的地方?”


    陈佑华被这突如其来的问题问得一愣,下意识回想了一下。


    “得罪人?没有啊。


    我整天不是泡实验室就是关在书房,跟外界打交道都少。


    怎么了郑老?出什么事了?”


    “哦,没什么大事,你别紧张。”


    郑院士立刻放缓了语气,但叮嘱的意味更重了。


    “就是最近各方面的局势都绷得比较紧,树大招风。


    安保那边给你的任何提醒和建议,你务必要放在心上,严格执行。


    记住,保证你个人的绝对安全,是高于一切、压倒一切的首要任务,任何时候,任何地点,都马虎不得!”


    陈佑华想起实验室外那个沉默挺拔的身影,还有昨晚夜宵摊旁警惕的守护,心里涌起一股暖流,也多了几分郑重。


    “嗯,您放心,我知道轻重,我基本都在校园和实验室范围活动,安全得很。


    等我手上这个……嗯,这个项目有点眉目了,”


    他含糊地带过N-S方程。


    “我打算自己建一个大型的综合性前沿实验室,物理、数学、生物、信息……多学科交叉那种,把基础研究做实。”


    “建实验室?!”


    郑院士的声音瞬间拔高了一个八度,带着惊喜和一丝早该如此的急切。


    “这是好事啊,天大的好事,你怎么不早说?


    这本来就是你应该拥有的基础配置,这事包在我身上了,你只管挑地方。


    看上哪块地了?我立刻协调资源,安排最顶尖的团队去给你勘探、设计、施工!保证又快又好!”


    陈佑华一听就急了,他本意是想等项目完成有了收益自己出资。


    “别别别,郑老!这可使不得!我的意思是等义体项目落地,有了产出和收益,我自己……”


    “胡闹!”


    郑院士直接打断了他,语气变得异常严肃,带着不容置疑的权威感,仿佛又变回了那个在重大会议上拍板定案的院士。


    “陈佑华同志,你为国家做的贡献,难道还值不上一座实验室吗?


    启明,启明智造引擎,光是它们下放后带来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效益、技术升级红利,对国家整体实力的提升,是能用钱衡量的吗?


    我们为了大局,暂时无法给你公开应得的荣誉和奖项,已经觉得亏欠你了,该给你的资源保障,你绝不能推辞!这是你安心搞研究的基础!”


    郑院士深吸一口气,放缓了语调,但依旧斩钉截铁。


    “好了,这事就这么定了!


    你尽快选个意向地址,我们派人去现场踏勘,结合地质、环境、保密要求给你专业建议。


    先动工建起来,等你义体项目圆满成功,正好无缝衔接入驻新家,就这么办!”


    电话那头是长久的沉默,带着不容反驳的坚决。


    陈佑华拿着手机,看着窗外渐渐暗淡的天色,再低头看看桌上那堆象征着失败与重新开始的数学草稿。


    最终只能无奈地、却又带着一丝被理解的暖意,轻轻吐出一个字:


    “……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