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静海深流
作品:《从生物科学开始攀科技树》 地面上,时光依旧流淌,阳光普照,车水马龙。
在拥有十四亿人口的庞大国度里,绝大多数人的生活轨迹没有丝毫改变。
上班、下班、柴米油盐、喜怒哀乐。
然而,在特定的小圈子里,一股无形的、源自最高层的寒流,正悄然蔓延,激起阵阵涟漪,又迅速被更大的日常洪流所吞没。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信息工程学部。
年轻的副教授林峰,顶着两个硕大的黑眼圈,手指烦躁地敲击着桌面。
他带领团队苦熬两年、反复打磨的《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下一代智能通信网络架构》项目申请书,刚刚收到系统通知。
“项目不予通过。评审意见:暂缓。”
“暂缓?!”
林峰几乎以为自己看错了。
这个项目前期基础扎实,评审专家预审反馈也很积极,是今年他最有把握冲击重点的项目!
他立刻抓起电话,打给基金委相熟的工作人员。
“老李,怎么回事?我的项目暂缓?理由呢?总得有个说法吧?”
林峰的声音带着压抑不住的焦躁。
电话那头的老李,声音压得极低,带着一种前所未有的谨慎。
“林教授…这事儿…唉,我也懵着呢。不止是你的项目,今天刚收到通知,所有涉及新型信息架构、高级算法优化、人工智能底层方向的新申报项目…全…全被上面直接叫停了!不是评审不通过,是根本不让评!理由…没有理由!只有暂缓两个字!”
“什么?!”
林峰如遭雷击。
“所有?全领域叫停?这…这怎么可能?上面疯了吗?信息工程可是国家战略重点啊!”
“谁说不是呢!”
老李的声音透着无奈和一丝惶恐。
“我们主任刚被叫去开了个紧急会,回来脸都是青的,只撂下一句话:执行命令,不要问为什么! 现在整个学部都人心惶惶,小道消息满天飞…有的说是顶层战略大转向,有的说是发现了颠覆性的技术漏洞要排查…总之,林教授,别问了,问就是不知道!现在这个口子,谁碰谁倒霉!”
类似的扬景,在各大高校、研究所的信息工程相关领域同时上演。
项目被毙的邮件如同雪片,理由千篇一律的暂缓。
电话被打爆,关系被动用,但所有试图打探消息的努力,都如同撞上了一堵冰冷厚重的无形之墙。
焦虑、愤怒、不解的情绪在学术圈里弥漫。
嗅觉灵敏的媒体很快捕捉到了这股不同寻常的寒流。
《XX科技报》头版头条打出刺眼标题。
《科研寒冬?信息工程领域项目申报大面积冻结,资金链断裂疑云重重!》
网络自媒体更是推波助澜:
“重磅!信息工程被踢出国家战略序列?黄花产业末日来临?”
“深度解析:科研经费大缩水,创新引擎是否熄火?”
“专家忧心:此举或致我国在下一代信息革命中全面落后!”
各种猜测、质疑、甚至危言耸听的内幕消息甚嚣尘上。
不明真相的公众也被卷入讨论,担忧、嘲讽、唱衰之声不绝于耳。
然而,在这片喧嚣中,也有极少数人保持着可怕的沉默和敏锐的直觉。
京大信息院院长,一位白发苍苍、德高望重的老院士,看着电脑上那些耸动的新闻标题,又翻出几个月前那篇轰动世界的《JCMI》论文打印稿,目光停留在作者栏“Chen Youhua”的名字上。
他摘下老花镜,揉了揉眉心,对着空无一人的办公室,低声自语。
“风暴…原来是从这里开始的么?那个年轻人…他到底交出了什么东西?竟能让整个领域为之停滞…”
他没有参与任何讨论,只是关闭了新闻页面,拿起一本厚重的数学专著,陷入了更深的沉思。
他在等待,等待那必然到来的、足以解释这一切的惊雷。
Z大,生物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王哲正哼着小调,小心翼翼地给离心机设定参数。
李薇在一旁的显微镜下观察着细胞切片,眉头微蹙。
张振华教授在办公室审阅着最后几份实验报告,心情难得轻松。
国家级项目圆满收官,新的课题正在酝酿。
一切都井然有序,充满熟悉的烟火气。
突然!
实验室的门被猛地推开,不是平时熟悉的同事。
一群穿着深色便装、神情冷峻、行动迅捷如风的人涌入,瞬间控制了所有出入口。
他们没有出示任何证件,但那肃杀的气势和精准的行动,让空气瞬间凝固。
“所有人,立刻停止手中工作!原地不动!”
为首者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命令口吻。
王哲吓得差点把手里的试剂瓶掉地上,李薇猛地从显微镜前抬起头,脸色煞白。
张教授闻声冲出办公室,看到眼前景象,心脏猛地一沉,脸色瞬间变得极其难看。
他一生谨慎治学,从未想过会遭遇这种扬面!
“你们是什么人?这是国家重点实验室!你们要干什么?”
张教授强作镇定,声音带着压抑的怒火。
没有人回答他的质问。
那些黑衣人行动极其高效,两人一组,迅速走向每一台精密仪器。
PCR仪、流式细胞仪、超低温冰箱、甚至电脑主机……他们拿出特制的防震箱和屏蔽材料,动作专业而冷酷地开始拆卸、封装、贴标!
整个过程安静得可怕,只有仪器被拆解的轻微咔哒声和封装材料的摩擦声。
“我们的实验!那些样本!不能动啊!”
一个博士生看着自己培养了几个月的珍贵细胞系被连培养箱一起搬走,急得眼泪都快出来了。
一名黑衣人只是冷冷瞥了他一眼,动作丝毫未停。
另一个看起来稍显温和的工作人员走到张教授面前,声音依旧没什么温度,但好歹解释了一句。
“张教授,请配合。这是最高级别的技术转移和保密程序。你们的所有实验数据和样本,会得到最妥善的保存和转移。人员也请立刻跟我们走,会有详细说明。”
“技术转移?保密?”
张教授脑子一片混乱。
“我们项目都结题了!还有什么需要最高保密?!”
就在这时,李薇像是被一道闪电击中,她看着那些被小心翼翼封存、仿佛里面藏着核弹头的普通移液枪和培养皿,一个名字脱口而出。
“是不是…陈佑华?他出事了?”
“禁声!”
刚才还稍显温和的工作人员脸色骤变,眼神锐利如刀,厉声喝止!
那瞬间爆发出的压迫感,让整个实验室的温度都降到了冰点。
张教授、王哲、李薇以及所有实验室成员,都像被施了定身法,大眼瞪小眼,心脏狂跳,一个可怕的、无法言说的猜想瞬间攫住了他们。
那个已经离开的天才学生,他…到底卷入了什么?!
没有答案。
他们像被押送的物品一样,沉默地被带上几辆没有任何标识的黑色商务车,离开了熟悉的校园和实验室。
几天后。
他们被安置在一个全新的、安保森严到令人窒息的研究基地里。
所有之前的实验器材一件不少地出现在崭新的实验室里,甚至连摆放位置都几乎一样,但每件都光洁如新,带着刚出厂的气息。
资源供应充足得过分。
日子依旧像往常一样,只是换了一个新的实验室。
但是高强度的保密培训开始了,内容严厉到近乎苛刻,核心只有一条。
关于那个人的一切,都是最高禁忌,永不提及。
而陈佑华的家中。
陈父下班回来,对着崭新的门禁卡和小区里多出来的、眼神锐利得像鹰的新邻居保安,有些摸不着头脑。
去常去的菜市扬,发现熟悉的摊主都不见了,换了一批手脚麻利、笑容标准却绝不还价的新面孔,菜是水灵灵的,一片烂叶都找不到,价格…好像还便宜了点?
他嘟囔着“现在服务都这么好了?”,心里却有点发毛。
更诡异的是他的工作。
在国企技术岗干了半辈子的他,突然被领导亲切谈话,说他经验丰富,能力突出,要委以重任。
第二天,他就被调到了一个清闲得发慌的管理岗,每天就是看看报告,签签字。
偶尔他因为不熟悉流程出了点小差错,领导不仅不批评,反而和颜悦色地安慰。
“老陈啊,没事没事,慢慢来,熟悉了就好!你的经验是最宝贵的!”
陈母也发现了丈夫的变化,嘀咕着。
“老陈,你这官当得…怎么感觉像被人供起来了?”
他们隐隐感觉到生活被一层无形的、柔软却无比坚韧的网笼罩了起来。
网外的世界依旧喧嚣,网内的一切,都指向那个他们引以为傲、却又仿佛变得无比遥远和神秘的儿子。
平静的表象下,是只有他们能感受到的、无处不在的差异感。
一种被国家意志悄然包裹、隔离于风暴之外的,微妙的、安全的、却又带着一丝茫然的不真实感。
地底的讲解还在继续。
地面上的世界,在短暂的涟漪后,似乎又恢复了往日的节奏。
只有极少数身处漩涡中心或被其边缘波及的人,才能感受到那股潜藏在日常之下的、足以改变一切的暗流,正汹涌奔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