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教学
作品:《从生物科学开始攀科技树》 “你将这份关乎人类命运的重担,选择交给国家来处理,这是极其正确、也极其重大的抉择!
我代表科学院,代表国家,向你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和最深切的感谢!这不仅仅是对你才华的认可,更是对你这份担当的敬重!”
他紧接着道。
“国家绝不会辜负这份信任!接下来,你将享受共和国最高规格的科研待遇。
独立的顶级实验室,无上限的科研经费,最顶尖的团队支持,以及你个人和家人的最高级别安全保障!所有资源,都向你无条件倾斜!”
他顿了顿,语气转为凝重。
“只是……在对外公布方面,鉴于这份成果的特殊性和潜在风险,我们需要极其谨慎。
可能需要很长、很长的时间去消化、验证、应用,直到时机绝对成熟。
这期间,你的名字和贡献,将成为共和国最核心的机密之一。这一点,希望你能理解。”
陈佑华安静地听着,脸上既没有因为夸赞而露出的欣喜,也没有因为需要长期隐姓埋名而表现出的失落或抗拒。
他只是在郑院士说完后,很平静地点了点头:
“可以。我理解。”
他的声音依旧没什么起伏。
“待遇什么的,我不太在意,但国家给的,我接受。至于隐藏……没问题。”
他镜片后的目光清澈而直接。
“我的目标,是确保火种可控,并最终用它推动人类文明的进化。
在这个方向上,国家的资源和意志,是最有力的保障。我们的目标,是一致的。”
这份超越年龄的清醒认知和务实态度,再次让郑院士心中震动。
这个年轻人,似乎天生就理解力量与责任的共生关系,理解个体在宏大叙事中的位置。
“好!好!目标一致!”
郑院士连说了两个好字,心中的一块大石仿佛落地。
他随即又露出几分难以启齿的苦笑,搓了搓手,带着一种前所未有的求教姿态。
“陈佑华同学,还有一事……需要你鼎力相助。”
“你说。” 陈佑华言简意赅。
“你留下的资料……太超前,太深奥了。”
郑院士坦诚得似乎有些无奈。
“我们召集了院里最顶尖的院士团队,但……理解起来极其困难,如同天书。效率太低了。”
他看着陈佑华,眼神带着恳切。
“为了尽快形成对这份成果的全面评估,为最高决策提供坚实依据,我们恳请你……能否亲自为我们讲解一遍?
我们会进行最高级别的绝密录像记录,仅作为内部研究和存档之用。
此外,后续还会有专门的评估专家组参与进来……”
郑院士说完,心中有些忐忑。
他担心陈佑华会反感这种教学任务,或者质疑保密措施。
然而,陈佑华的反应再次出乎他的意料。
“讲解?没问题。”
陈佑华几乎没有思考就答应了,仿佛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我一个人弄出来的东西,指望你们短时间内完全吃透,本就不现实。”
他的语气带着一种近乎冷酷的理性分析。
“要转化为实际成果,要评估风险,要建立后续的管控和应用体系……这需要庞大的专业团队协作,不可能靠几个人完成。”
他看向郑院士,眼神平静而锐利。
“我只有一个要求,保密性。
必须做到绝对绝密。
在这个前提下,需要多少人,投入多少资源,都是必要的代价。
在这方面,耗费多少都不为过。”
“当然!绝对保证!”
郑院士立刻挺直腰板,斩钉截铁地回应,心中涌起一股巨大的释然和敬佩。
陈佑华不仅没有推脱,反而比他更清晰地看到了全局,更理解这项工作的庞杂性和保密的核心重要性!
这份超越年龄的格局和务实,让郑院士彻底收起了最后一丝因对方年轻而产生的、潜意识的轻视。
“那好。”
陈佑华点了点头,仿佛只是敲定了一个实验日程。
“什么时候开始讲解?现在?还是等评估组到了?”
他活动了一下手腕,那姿态,仿佛接下来不是要去向一群国宝级院士传授神谕,而只是准备开始一项寻常的数据分析工作。
郑院士看着他这副随时可以开工的样子,再想想外面那群还在对着天书抓耳挠腮、焦头烂额的院士同僚们,心中那点荒诞感再次涌起,但这一次,却带着一种奇异的、充满希望的暖流。
风暴的中心,原来可以如此平静。
而推动风暴的力量,正握在这个平静的年轻人手中。
他深吸一口气,沉声道:
“专家已经在路上。我们……随时可以开始!”
陈友华扶了扶镜框,平静的点头。
“那就.....开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