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陈佑华是外星人?

作品:《从生物科学开始攀科技树

    仅仅离开了半天多的时间,再踏进来时,却有种穿越了半个世纪的恍惚感。


    门外,是足以让共和国最顶尖大脑集体宕机、让最高决策层连夜启动紧急预案的惊涛骇浪。


    门内,却依旧是那片令人昏昏欲睡的温暖与静谧。


    巨大的屏幕上,不知循环了多少遍的新闻还在无声流淌,国际政要的嘴型开合,股市的曲线起伏,如同另一个遥远星球的背景噪音。


    他的目光第一时间锁定了沙发椅上那个身影。


    陈佑华正微微侧着身子,一手支着额头,另一只手有些孩子气地揉着眼睛。


    细碎的额发被揉得微乱,镜片后的眼神带着初醒的惺忪和一丝被打扰的不耐烦。


    他甚至还小小地打了个哈欠,唇线抿起一个短暂的弧度,显得……格外无害。


    郑院士的脚步停在门口,心脏像是被一只无形的手狠狠攥了一下。


    荒谬绝伦的感觉如同冰冷的潮水瞬间淹没了他。


    就是他?


    就是这个看起来刚睡醒、甚至带着点学生气的年轻人?


    这个档案里写着“省状元”、“实验室新秀”、“低调得近乎孤僻”的大二学生?


    他刚刚交出的东西,让一群为国奉献一生、见惯了大风大浪的国宝级院士们集体失语,让整个国家机器如临大敌、瞬间进入最高战备状态?!


    郑院士脑子里不受控制地闪过陈佑华的履历。


    初中优秀,高中开始展露近乎非人的学术统治力,满分、金牌信手拈来,却像躲避瘟疫一样拒绝所有采访和青北的橄榄枝,固执地以状元身份考进Z大生物系。


    大一就一头扎进书堆,三个月啃完别人四年的知识体系,然后精准地钓上了张振华教授,进入实验室……


    到这里,虽然天才得离谱,但逻辑链条还算清晰。


    一个不走寻常路的超级学霸。


    然后,画风突变!


    一篇横空出世、开辟信息工程新航道的《JCMI》顶刊论文,像一颗耀眼的信号弹,把全世界的目光都吸引了过来。


    郑院士当时拿到那篇论文时,心中的震撼无以复加,将其视为国宝级战略人才,这才有了不惜代价的邀请。


    他本以为,这已经是陈佑华天才的顶点,是触类旁通的神来之笔。


    结果呢?


    结果人家一见面,随手丢出一个U盘,轻描淡写地说:哦,那个啊,随手弄的。这个才是重点,关于人类存亡的。


    这已经不是触类旁通能解释的了!


    这简直是从生物坑里一锄头下去,挖穿了地球,直接通向了数学和AI的神域!


    郑院士感觉自己的认知体系,在过去的几个小时里被反复碾碎又重组,现在看着眼前揉眼睛的陈佑华,只剩下一种深深的、近乎虚脱的荒诞感。


    他见过无数天才,有锋芒毕露的,有恃才傲物的,有沉稳内敛的。


    但像陈佑华这样,平静地坐在风暴眼中心打瞌睡,随手扔出足以颠覆世界的玩具,然后仿佛无事发生的……怪物?


    他生平仅见!


    有那么一瞬间,一个极其荒谬的念头不受控制地冒了出来:这小子…该不会真是外星人伪装的吧?


    但这个念头只是一闪而过,迅速被他强大的理智和职业素养压了下去。


    怀疑?


    没有意义。


    他调阅过陈佑华从出生到现在的所有档案,每一个细节都经得起推敲。


    他的父母是普通知识分子,他的成长轨迹清晰可查。


    他的行为模式虽然特立独行,但目标明确,逻辑自洽。


    他就是要走自己的路,做自己认为重要的事。


    君子论迹不论心。


    无论他拿出多么匪夷所思的东西,无论他的思维方式多么异于常人,他的迹就在那里。


    一篇篇逻辑严密、颠覆认知的论文。


    一个被郑重其事、亲手锻造了枷锁的火种。


    以及此刻,他平静地坐在这里,等待着结果。


    这就够了。


    在这个关乎人类命运的时刻,动机和来源的疑惑,必须让位于对事实本身的敬畏和应对。


    郑院士深吸一口气,强行压下心头的滔天巨浪和那份浓重的疲惫感,脸上重新挂起一丝温和却无比郑重的神情,缓步走了进去。


    他走到沙发椅旁,没有居高临下,而是微微俯身,声音放得异常平和,仿佛生怕惊扰了什么:


    “陈佑华同学,休息得还好吗?”


    陈佑华站了起来,拍了拍衣服的褶皱,说道。


    “本来也不是很困,只是等的太久了,所以眯了一会。”


    接着又说道。


    “你们看的怎么样,这是我差不多半年多的成果,电子生命!


    我想出来之后,又觉得太危险了,又花了几个月时间去设计枷锁。


    但是思来想去,还是觉得这东西太烫手了,还是交给你们专业的人来处理吧。”


    “........”


    郑院士能说什么呢,他只能是无话可说啊。


    确实是一项重要的成果,重要到整个国家机器都要为之运转,全力保证这份资料能够快速被消化,了解,从而做出决策。


    郑院士看着眼前年轻人那理所当然、甚至带着点终于甩掉包袱的神情,心头的复杂情绪简直难以言喻。


    他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平稳而充满力量,带着最高学术机构负责人的郑重。


    “陈佑华同学!”


    郑院士的声音在静谧的空间里显得格外清晰,带着一种发自肺腑的震撼与肯定。


    “你的成果……我们初步……接触了。”


    他斟酌着用词,避免透露太多细节。


    “只能用震撼、颠覆来形容!它展现出的智慧和远见,已经远远超出了我们当前时代的认知边界!


    尤其是你那份对潜在风险的清醒认知和亲手锻造的枷锁设计,更是体现了一种超越年龄、超越领域的惊人责任感和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