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好一个实事求是!
作品:《穿越后,汉东没人能压得住我!》 上次省委常委会上,他可是顶着沙书记的压力,给李达康投了赞成票。
这背后,自然是有更高层的暗示。
可现在,风向好像又变了。
他必须小心翼翼,看清形势再站队。
飞机抵达。
吴泰宁一行人,在工作人员的簇拥下走了出来。
吴春林立刻满脸堆笑地迎了上去。
“吴部长!哎呀,可把您给盼来了!”
“欢迎您来汉东指导工作啊!”
他的腰,微微弯着,姿态放得极低。
吴泰宁只是淡淡地点了点头,官威十足。
“春林同志,辛苦了。”
就在吴春林忙着跟考察组的人寒暄握手时。
几个穿着便服,拎着简单行李,眼神却异常锐利的男人。
从另一个出口,悄无声息地走了出来。
他们没有惊动任何人,迅速上了一辆早已等候在外的商务车,消失在车流之中。
当天下午,省委常委会议室。
一场为考察组接风洗尘的座谈会,正式召开。
沙瑞金坐在主位上,热情洋溢地致欢迎词。
“我们汉东省委,坚决拥护中央的决定,全力配合考察组的工作……”
一套套官话,说得滴水不漏。
李达康就坐在他的下首,面无表情,眼神平静得像一潭深水。
他知道,今天的会,就是一场鸿门宴。
欢迎是假,发难是真。
果然,在介绍完与会人员后,沙瑞金话锋一转。
“为了让考察组的同志们,能够更全面、更立体、更深入地了解我们的干部……”
“我们今天也请了一些其他岗位的同志列席。”
“大家可以畅所欲言嘛,谈谈自己的看法,帮助我们的同志进步。”
说着,他的目光,若有若无地,飘向了坐在角落里的钱绍远。
钱绍远感受到了这道目光,身体瞬间绷紧,冷汗,浸湿了后背的衬衫。
他知道,轮到他上场了。
钱绍远下意识地想躲。
可是在这个场合,在这间屋子里,他无处可逃。
他慢慢地,一寸一寸地,从椅子上站了起来。
“咳。”
他清了清嗓子,喉咙干得发疼。
“沙书记,吴部长,各位领导。”
他的声音有些发颤,但还是努力地维持着镇定。
“既然沙书记鼓励我们畅所欲言,那……那我就抛砖引玉,谈一点不成熟的看法。”
李达康端坐着,眼皮都没抬一下。
他甚至没有去看钱绍远一眼。
他只是静静地端起面前的茶杯,用杯盖轻轻撇去浮沫。
那份从容,让钱绍远心里的压力更大了。
“我……我想反映一个关于京州新能源汽车产业园项目的问题。”
钱绍远开口了。
第一句话说出口,后面的话,也就顺畅了。
他豁出去了。
“据我了解,这个项目投资巨大,市财政和省里能给的支持都非常有限。”
“这本身没什么,我们搞经济建设,就是要克服困难嘛。”
“但是……”
他话锋一转,声音陡然拔高。
“京州市在解决资金缺口的问题上,采取的方式。
我认为是存在巨大风险,甚至是违规的!”
来了。
会议室里,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高育良不动声色地调整了一下坐姿,镜片后的眼睛里,闪过一丝精明的光。
田国富则拿起笔,准备记录,嘴角挂着一抹冷峻的笑意。
沙瑞金靠在椅背上,面带微笑,一副鼓励下属大胆发言的开明领导模样。
“哦?绍远同志,你具体说说。”
沙瑞金开口,语气温和。
钱绍远得到了鼓励,胆子也大了起来。
他直接把矛头对准了李达康。
“在达康书记的主导下。
京州城市建设投资集团,向山水集团和赵瑞龙的公司。
进行了总额高达三十八亿的民间融资!”
三十八亿!
这个数字一出来,会场里响起一片细微的抽气声。
“这笔钱,不是不能借。企业发展嘛,融资是正常手段。”
“可问题是,这笔借款的利息,高达银行同期贷款利率的两点五倍!”
“这是什么概念?”
“这就是典型的高利贷!”
钱绍远越说越激动,脸都涨红了。
他把沙瑞金早就准备好的材料,一字不差地背了出来。
“我们政府的平台公司,我们党的干部,怎么能去借高利贷搞建设?”
“这背后,有没有利益输送?有没有官商勾结?”
“三十八亿的本金,两点五倍的利息,这里面有多少钱,会流进私人的腰包?”
“这些钱,最终还不是要我们京州的老百姓来买单!”
他的声音在会议室里回荡。
所有人的目光,再次聚焦到李达康身上。
这次,目光里充满了探寻与质疑。
一直沉默不语的中组部副部长吴泰宁,终于缓缓地抬起了头。
他看向李达康,表情看不出喜怒。
“达康同志。”
他开口了。
这四个字,让沙瑞金的眼角微微跳了一下。
不是“李达康同志”,也不是“达康书记”。
而是“达康同志”。
这里面的亲疏远近,在场的都是人精,谁听不出来?
吴春林更是心里咯噔一下,暗自庆幸自己刚才没有乱说话。
李达康终于放下了茶杯,抬起头,迎向吴泰宁的目光。
他的眼神,依旧平静如水。
“吴部长,您请指示。”
吴泰宁手指在桌上轻轻敲了敲。
“对于绍远同志反映的这个情况,你怎么看?”
这个问题,问得极有水平。
他没有问“是不是真的”,而是问“你怎么看”。
这给了李达康巨大的解释空间。
李达康没有立刻回答吴泰宁,反而将视线转向了钱绍远。
“绍远同志,你在省政协工作,对经济问题也很有研究嘛。”
他的语气很平淡,听不出是在夸奖还是在讽刺。
钱绍远被他看得有些发毛,硬着头皮说:“谈不上研究,只是……只是实事求是。”
“好一个实事求是。”
李达康点了点头。
“那我请教你一个问题。”
“在当时,省里拿不出钱,市财政的账上,穷得都能跑老鼠。”
“新能源汽车产业园项目,又是省里定下的重点项目。
是汉东产业升级的龙头,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你告诉我,除了民间融资,我上哪儿去弄这笔钱?”
李达康的声音不大,但每一个字都清晰地传到在场每个人的耳朵里。
他的问题,直接、尖锐,不留情面。
把皮球,狠狠地踢回给了钱绍远。
钱绍远顿时语塞。
他只是个传声筒,哪里想过这么具体的问题?
沙瑞金给他的剧本里,可没有这一段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