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 暖阁共商民生策,臣心一致定良谋

作品:《朕,朱厚照,登基即斩外戚

    坤宁宫暖阁中,炭火燃得正旺。


    橘红色的火光映在案上的舆图和奏折上,将朱厚照的身影拉得修长。


    韩文和欧阳铎跟着张永走进来。


    刚跨过门槛,他们便齐齐躬身行礼:“臣韩文(欧阳铎)参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朱厚照正站在舆图前,手指还停在京师的标注上。


    闻言,他转过身,摆了摆手:“免礼,都坐吧,地上凉。”


    张永连忙搬来两把椅子,放在案旁。


    随后,他又给两人各倒了杯热茶。


    韩文接过茶杯,却没喝。


    他捧着杯子的手微微用力。


    他能感觉到,暖阁里的气氛虽不如朝堂上严肃,却带着一种“刻不容缓”的紧迫感。


    欧阳铎则把随身的纸笔放在膝上。


    他的手指按在纸页上,随时准备记录。


    他的眼神里满是郑重。


    朱厚照坐回龙椅,指了指案上张永记录的小本子,开门见山:“张永和你们说的事,都清楚了吧?”


    “朕在茶肆里听百姓抱怨时,心里就琢磨,你们是户部,管着天下钱粮民生,遇上这些事,该怎么解决?”


    他的语气没有苛责,却带着一种“期待答案”的郑重,让韩文和欧阳铎都不由自主地挺直了腰板。


    韩文放下茶杯,起身躬身道:“回陛下,张公公在路上已经把详情跟臣和欧阳主事说了!”


    “臣二人听了之后,都怒不可遏。”


    “粮商囤粮抬价、差役私收苛捐、官吏敲诈百姓,这些事竟瞒了朝廷这么久,是臣监管不力,请陛下降罪!”


    欧阳铎也跟着起身:“臣也有罪!”


    “臣负责基层民政巡查,却没发现京师里的这些乱象,让百姓受苦,臣难辞其咎!”


    朱厚照看着两人坦诚认错的样子,心里的凝重稍缓。


    他摆了摆手:“现在不是说降罪的时候,百姓还在等着解决问题,认错不如办实事。”


    “朕听说,你们在户部时,就已经在统计粮价的事了?”


    韩文连忙回道:“是!”


    “臣和欧阳主事正核对京畿各粮行的粮价记录,发现通州、大兴的粮价早在半个月前就涨到六十文了,可下面报上来的奏报,却只写‘五十文上下’,明显是有人瞒报!”


    “臣正打算今天下午就派人去查,没想到陛下先召臣入宫,还知道了这么多百姓的苦处!”


    欧阳铎补充道:“陛下,臣之前巡查保定府时,就发现过差役私收过路费的情况,当时已经上奏要求整改,没想到京师里也有!”


    “还有那‘冬防捐’,去年年底陛下就下旨废除了,现在竟还有差役敢私收,定是下面的官吏阳奉阴违,把陛下的圣旨当耳旁风!”


    他说着,从怀里掏出一张纸,递到朱厚照面前:“这是臣之前记录的基层苛捐清单,除了冬防捐,还有‘路灯捐’‘清道捐’,都是些巧立名目的搜刮!”


    朱厚照接过清单,看着上面密密麻麻的捐税名称,手指攥得发白,指节都泛了青。


    “好一个‘阳奉阴违’!”


    “朕下的圣旨,到了基层竟成了废纸,这些官吏,是觉得朕治不了他们的罪?”


    他把清单拍在案上,纸张发出“啪”的一声响,吓得张永都缩了缩脖子。


    但很快,朱厚照就压下了怒火,看向两人:“抱怨无用,咱们现在就说办法。”


    “粮价、苛捐、官吏敲诈,这三件事,该从哪儿先动手?”


    韩文沉吟片刻,回道:“陛下,臣以为该先查粮价!”


    “民以食为天,粮价涨得太狠,百姓连饭都吃不起,其他事再急,也得先让百姓有饭吃!”


    “臣建议,第一步让锦衣卫配合户部,暗访京畿各粮行,查清楚哪些粮商在囤粮,囤了多少。”


    “第二步,打开京师的常平仓,平价售粮,先把粮价压下去,免得百姓挨饿。”


    “第三步,追究瞒报粮价的官员,杀鸡儆猴!”


    欧阳铎点头附和,还补充道:“陛下,臣觉得查粮商时,得重点查‘王记粮行’和‘李记粮行’!”


    “张公公说的那个短打汉子,就是在王记粮行买的米,七十文一斗,比常平仓贵了近四十文!”


    “还有,臣在基层有几个线人,都是粮行的伙计,臣可以让他们悄悄提供囤粮的地点,免得打草惊蛇,让粮商把粮转移了!”


    朱厚照听着,眼里渐渐亮了起来,手指在案上轻轻敲击:“这个办法好!”


    “锦衣卫暗访 + 线人报信,既快又准,还能避免走漏风声。”


    “常平仓的事,韩文你现在就安排人去办,今天下午就得开仓,不能等!”


    “臣遵旨!”韩文躬身应道,立刻从怀里掏出纸笔,开始写调令。


    笔尖划过纸页的沙沙声,在暖阁里格外清晰。


    解决了粮价的事,三人又转向苛捐杂税。


    欧阳铎道:“陛下,苛捐的事,得双管齐下!”


    “一方面,臣带人去查私收冬防捐、过路费的差役,抓几个领头的,比如那个姓赵的差役,审出他们的上司是谁,把这条线挖出来。”


    “另一方面,张贴告示,告诉百姓这些捐税早就废除了,要是再有人收,让百姓直接去锦衣卫报案,赏银五十两!”


    “赏银好!”朱厚照眼前一亮。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百姓有了赏银,就敢跟那些恶役作对,也能帮咱们盯着基层的动静。”


    “韩文,赏银从户部拨,别省着,百姓帮咱们查案,不能让他们吃亏!”


    韩文连忙点头:“臣明白!”


    “臣这就让人准备赏银,明天一早就把告示贴出去,贴满京师的大街小巷!”


    最后说到官吏敲诈,气氛又沉了下来。


    铁匠铺被讹、杂货铺被索贿,这些事牵扯到基层的“消防吏”“街长”,背后可能还连着更高层的官员。


    韩文皱着眉道:“陛下,官吏敲诈的事,比前两件更复杂,得联合刑部和锦衣卫一起查!”


    “先抓几个小吏审,比如那个刁难铁匠铺的消防吏,看看他背后是谁在撑腰,再顺藤摸瓜,把保护伞挖出来!”


    欧阳铎也道:“臣赞同!”


    “基层小吏不敢这么大胆,定是上面有人罩着!”


    “臣可以去城郊找那个被打的菜农,让他指认‘黄老虎’,再从黄老虎嘴里问出跟他勾结的官吏,这样就能一步步查上去!”


    朱厚照站起身,走到舆图前,手指在京师的各个区域点了点:“就这么办!”


    “粮价的事,韩文牵头,锦衣卫陆炳配合。”


    “苛捐的事,欧阳铎牵头,东厂刘瑾派番子协助。”


    “官吏敲诈的事,韩文、欧阳铎一起,联合刑部韩邦、锦衣卫陆炳,成立专门的查案小组!”


    “朕给你们三天时间,先把粮价压下去,把领头的恶役、恶吏抓起来,给百姓一个初步的交代!”


    “三天后,朕要听你们的进展!”


    “臣遵旨!”韩文和欧阳铎齐声领命,声音里满是干劲。


    陛下把任务分得清清楚楚,还给了尚方宝剑般的支持,他们没有理由办不好。


    张永在一旁,手里的小本子记满了密密麻麻的字。


    从粮行名称到查案分工,每一条都记得清清楚楚,生怕漏了半点。


    就在这时,暖阁外传来小太监的通报声:“陛下,内阁首辅李东阳李大人求见,说有要事启奏!”


    朱厚照愣了一下,随即笑了:“哦?李首辅来得正好,咱们正商量民生的事,让他进来,一起听听。”


    他转头对韩文和欧阳铎道:“李首辅熟悉朝堂事务,说不定能给咱们提些补充意见,正好也让他知道百姓的苦,后续推行政策时,内阁也能多配合。”


    韩文和欧阳铎对视一眼,都点了点头。


    有内阁牵头配合,查案和解决民生问题会更顺利,不会有部门之间的推诿扯皮。


    暖阁的门被推开,李东阳穿着一身藏青色的官袍,手里拿着一份奏折,快步走了进来。


    刚要躬身行礼,就被朱厚照笑着拦住:“李首辅不用多礼,快坐,朕正跟韩文、欧阳铎商量查粮价、除苛捐的事,你来得正好,也给咱们出出主意。”


    李东阳愣了一下,看着案上的清单、舆图,还有韩文、欧阳铎手里的调令,瞬间明白了过来。


    陛下这是要动真格的,解决京师的民生乱象!


    他心里一暖,连忙道:“陛下心系百姓,臣佩服!”


    “臣刚才在宫外听说常平仓要开仓平价售粮,正想进宫奏请陛下,没想到陛下已经安排好了!”


    朱厚照笑着指了指椅子:“坐下说,咱们一起商量,争取尽快把事办好,让百姓过个安稳年。”


    暖阁里的炭火依旧旺着,茶水的热气袅袅升起。


    原本只有三人的议事,因为李东阳的到来,变得更加热闹。


    韩文拿着粮价调令,跟李东阳说常平仓的安排。


    欧阳铎拿着苛捐清单,跟李东阳说贴告示的细节。


    朱厚照则坐在龙椅上,听着几人的讨论,偶尔插几句话,确定最终的方向。


    窗外的雪还在飘,但暖阁里的气氛,却充满了“为民办实事”的暖意。


    一场关乎京师百姓生计的整治行动,在君臣同心的讨论中,变得越来越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