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大理寺顺承大势,都察院暗伏强援
作品:《朕,朱厚照,登基即斩外戚》 弘治十八年十二月十七日清晨,寒风凛冽,李东阳、杨一清、王恕三人顶着寒风,骑马直奔大理寺 —— 这是今天要攻克的第一个目标,也是最后两个 “硬骨头” 之一。
大理寺卿吴一贯早已在衙门口等候,见三人到来,连忙上前见礼:“李首辅、杨次辅、王阁老,这么早过来,可是为修订《问刑条例》的事?”
李东阳笑着点头:“吴卿倒是聪明,正是为此事而来。”
四人走进值房,刚坐下,吴一贯就苦笑着说:“首辅,不瞒您说,大理寺这几天也在争论这事,有人说要守祖制,有人说要顺民心,老夫正拿不定主意呢。”
李东阳开门见山:“吴卿,那我就直说了 —— 陛下修条例,不是为了违背先帝,是为了收拾兵部的烂摊子,是为了大明的吏治清明。”
“你想想,大理寺管刑狱复核,以前因为《问刑条例》,多少贪腐案明明该重判,却只能轻罚,百姓骂你们‘官官相护’,你们心里舒服吗?”
“要是改了条例,你们能按《大明律》公正判案,既对得起百姓,又能彰显大理寺的公正,这难道不是好事?”
杨一清补充道:“而且陛下的耐心有限,现在吏部、户部、礼部等部门都已支持修法,就剩大理寺和都察院了。”
“要是你们坚持反对,陛下一旦硬来,不仅你们脸上无光,东厂和锦衣卫手里的那些‘复核疏漏’的旧账,怕是也要被翻出来,到时候谁也保不住你。”
吴一贯的脸色变了变 —— 他确实担心 “复核疏漏” 的旧账,那些都是以前因为条例限制,不得不从轻处理的案子,要是被陛下当成 “徇私”,后果不堪设想。
他沉默片刻,站起身道:“首辅说得对!大理寺不能拖后腿,老夫这就召集官员,联名上书支持修法!”
“好!” 李东阳满意地点头,“吴卿识大体,大明不会忘了你的功劳。”
不到一个时辰,大理寺的联名奏疏就拟好了,吴一贯亲自签字画押,双手递给李东阳:“首辅,这是大理寺的奏疏,老夫保证,以后审案一定公正严明,绝不姑息贪腐!”
李东阳接过奏疏,笑着道:“有吴卿这句话,老夫就放心了。我们还要去都察院,就不耽搁了。”
离开大理寺,王恕松了口气:“没想到大理寺这么顺利,现在就剩都察院了,只是刘宇那边……”
李东阳脸色凝重:“刘宇是刘大夏的门生,肯定会为老师说话,咱们得做好打硬仗的准备。”
三人翻身上马,朝着都察院的方向而去,气氛比刚才沉重了不少。
都察院值房里,左都御史刘宇正对着下属发脾气:“李东阳真是老糊涂了!竟然帮着陛下改先帝的条例,简直是背叛文官集团!”
一个御史附和道:“大人说得对!咱们都察院是言官,就该弹劾这种‘违逆祖制’的行为,绝不能支持修法!”
刘宇点头:“没错!等李东阳他们来了,老夫一定要好好教训教训他们,让他们知道‘祖制’不能违!”
话音刚落,小吏进来禀报:“刘大人,内阁李首辅、杨次辅、王阁老来了!”
刘宇冷哼一声:“来得正好!让他们进来!”
他故意坐在主位上不动,连起身迎接的意思都没有,眼神里满是敌意。
李东阳三人走进来,见刘宇如此态度,心里都清楚今天不好办。
李东阳先开口,语气缓和:“刘御史,我们是为修订《问刑条例》的事来的,想和你商量一下……”
“商量?” 刘宇猛地打断他,拍着桌子站起来,“李首辅,你还有脸跟老夫商量?你忘了先帝对你的信任?忘了你是文官的领头人?”
“你帮着陛下改先帝的条例,就是不孝!就是背叛文官!老夫绝不会支持,还要弹劾你‘蛊惑圣心’!”
杨一清皱起眉:“刘御史,话不能这么说,修条例是为了大明江山,不是背叛……”
“住口!” 刘宇根本不听,“你们这些人,眼里只有陛下的旨意,没有祖制和文官的体面,老夫懒得跟你们废话,请你们出去!”
王恕气得脸色发白,刚要反驳,李东阳拉住他,摇了摇头 —— 现在和刘宇硬吵没用,只会把事情闹僵。
李东阳看着刘宇,语气平静:“刘御史,我们今天来,是给你机会,也是给都察院机会。”
“再好好想想,别因为一时冲动,毁了自己,也毁了都察院。”
说完,他带着杨一清和王恕,转身走到值房的偏厅等候 —— 他不想放弃,还想再等一等,看看刘宇能不能回心转意。
而此时的都察院衙门口,刘瑾正提着一个沉甸甸的布包,慢悠悠地走来,布包里装的是东厂收集的都察院官员罪证。
刚到门口,就见陆炳也提着一个类似的布包走来,显然也是来送 “礼物” 的。
两人对视一眼,都笑了。
刘瑾尖声笑道:“陆大人,你也是来给刘御史‘送东西’的?”
陆炳点头:“刘大夏的门生,不敲打敲打,不知道天高地厚。刘公公也是奉陛下的意思来的?”
“可不是嘛!” 刘瑾晃了晃布包,“这里面都是都察院御史贪小财、报假账的证据,足够让刘宇喝一壶的!”
陆炳也掂了掂手里的包:“我这里是他们‘弹劾不公’‘收受贿赂’的记录,比你的还扎实。”
两人笑着寒暄了几句,刘瑾道:“走!咱们一起进去,让刘御史看看,什么叫‘识时务者为俊杰’!”
陆炳点头:“好!正好让他知道,反对修法的下场!”
两人并肩走进都察院大门,守门的小吏见是刘瑾和陆炳,吓得连忙让路 —— 谁都知道这两位是陛下的红人,手里握着生杀大权,没人敢得罪。
刘瑾和陆炳径直朝着值房走去,脚步沉稳,布包里的证据发出轻微的摩擦声,像是在为刘宇的结局敲响警钟。
偏厅里,李东阳正听着值房里刘宇的怒骂声,眉头紧锁。
突然,外面传来小吏的声音:“刘公公、陆大人,里面请!”
李东阳、杨一清、王恕眼睛一亮 —— 救兵来了!
他们知道,刘瑾和陆炳一来,刘宇就算再顽固,也不得不低头了。
值房里,刘宇还在对着下属骂李东阳 “背叛文官”,听到 “刘公公、陆大人来了”,脸色瞬间变得惨白 —— 他最害怕的就是这两位,手里不知道握着多少都察院的黑料。
他刚想整理一下官袍,刘瑾和陆炳已经推门进来,脸上带着似笑非笑的表情,手里的布包格外显眼。
“刘御史,别来无恙啊?” 刘瑾尖细的嗓音响起,带着浓浓的压迫感。
刘宇的喉咙动了动,一句话都说不出来,只觉得冷汗顺着脊梁骨往下流 —— 他知道,自己的好日子,到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