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罪证震慑顽抗者,圣意决断定罚期

作品:《朕,朱厚照,登基即斩外戚

    刘瑾晃了晃手里的布包,尖细的嗓音带着戏谑:“刘御史,咱家跟陆大人特意给您送点‘好东西’,您可得好好瞧瞧。”


    陆炳直接把布包扔在案上,“哗啦” 一声,账本、供词、弹劾记录散落一地:“这些都是都察院官员近三年的‘业绩’—— 张御史收盐商三千两,李御史弹劾异己收好处,还有您亲自批的‘复核从轻’的贪腐案,条条都记着呢。”


    刘宇颤抖着手拿起一本账本,越看脸色越白 —— 上面连他去年借巡查之名克扣驿站五十两银子的小事都记在上面,更别提那些 “关照门生” 的弹劾疏漏了。


    他咽了口唾沫,声音发颤:“刘公公、陆大人,这…… 这是什么意思?这些事虽有不妥,但罪不至死吧?”


    “罪不至死?” 刘瑾冷笑一声,上前一步逼近刘宇,“陛下前几天刚说,对不办实事、还敢挡路的官员,轻则流放,重则三族之内不许入仕 —— 您觉得这些‘小事’,够不够让您丢官流放?够不够让您刘家断了仕途?”


    陆炳也跟着补刀:“刘御史,您是刘大夏的门生吧?现在刘大夏自身难保,您还敢跟陛下对着干,是不是觉得陛下不敢动您?”


    “咱家跟您说句实话,” 刘瑾的语气陡然变冷,“谁让皇爷不痛快,咱家就帮他‘准备准备’—— 要么主动请辞,要么等着被押到奉天殿当众问罪,您选哪个?”


    刘宇的腿一软,差点瘫坐在地上 —— 流放他不怕,可三族不许入仕,等于断了刘家的根!他看着满地的罪证,又想起之前兵部贪官的下场,终于彻底怂了。


    他 “扑通” 一声跪倒在地,对着刘瑾和陆炳连连磕头:“刘公公、陆大人饶命!老夫知道错了!老夫愿意支持陛下修订条例,愿意联名上书,求你们在陛下面前美言几句!”


    刘瑾满意地点点头,伸手扶起他:“早这样不就好了?陛下不是容不下有错误的官员,他要的是能办实事、不挡路的人 —— 只要您好好配合,之前的事,陛下或许能既往不咎。”


    陆炳收起罪证,语气缓和了些:“刘御史既然想通了,就赶紧组织都察院官员拟写奏疏,别让陛下等急了。”


    “是!是!老夫这就去办!” 刘宇擦着额头的冷汗,连声道谢,之前的嚣张气焰荡然无存。


    刘瑾和陆炳不再多留,转身走出值房。


    偏厅里的李东阳、杨一清、王恕早已等候多时,见二人出来,李东阳笑着道:“辛苦二位了,这下都察院总算搞定了。”


    “李首辅客气了,都是为了陛下,为了大明。” 刘瑾拱手笑道,“咱家跟陆大人得赶紧回宫里复命,就不陪您多说了。”


    四人简单寒暄几句,便各自散去。


    刘瑾和陆炳骑马直奔皇宫,一路上,陆炳忍不住道:“刘公公刚才那番话真是厉害,吓得刘宇当场就跪了,比咱们预想的还顺利。”


    “对付这种老顽固,就得先把刀架在脖子上,再给个台阶下,不然他不知道天高地厚。” 刘瑾得意地晃了晃脑袋,“等会儿见了陛下,可得把咱们的‘功劳’好好说说。”


    不到半个时辰,二人就到了坤宁宫暖阁。


    朱厚照正看着各地送来的 “支持修法” 奏疏,见他们进来,笑着问:“怎么样?刘宇那老小子服软了吗?”


    刘瑾连忙躬身道:“回陛下,托您的福,刘宇见了罪证,当场就认错了,说马上组织都察院联名上书,绝不敢再挡路。”


    陆炳把整理好的罪证清单递上去:“陛下您看,这些是都察院的问题记录,咱们留了一手,要是以后他们再敢不老实,随时能拿出来用。”


    朱厚照翻了翻清单,满意地笑了:“好!你们办得不错!现在吏部、户部、刑部、礼部、工部、大理寺、都察院全票支持,修法的事再也没人能挡了。”


    他站起身,走到舆图前,眼神坚定:“传朕的旨意,明天召开大朝会,当着满朝文武的面,宣布对刘大夏等兵部贪官的处罚,同时正式提出修订《问刑条例》,给大明一个全新的开始!”


    “奴婢遵旨!” 张永连忙上前应道,转身去传旨。


    刘瑾和陆炳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里看到了兴奋 —— 折腾了这么久,终于要尘埃落定了!


    朱厚照看着他们,语气缓和了些:“这段时间你们也辛苦了,等这事结束,朕给你们各赏五百两银子,好好歇几天。”


    “谢陛下隆恩!” 二人连忙磕头谢恩,心里乐开了花。


    而此时的内阁值房里,李东阳、杨一清、王恕正看着桌上堆成小山的联名奏疏,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杨一清伸了个懒腰:“总算都搞定了,从奉天殿审案到现在,天天提心吊胆,这下能松口气了。”


    王恕抚着胡须道:“是啊!明天大朝会宣布处罚,再提修法,保守派再也没理由反对了,大明的吏治总算有希望了。”


    李东阳拿起一份奏疏,眼神里满是感慨:“咱们这些老臣,辅佐先帝时就盼着整顿贪腐,今天总算能在陛下手里实现了。”


    “陛下年轻有为,又肯听劝,只要咱们好好辅佐,大明一定能重现盛世。”


    三人相视一笑,连日的疲惫都消散了不少 —— 所有的努力都没有白费,改革的第一步,终于站稳了。


    宫外的街面上,百姓们还不知道明天的大朝会安排,但 “都察院也支持修法” 的消息已经传开,茶馆里、酒肆中,到处都是欢呼的声音。


    一个老农端着酒碗笑道:“太好了!连都察院都同意了,这下贪官肯定跑不了了!明天说不定就有好消息了!”


    “对!咱们明天去宫门口等着,看看陛下怎么收拾那些狗官!” 众人纷纷附和,眼里满是期待。


    坤宁宫暖阁里,朱厚照看着窗外的夜色,手里把玩着那把 “镇朔剑”—— 这把剑陪着王守仁查贪腐,现在终于要派上用场了。


    他想起刘大夏的顽固、贪官的贪婪,又想起百姓的期待、群臣的配合,眼神越来越坚定。


    “明天,就是清算的时候了。” 他轻声自语,“为了边军将士,为了大明百姓,也为了正德元年的新生。”


    张永走进来禀报:“陛下,各部门都已通知到位,明天辰时大朝会,所有官员务必到场。”


    “好。” 朱厚照点头,“再让人把兵部贪官的罪证整理好,明天当着满朝文武的面,一一公示,让所有人都知道,贪腐的下场!”


    “奴婢遵旨!” 张永躬身退下。


    暖阁里的炭火噼啪作响,映着朱厚照年轻却坚毅的脸庞。


    距离正德元年还有十二天,这场围绕贪腐和改革的较量,终于要迎来最终的判决。


    而明天的奉天殿,将是正义的舞台,是贪官的末日,更是大明新生的起点。


    所有人都在等待着明天的到来,等待着那场注定载入史册的大朝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