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晓以利害服吏部,同心协力振户部

作品:《朕,朱厚照,登基即斩外戚

    杨一清看着吏部值房里顽固的保守派文官,清了清嗓子,语气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分量。


    “各位同僚,咱们打开天窗说亮话 —— 陛下要是想强行处置兵部贪官、修改《问刑条例》,有没有办法?当然有!”


    “他是天子,手握生杀大权,就算绕过三法司、违背所谓‘祖制’,谁能拦得住?”


    “可陛下为什么没这么做?是给咱们文官留面子,是不想把关系闹僵!”


    王恕接着补充,眼神扫过众人。


    “可要是咱们不识抬举,非要顶着不答应,把陛下逼急了,后果你们想过吗?”


    “陛下已经因为兵部窝案对文官没了信心,要是真硬来一次,以后但凡有人犯点小错 —— 哪怕是收了两匹绸缎、吃了一顿宴请,你们觉得陛下还会网开一面吗?”


    “尤其是你们这些明着暗着反对的人,到时候陛下清算旧账,第一个拿谁开刀,还用说吗?”


    这话像一盆冷水,浇在保守派文官头上。


    刚才还梗着脖子的侍郎瞬间冒了冷汗,搓着手道:“这…… 这倒是没考虑过…… 陛下年轻气盛,真要是记恨上,咱们以后确实不好过。”


    另一个主事也慌了:“是啊!要是陛下以后对文官处处盯着,一点错都不饶,那当官还有什么意思?不如主动支持,给陛下个台阶下。”


    几个文官互相使了个眼色,纷纷转向马文升,齐声说:“马尚书,我们同意支持陛下!愿意联名上书,请求修订《问刑条例》!”


    马文升看着他们秒变的态度,又气又笑:“早这样不就好了?非要等人家把利害说透才肯松口!”


    他转向杨一清和王恕,拱了拱手:“多谢二位阁老,这下吏部总算统一意见了。”


    杨一清笑着点头:“都是为了大明,客气什么?我们还要去其他衙门,就不耽搁了。”


    说完,和马文升起身告辞,留下一群还在擦汗的保守派文官。


    走出吏部衙门,王恕忍不住笑道:“李首辅这招真是管用,一提到‘陛下秋后算账’,这些人比谁都跑得快,刚才的硬气全没了。”


    杨一清也道:“这就是抓住了他们的软肋 —— 这些人看似守祖制,其实最看重自己的乌纱帽,只要戳中这点,没有说不服的。”


    两人相视一笑,翻身上马,往户部赶去。


    此时的户部值房里,韩文正站在案前,对着十几名官员慷慨陈词。


    “咱们户部的官员,每天对着账本算来算去,一分一厘都要核清楚,为的是什么?是给边军筹粮饷,是给百姓发赈灾款!”


    “可兵部的贪官倒好,把咱们算好的银子贪走一半,把咱们调的粮草换成发霉的,最后却因为《问刑条例》罚不到痛处 —— 你们甘心吗?你们的心血,就该被这些王八蛋玷污吗?”


    欧阳铎第一个站出来,激动地说:“韩尚书说得对!我不同意!咱们辛辛苦苦办事,凭什么让贪官逍遥法外?我支持陛下修改条例,严惩贪腐!”


    “我也支持!”


    “严惩贪官!修改条例!”


    户部官员们纷纷响应,毕竟他们每天和钱粮打交道,最清楚贪腐的危害,也最恨贪官。


    就在这时,小吏进来禀报:“韩尚书,内阁杨次辅、王阁老来了!”


    韩文眼睛一亮,连忙道:“快请!”


    心里清楚,他们肯定是来传达内阁意思的。


    杨一清和王恕走进来,刚要开口,韩文就笑着说:“二位阁老来得正好!我们户部正在商议联名上书,请求废除旧的《问刑条例》,制定新的贪腐惩处条令呢!”


    杨一清和王恕都愣了一下,随即笑道:“还是韩尚书厉害,不用我们多费口舌,户部就已经统一意见了。”


    韩文摆了摆手:“不是我厉害,是咱们户部官员都恨贪官,知道不改条例不行。”


    他顿了顿,压低声音道:“不过有几个老油条,表面答应,心里可能还不服,麻烦二位阁老再敲打敲打。”


    杨一清会意,走到那几个神色犹豫的官员面前,慢悠悠地说:“几位同僚,咱们丑话说在前面 —— 陛下对文官的耐心已经不多了,这次要是主动支持修法,以后办事还有商量的余地;要是心里不服、背后搞小动作……”


    他故意停顿了一下,王恕接道:“东厂和锦衣卫的案卷里,可都记着各位的‘小事’呢 —— 比如张主事去年收了盐商的十两银子,李郎中给亲戚安排了个差事,这些要是被陛下看到,你们觉得会是什么下场?”


    那几个官员瞬间变了脸,张主事连忙道:“杨阁老放心!我是真心支持修法,绝无二心!”


    李郎中也点头如捣蒜:“对!我马上签字画押,绝不敢背后搞小动作!”


    看到所有人都真心服了,韩文满意地点头:“好了,既然都同意,咱们现在就拟写联名奏疏,争取今天就递上去!”


    杨一清和王恕站起身:“那我们就不打扰了,还要去刑部和大理寺,争取今天把所有关键部门都搞定。”


    韩文送他们到门口:“辛苦二位了!有什么需要户部配合的,尽管开口!”


    走出户部衙门,太阳已经升到了头顶。


    王恕看着街上依旧在讨论 “修改条例” 的百姓,笑着说:“你看,民心所向,官场也渐渐统一意见,这次修法肯定能成。”


    杨一清点头:“是啊!刑部和大理寺虽然难啃,但有吏部和户部的例子在前,再加上李首辅的布置,应该也能顺利拿下。”


    他勒了勒马缰绳,“走吧,下一站,刑部!”


    两人催马前行,马蹄踏在青石板上,发出清脆的声响。


    街上的百姓看到他们的官袍,纷纷围上来喊道:“阁老大人!一定要支持陛下修改条例啊!严惩贪官!”


    杨一清和王恕笑着挥手:“放心吧!朝廷不会让百姓失望的!”


    而此时的内阁值房里,李东阳正看着京营送来的联名奏疏,嘴角露出笑容。


    张仑办事果然利索,一个时辰就搞定了京营将领的签名。


    旁边的办事官进来禀报:“首辅大人,吏部和户部的联名奏疏也快拟好了,预计下午就能递上来。”


    李东阳点了点头:“好!告诉杨次辅和王阁老,不用着急,把事情做扎实,确保每个部门都真心支持,不要留下隐患。”


    “是!” 办事官应道后退了出去。


    李东阳走到窗前,看着外面晴朗的天空,心里充满了信心。


    吏部、户部、京营已经搞定,再拿下刑部、大理寺等部门,支持修法的势力就彻底压倒保守派,陛下的改革就能顺理成章。


    还有十三天就是正德元年了,他仿佛已经看到了新的《问刑条例》出台,看到了贪官被严惩,看到了大明官场焕然一新的样子。


    而在皇宫的暖阁里,朱厚照正拿着张永送来的 “京师舆情汇总”,上面全是百姓支持修改条例、严惩贪官的声音,还有京营、吏部、户部的动向。


    他笑着对张永道:“李首辅果然没让朕失望,办事既稳妥又高效。”


    张永躬身道:“陛下圣明,李首辅得力,文武百官和百姓同心,这次修法肯定能成!”


    朱厚照点头:“是啊!同心协力,才能让大明越来越好。”


    他看向窗外,心里对正德元年的到来,充满了期待。


    杨一清和王恕的马蹄声渐渐远去,朝着刑部的方向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