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首辅布局恩威并,吏部争议待破局
作品:《朕,朱厚照,登基即斩外戚》 李东阳站在值房中央,目光扫过众人,语气沉稳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既然大家都同意声援陛下,那咱们就得拿出具体办法,既要让陛下看到咱们的诚意,又要压服那些保守派,不能出乱子。”
他先看向张仑,抬手道:“张将军,你先说说,京营将士对兵部贪腐是什么态度?”
张仑挺直腰板,大声回应:“回首辅!京营将士大多出身边军,最恨贪官克扣粮饷、倒卖武器,都盼着陛下严惩蛀虫,支持修改条例的声音占九成以上!”
李东阳点头表示肯定。
“好!那你的任务就是——立刻回京营开全体将领会议,晓以大义,让所有将领联名上书,请求陛下严惩兵部贪腐、修订《问刑条例》。”
“你要告诉他们,这不仅是为了边军将士,更是为了京营自己——要是贪腐不除,京营的粮饷、武器迟早也会出问题,没人能独善其身。”
张仑抱拳应道:“末将明白!保证一个时辰内开完会,下午就把联名奏折递上来!”
他说完转身就往外走,脚步轻快,显然胸有成竹。
接着,李东阳看向杨一清和王恕。
“杨次辅、王阁老,你们二位资历深、人脉广,各衙门的官员大多卖你们面子。”
“你们分个工——杨次辅去礼部、户部、刑部,王阁老去工部、都察院、大理寺,逐个衙门拜访堂官,让他们牵头,组织本部官员上‘支持修法’的奏疏。”
杨一清皱了皱眉,提出疑虑:“首辅,刑部和大理寺都是管刑律的,怕是会执着于‘先帝条例’,不好说服啊。”
李东阳早有准备,冷声道:“不好说服就晓以利害——你告诉他们,陛下不是不能自己废条例,只是不想伤了文官和气;要是真把陛下逼急了,他直接下旨改法,以后对文官只会更严,严刑峻法之下,谁也别想好过。”
“让他们自己选:是主动支持修法,给陛下台阶下,以后还能商量着来;还是逼着陛下硬来,以后天天提心吊胆过日子。”
王恕抚着胡须笑道:“首辅这招高!既点明了好处,又点出了后果,他们要是识相,就不会反对。”
杨一清也点头:“好!我们这就去,保证天黑前让各衙门都动起来!”
两人相视一眼,转身离开了值房。
剩下刘瑾和陆炳,李东阳的语气缓和了些。
“刘公公、陆大人,你们手里掌握着不少官员的小辫子吧?”
刘瑾尖笑一声:“首辅放心!东厂这些年查了不少官员贪小财、养外室的事,虽不够杀头,但也够他们喝一壶的!”
陆炳也道:“锦衣卫的案卷里,也有不少中层官员‘不作为’‘收礼金’的记录,都能拿出来用。”
李东阳点头。
“好!你们把这些不大不小的罪证整理出来,让番子和校尉悄悄透露给各衙门的保守派官员。”
“不用明着威胁,就暗示他们——要是敢跳出来反对修法,这些旧账就会‘不小心’送到陛下案前,到时候按《大明律》从严处置,可别怪咱们没提醒。”
“这叫恩威并施——给他们机会支持,要是不珍惜,就别怪咱们不客气。”
刘瑾和陆炳眼睛一亮,齐声应道:“首辅高见!奴婢/臣这就去办,保证让那些保守派不敢乱说话!”
两人心里暗暗佩服——难怪李东阳能当首辅,这一手软硬兼施,既不得罪死所有人,又能达到目的,比他们直接抓人高明多了。
等众人都走后,值房里只剩下李东阳一人。
他拿起桌上的大明报,看着“百姓请愿”的报道,嘴角露出一丝笑容——民心、朝臣、宦官、武将都站在陛下这边,保守派就算想反对,也翻不起什么浪花了。
他叫来内阁办事官:“去把内阁其他几位阁老请来,我要和他们商量一下,内阁联名奏疏该怎么写,既要支持陛下,又要兼顾‘尊重先帝’的体面,不能落人口实。”
办事官应道:“是,首辅!”
他说完转身快步离去。
不到半个时辰,内阁阁老们陆续到来,李东阳把刚才的布置说了一遍。
“咱们的奏疏,要先肯定先帝制定《问刑条例》的初衷是好的,再说明‘时移世易,条例已不适应如今的吏治’,最后请求陛下‘召集廷议,修订条例’,这样既给了先帝面子,又支持了陛下,保守派挑不出错来。”
阁老们纷纷赞同:“首辅考虑周全!就按这个思路写!”
很快,奏疏的草稿就拟好了,李东阳亲自修改了几处措辞,确保既恳切又不失威严,然后让阁老们一一签字画押。
而此时的吏部值房里,气氛却异常凝重。
马文升坐在主位上,看着底下十几个保守派文官,眉头皱得能夹死蚊子:“都说说吧!现在百姓请愿,陛下要改条例,你们还坚持反对,到底想干什么?”
一个侍郎梗着脖子道:“马尚书,《问刑条例》是先帝定的,改了就是不孝!再说,严惩文官会让天下士子寒心,以后谁还愿意当官?”
“就是!”另一个主事附和,“陛下年轻气盛,咱们作为老臣,该劝他守祖制,不是跟着他胡闹!”
马文升气得拍了桌子:“胡闹?贪官贪了三百万两,边军将士冻饿,百姓遭殃,这时候还提祖制?你们是瞎了眼还是心黑了?”
可不管他怎么说,保守派文官就是不松口,有的说“要为文官留体面”,有的说“怕引发官场动荡”,还有的说“陛下是被小人蛊惑了”。
马文升看着他们顽固的样子,心里又急又无奈——再这么耗下去,等陛下真的硬来,吏部肯定要被追责,这些人却还在为自己的“派系利益”争来争去。
就在这时,门外传来小吏的声音:“马尚书,内阁杨次辅、王阁老来了!”
马文升眼睛一亮,连忙道:“快请!”
他知道,杨一清和王恕来,肯定是带着内阁的意思来的,说不定能说服这些保守派。
保守派文官们却脸色一变——他们最怕内阁牵头施压,这下麻烦了。
很快,杨一清和王恕走进值房,对着马文升拱了拱手:“马尚书,打扰了。”
马文升连忙起身:“二位阁老客气了,快请坐!正好这些同僚在讨论条例的事,你们来得正好,帮着说道说道。”
杨一清和王恕坐下后,目光扫过保守派文官,眼神里带着几分威严。
杨一清先开口,语气平静却带着压力:“我们是奉李首辅之命来的,有几句话要跟各位同僚说说,关于陛下修订《问刑条例》的事,内阁已经有了定论……”
保守派文官们的心瞬间提到了嗓子眼,纷纷低下头,不敢再像刚才那样嚣张——他们知道,内阁的态度,往往代表着朝堂的主流方向,要是内阁都支持修法,他们再反对,就是自讨苦吃。
马文升看着杨一清和王恕,心里松了口气——终于有帮手了,这下总能把这些顽固分子说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