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奉天殿上宣吏治,帝王独白震群臣

作品:《朕,朱厚照,登基即斩外戚

    天刚蒙蒙亮,奉天殿外的广场上已站满文武百官。


    每个人都裹紧官袍,却挡不住冬日的寒风。


    更挡不住心里的紧张——谁都知道,今日大朝会要审兵部窝案。


    辰时整,太监尖细的唱喏声响起:“陛下驾到——”


    百官连忙躬身行礼,低着头,不敢有丝毫异动。


    朱厚照穿着明黄色龙袍,踩着御道缓缓走上龙椅,目光锐利地扫过下方群臣,声音洪亮:“众卿平身。”


    “谢陛下!”百官齐声应道,起身时,不少人偷偷抬眼看向龙椅,眼神里满是探究和不安。


    朱厚照没有废话,开门见山:“今天召大家来,不为别的,就为兵部的窝案。”


    他顿了顿,手指重重敲了敲龙椅扶手:“经过内阁、东厂、锦衣卫联合清查,兵部五年间贪腐边军粮饷、武器经费共计三百万两,涉案官员三十五人,从尚书刘大夏到基层吏员,几乎覆盖兵部所有要害部门——这不是个案,是桩彻头彻尾的窝案!”


    “朕今天就在这奉天殿上,亲自审理此案,让所有人都看看,贪腐大明、残害边军的下场!”


    人群里突然走出一个身穿七品御史官袍的谏官,躬身道:“陛下,臣有本启奏!”


    朱厚照挑眉:“讲。”


    那谏官梗着脖子道:“陛下,审案乃三法司之责,御门审案虽能彰显陛下决心,却有违‘祖制’;且涉案官员多为文官,当众审讯恐伤朝廷体面,还请陛下收回成命,交由三法司审理!”


    这话一出,不少保守派文官纷纷点头,眼神里带着附和——他们还是觉得“祖制”和“体面”比什么都重要。


    朱厚照却冷笑一声,眼神瞬间变得冰冷:“祖制?朝廷体面?在边军将士冻饿交加、百姓流离失所面前,这些算什么?”


    “你身为谏官,不思弹劾贪官,反而为他们找借口、谈祖制,可见你这谏官,也是个只知摆样子、不办实事的废物!”


    他对着殿外喊道:“锦衣卫何在?”


    “臣在!”锦衣卫指挥使陆炳立刻从殿外走进来,躬身待命。


    “将这谏官拖下去,廷杖二十,贬为庶民,即刻轰出京城!”朱厚照的声音没有一丝波澜,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臣遵旨!”陆炳一招手,两个锦衣卫校尉上前,架起还在挣扎的谏官就往外拖。


    那谏官一边挣扎一边喊:“陛下,臣是为了朝廷!祖制不可违啊!”


    可没人理会他,廷杖的闷响和惨叫声很快从殿外传来,百官吓得脸色发白,再也没人敢吱声——谁都没想到,陛下今日如此强硬,连谏官都说打就打、说贬就贬。


    朱厚照环视群臣,语气郑重:“在审案之前,朕有几句话要对你们说,也对天下的官员说。”


    他挺直脊背,龙袍在晨光下泛着金光,声音穿透大殿,传到每个人耳朵里:“朕知道,你们之中,有人觉得当了官就可以高枕无忧,就可以贪墨百姓的血汗、克扣边军的粮饷;有人觉得靠着‘祖制’‘资历’,朕就不敢动你们;还有人觉得官官相护,就能把贪腐的烂事捂一辈子。”


    “但今天,朕要告诉你们——错了!大错特错!”


    “当官,不是为了光宗耀祖,不是为了敛财享乐,是为了替朕分忧,为了给百姓办事!是为了守住大明的江山,守住百姓的饭碗!”


    “就像这兵部的窝案,刘大夏身为尚书,拿着朕的俸禄,却贪墨边军的救命钱,看着将士们在边关挨冻受饿,自己却在京城里花天酒地——这样的官,留着何用?这样的‘体面’,要着何用?”


    他的声音陡然提高,带着帝王的威严和决绝,一字一句,如同惊雷:“朕不管你是两朝老臣,还是皇亲国戚;不管你是文官还是武将;不管你有多少门生故吏,多少人替你说情——只要你贪了大明的钱,害了大明的百姓,朕就敢办你!就敢杀你!”


    “朕要让你们记住:大明的官,是给百姓当的;大明的俸禄,是百姓给的;若是对不起百姓,朕就摘了你的乌纱,砍了你的脑袋,抄了你的家产!”


    “今天审兵部的窝案,只是个开始!从明天起,从正德元年起,朕要在全国清查贪腐,不管是中央还是地方,不管是大官还是小吏,只要有贪腐,就一查到底,绝不姑息!”


    “朕要让大明的官场,清清爽爽;要让大明的百姓,安居乐业;要让大明的江山,千秋万代!谁要是敢挡朕的路,谁就是朕的敌人,就是大明的敌人!”


    这番话,如同金石落地,震得整个奉天殿都鸦雀无声,百官们低着头,大气都不敢喘,有的面露愧疚,有的眼神坚定,有的则吓得浑身发抖——他们知道,陛下这次是来真的,大明的官场,真的要变天了。


    李东阳站在群臣前列,看着龙椅上意气风发的少年天子,眼里满是欣慰——陛下有如此决心,大明何愁不强?之前的担忧,全都烟消云散。


    韩文、杨一清等办实事的官员,更是挺直了腰杆,眼神里满是期待——他们盼这一天,盼了太久了。


    朱厚照看着百官的反应,满意地点了点头:“好了,该说的都说了,现在,把兵部涉案的官员,都带上来!”


    “遵旨!”陆炳高声应道,转身走出奉天殿。


    殿外的寒风呼呼作响,夹杂着锦衣卫整齐的脚步声,百官们纷纷抬起头,看向殿门的方向,眼神里满是复杂——有好奇,有紧张,有期待,还有一丝恐惧。


    他们知道,接下来的审讯,将会是一场震动朝野的风暴,而那些涉案的官员,也将为自己的贪腐行为,付出惨痛的代价。


    朱厚照靠在龙椅上,手指轻轻敲击着扶手,目光平静地看着殿门——刘大夏、张全、王庆……这些蛀虫,今天终于要清算了。


    他抬头看了看殿外的天空,太阳已经升到了头顶,金色的阳光透过窗户照进大殿,落在龙椅上,仿佛为他镀上了一层神圣的光环。


    还有半个月,就是正德元年了。


    这场审案,将会是他送给大明百姓的第一份新年礼物,也是他整顿吏治、开创盛世的第一步。


    殿外的脚步声越来越近,涉案官员的身影即将出现在殿门口,一场注定被载入史册的御门审案,终于要开始了。


    百官们屏住呼吸,等待着这场风暴的来临,而奉天殿里的空气,也变得越来越凝重,仿佛能拧出水来。